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任3》主创团队:豆瓣判不了我们死刑,1200万名小镇青年见证狂欢!

专访《前任3》主创团队:豆瓣判不了我们死刑,1200万名小镇青年见证狂欢!

2018-01-15 12:27创日报 合作伙伴
这帮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人,在京郊租了间房子,没有信号,没有任何社交娱乐生活,跟外界完全断绝一切联系,24小时全天创作,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写,最后整儿八经地花了2个小时讲述了分手这件事。

《前任3》这只小船把《星战》这艘航母撞翻那天,新圣堂整个团队只剩下四个字: 头皮发麻。

2014年的时候,还没人愿意提“前任”这个词儿。上映之前,《前任1》四个编剧特忐忑,悄悄在海报上加了一行小字“真爱保卫战”,想尽办法想让观众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是保卫真爱,不是要跟前任复合或者怀念。

就算这样,拒绝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还是大有人在,“跟现任去太尴尬,跟前任去太狗血,一个人去看,太虐。”

三年后,《前任3》的票房在上映13天之后,轻轻松松的突破了15亿。还会有20亿吗?会的。

谁也不敢相信《前任3》正在以“一天一亿”的数据刷新着记录,甚至有人忍不住怀疑“他们是不是用了什么非常规手段?”

除了票房,这个早已被豆瓣判了死刑的片子,却被小镇青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捍卫着,在快手和抖音刷屏,将电影主题曲送上网易云和QQ音乐两大APP的榜单榜首,还有那些70岁大爷带60岁大妈看电影,大妈哭到颤抖的段子......

创哥实在是太好奇到底是哪个团队,让原本3000万成本的小制作变成了一匹飞奔的黑马?

前几天,带着攒了半个月的疑问,创哥见到了《前任3》的制作方,新圣堂影业创始人周子健,本以为这个留着花臂,有些江湖气的人会傲气十足回复一句,意料之中啊。

没想到,他抛回来的一句“诚惶诚恐”,让创哥更想知道,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公司,究竟是什么样。

喝出来的投资

前任系列的导演田羽生,猛一听名字以为是个武侠小说家,连他的公司新圣堂,听起来也血气方刚,江湖气十足。

可能是影视公司,新圣堂的成立本身就带着点戏剧性。

2014年,从中戏毕业没几年的田羽生跟哥们喝酒时,俩人聊到了前任,又赶上电影《失恋33天》大火,俩人决定化悲愤为力量,写剧本。

尽管点子沾着烧烤摊的烟火气和啤酒花,可《前任攻略》剧本做完之后,业内很多家公司都在抢这个项目。但田羽生并不满意那些见面就跟他聊票房聊预期的老板,直到遇见了华谊王中磊,唯一一个跟他聊故事的老板。

田羽生和周子健俩人,一见到王中磊立刻就怂了,坐的板直,但王中磊特别温柔,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我喜欢这个故事,倒背如流。你们哥俩是特别好的兄弟,一个制作投资,一个做创作和导演,要不要把公司合并,我来投资!”

不用花自己的辛苦钱去养团队租房租,投项目,还有华谊帮着背书,这对俩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这还有什么拒绝和怀疑的,我们当时就觉得,特别好。”

一年之后,新圣堂影视公司正式成立。名字源自于一本名叫《圣堂教父》的日本漫画:一个关于两个男人为了实现改造日本的理想,找到心目中的圣堂的故事。

周子健觉得,自己一定要把公司或者最爱的电影,当成自己心里最神圣的地方去爱护和维护。

新圣堂是要打硬仗的,

没点江湖气的编剧我们不要!

不看业务模式,只凭情怀的项目其实就像段子般可笑。可一旦贴上了创业者的标签,那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平等的,在商业环境中没有人在乎创业者多年轻,多血气方刚。大家更想知道这个公司是否带来真正的价值,没有谁会因为团队只有二三十岁就包容一个糟糕的产品。

田羽生负责创作,周子健负责让新圣堂走好商业这条道。

1. 一个独角兽,不如一群千里马

之所以能让见过大场面的王中磊一眼看中,是因为新圣堂把内容当骨血。它是行业内为数不多,以编剧团队为核心的影视公司。

打个比方,好莱坞有很多独立制片公司,他们依附着大的电影工作室,不负责发行,不操心宣传,更不需要对金钱数字有概念。新圣堂的编剧也是这样,他们的任务很纯粹:出一个好剧本,尽全力打磨,然后交给有强大发行和制作能力的大的工作室。

在新圣堂的编剧们承接剧本写作之前,公司会为他们判断出最好得最优秀的项目,“当一个编剧专业过硬,其实最考验的是用什么项目伴他成长。如果说有一个好项目,他接了,写了,合作方能把它呈现出来播出,也许他的能力比别人并不会出类拔萃多少,可这个项目适合它,那这个编剧他就成了。”

他们敢每年砸下1000万花在编剧们身上,敢拿内容当王牌,别人想抄,也抄不去。

2. 团队得有江湖气

“我的团队一定要有江湖气,江湖气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坐在创哥对面的周子健,丝毫不愿意掩饰他对团队特别的要求,他觉得没什么好瞒的,这个行业根本就不是合同能定死的,江湖气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核。

