小黄车要“黄了”?
2018伊始,就在大家都以为共享单车终于要迎来“洗牌”过后的收割期的时候,共享单车两巨头之一的ofo却被曝出财务危机。
1月12日,腾讯科技曝出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该人士还称,每月10日是ofo公司发薪日,1月10日当天,ofo在为员工和兼职劳务工人发完工资后,账目上的现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
阴谋论笼罩,引发论战
这个消息一出,ofo就炸了,但是估计不是因为真的缺钱炸的,而是气炸的。它发布了这样一个声明。
ofo方面表示,目前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而报道中所谓订单量下滑、资金紧张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谣言。
而腾讯作为门户媒体,采用匿名信源,没有对企业进行任何沟通和采访,丧失了媒体基本底线与公信力。以上两点,的确不无道理。
现下正值寒冬,共享单车的用户数量难免会受季节影响有所下滑。腾讯发布的文章里面用淡季的数据对比旺季的数据来证明ofo业绩的下滑,的确有失偏颇。
同时,腾讯本身就是摩拜的投资人,发布这种报道,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而这第三点,显然暴露了ofo被愤怒冲昏的头脑。
我们都知道,ofo所指控的“背后利益集团”直指摩拜。但这一指控同样也是没有根据的。
“ofo被曝订单较峰值跌六成”、“ofo被曝账户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这种惊悚标题,难免会被到处转载。仅凭“有雷同的文章在很多网站中出现。”就判定这是利益集团的推动,未免有失妥当。
所以,腾讯科技很快就表示了他们的抗议,他们也发表了一个声明:
有句话叫“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的世道是“你发声明我也发”。2018才刚刚过去半个月,我们就已经看过了PG One声明、马苏声明、唐嫣声明……
而这些声明都有一个特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比较外行,总是没有实锤在里面。
Ofo与腾讯科技亦然。
细看双方的声明,虽然都针锋相对,火花四溅,但却都没有实际的证据列举。
腾讯科技本就身份尴尬,如果要写ofo,就应当把证据拿到实处,而不是拿出“淡季的数据去对比旺季”这样外行的数据。
而对于ofo,对手是否下黑手其实真的不重要,很多时候,一个企业垮掉,一定是源于其自身的缺陷。
●●
吃不下吐不出,共享单车押金之痛
虽然近日争夺版面的是“ofo财务危机”,但有关ofo押金的质疑,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此前,《财新周刊》曾报道称,ofo用超过30亿元的用户押金支付了供应商货款。该报道还指出,截止2017年12月1日,ofo账面包括押金在内的可动用现金仅剩下3.5亿元。
虽然ofo同样回应称该报道使用匿名信源,未经多方核实,没有对企业进行采访,有失财新坚持的新闻专业主义水准。但却也并未正面回应用户押金问题。
押金问题,已然变成一根卡在共享单车们喉间的鱼刺,吐也吐不出,吃也吃不下。
据公开统计数据,目前6家公开倒闭的知名共享单车企业(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蓝单车、酷骑单车、小鸣单车),其造成的押金损失已经高达10多亿元,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了人去楼空,退款退不到,电话打不通的状况。而kala 单车(卡拉单车)甚至被曝出投资人直接将公司帐目上的部分用户押金划走的情况。
酷骑单车前CEO高唯伟曾公开表示,“大不了一人一辆骑回家”。然而,如果押金不能退回,一人骑走一辆却并不现实。
与通常理解的押金不同,共享单车的押金和单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台单车的背后,可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注册用户。以酷骑单车为例。注册用户将近1600万,市场投放量为140多万台单车。按照每名注册用户298元的押金标准,每辆酷骑单车的价值必须超过3000元才能覆盖押金。
如果算一笔大账,截至今年7月,全国累计投放共享单车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也就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背后,有8人次的注册。一旦真的需要用单车来抵押金,一辆单车可能会有8个人来分。
●●
能不能动?模式的原罪
自从共享单车风口刮起,披露融资消息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已经有多十多家,入局资本多达30家。
在半年内,ofo完成了5次融资,摩拜完成了4轮融资;后来者小鸣单车在短短24天内完成3轮融资;优拜单车也在3个月内获得3轮融资。而在2017年第一周内,摩拜单车重磅宣布获得2.15亿美元D轮融资,ofo随即发表声明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而这些单车的经营模式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使用者缴纳单车押金,然后充值使用费用,然后使用单车。使用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退还押金。
而引发争议的是,共享单车给押金退还到账设置了相当长的时间。摩拜单车的押金,就需要 2-7 个工作日才能到账。这个过长的时延,引发争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共享单车的商家在故意扣押用户的押金,利用时间差可以合理地获取押金的衍生利息收益。
此外,还有一些法律业界人事认为摩拜、ofo 等共享单车有非法集资嫌疑。因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规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但也有些相关人士共享单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的骑车补贴,让一些企业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惦记着押金。
国内第一家倒闭共享单车——悟空单车的创始人雷厚义就曾在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候表示,“我也想过(动用押金),如果说没想过,那是骗人。”而有一部分网友也认为:“不拿押金去投资金融,靠那点租金怎么赚钱?连投放成本都赚不回来。”
但想动归想动,共享单车的押金终究是不能动用的。
北京市金融局权威人士曾表示:押金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共享单车公司,所以公司不能动这笔钱。这笔钱不能挪用于放贷、投资,否则涉嫌非法集资。
而即使共享单车平台将沉淀的巨额押金由运营公司放在银行吃利息。“银行账户,专款专用”,巨额押金产生的利息收益的归属权仍存在争议。共享单车平台沉淀的巨额押金类似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的巨额客户备付金,在业内法律人士看来,这种沉淀押金放在银行的利息应归属用户所有。
●●
ofo最大的敌人
而对于ofo,它最大的天敌,其实是自己。
押金备受瞩目的背后,揭示出了共享单车先天的不足。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主要靠上游造车、下游铺市场,按骑行次数获取低额、高频收入。而在这样高投入低获取的背后,是沉重的购车成本,高昂的运营、维修、折旧等成本。
一旦押金被严格监管起来,共享单车行业将遭遇发展瓶颈和拐点。原来每一辆车有8个人交押金,骑行频率5次以上,一车多押比较普遍。若监管要求一车一押(即每辆车只能对应一份押金),很多共享单车企业将难以承担成本压力,行业就会洗牌。
而现在ofo投向市面的自行车已经到了大批量更新换代的时间节点。不论换新车还是运维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而ofo自2017年7月份的E轮融资以后,就再无新的融资入账,而早在2017年10月就传出在启动新一轮融资,至今未有确定的融资消息。这样看来,留给ofo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共享单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押金形成的资金池,就是共享单车企业最大的风险。而脆弱的商业模式,更让先天不足的共享单车们,更加举步维艰。如果这个时候的ofo,还不着力完善自己先天不足的商业模式,而执着于与对方的骂战,那么小黄车ofo,可能就真的要“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