新圣堂是是集体创作模式,分为八个堂口,这八个堂口有八个主笔编剧,由资格老,写作能力强有统领能力的人来担任堂主,手下会有三四个编剧再带一个实习编剧。

就像《前任3》创作的时候,共有四位编剧,每人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台词,有的负责段子,有的负责结构,而田羽生负责把这些东西统一起来。

这八个组江湖气十足,会在例会上因为意见不同吵得不可开交,也会给对方时不时打个神助攻,比如在《前任3》最后结尾时,田羽生知道需要个极强仪式感的东西来让孟云和林佳好好说再见,但就是怎么也想不出来。

而最后孟云扮成至尊宝声嘶力竭的喊着我爱你,林佳起着红疹子还狂塞芒果,这个方式就是新圣堂的内容总监史晨赟提出来的。

3. 编剧要接地气,要是生活家

新圣堂题材特别接地气,用周子健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戏本来就不是豆瓣的菜”,《前任3》 里情侣之间编辑好又删掉的信息,发出又撤回的微信,迟迟按不下点开的电话号码......这种相似的人生困境,台下的观众看的时候就点头如捣蒜,心里一万个“导演懂我”的感觉。

感情没那么容易,电影里的嬉笑怒骂,让电影外的人想起在不如意的生活挣扎的样子,这就要求编剧不光是一个文学作者,他一定是个生活家。

在新圣堂的做编剧,很容易,这里不要求你高高在上端着架子,每天自己坐在电脑房里看书,但是也很难,意味你着要切实去体验每一个普通大众的生活,去酒吧玩儿,去谈恋爱去失恋,然后去跟自己的闺蜜撕逼。

这些事编剧一定要自己去经历,有了这些经历才会知道,一个失恋的人每天到底会说什么样的话,为什么开心难过,痛点在哪。

新圣堂招聘广告

4. 讲好一个小故事

新圣堂出品的网剧,电影从来都不需要很宏大,但是得是一个有悲有喜有苦有乐的好故事。

《花间提壶方大厨》没有宫斗、权斗和各种仙侠套路,但却一度在豆瓣上飙到9分,就是因为很温暖,很认真的在讲一个关于美食的好故事。

什么才是当代的好故事?对于新圣堂来说,好故事就是细节,就是人物,就是成长,就是身边的情感共鸣,而不是宏大的叙事体系。宏大或许华丽,但把重心放在现实主义的故事与人心上,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把苦涩的东西喂进观众的嘴巴,却一定是符合当下观众趣味的。

定位越精准,

共鸣就越强烈。

创业者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新圣堂就算看惯了江湖上的腥风血雨,也有自己的委屈。这次,他们的委屈来自猫眼一幅别有深意的《前任3》用户画像:不到 24 岁、非本科学历、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姑娘,构成了主力观影群体。

一时间,形态各异的影评像雪片一样飞到周子健的耳朵里,“《前任3》就是一场小镇青年的狂欢”,“这部电影简直颠覆了我对电影市场的看法!”,甚至于“这电影如果票房超《妖猫传》的话,将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侮辱!”

创哥也真替小镇青年委屈,到底是谁不理解这个时代?

毕竟,只有在三四线城市拥有了足够的观众与票房,一部电影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2014年《前任攻略》上映时,当年的票房冠军《变形金刚4》票房还没过20亿,而短短四年时间,《战狼2》都已经冲到了56亿的高点,在盘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定位越精准,代入感越强,共鸣就越强烈。

新圣堂用内容做骨血,难道不包装不做作不故作深沉只想凭良心用生活中无数的细节,堆砌成一个让小镇青年有感情共鸣的故事,做错了吗?

爱情喜剧其实挺难拍的,因为他我们太近了。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是电影里的当事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点评,而且但凡拍的没有共鸣,都会招来观众的质疑。

《前任1》中不断遇到前任这事儿,生活中不太可能,留给我们的只剩那句“车速20迈的时候,摸出A-Cup的感觉”,于是,这帮年轻人在改。

《前任2》完美的男孩女孩在一片星海中和好,很韩剧很浪漫,也很出戏。这帮年轻人在改。

《前任3》磨剧本时,否定了无数的概念,周子健也痛苦过,“我当时觉得,要是剧本还是这样的话,我们可能这个项目就不拍了。”

可当这帮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人,在京郊租了间房子,没有信号,没有任何社交娱乐生活,跟外界完全断绝一切联系,24小时全天创作,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写,最后整儿八经地花了2个小时讲述了分手这件事,将故事落了地,打中观众的情绪,引起共鸣了,市场又反过来说他们在消费大众情绪,谁能不委屈?

他们没颠覆电影市场的质量认知,但毋庸置疑,他们用精准的定位,颠覆了电影市场的受众认知。

我们承认这部电影的缺点,但或许我们都对当代的电影太过苛责。“我只想做一个火柴盒,里面卖火柴,但是每个人都要用。你不能说因为我卖了火柴,你说那你看人家打火机做得多好。那火柴产品不是一直都在吗?”

写到最后,创哥突然想明白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镇青年,而生活也本就如此。

我们过着的本就是5.9分的生活,看到这样直白的电影和生猛的团队,于是,共振就这么发生了。

*本文作者一弛,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日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