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大户全部“下嫁”了
2016年,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开始B2C。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224亿港币拿下中国市场业绩排名第一位的大润发,直接和间接持有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集团36.16%的股份。
现在,家乐福中国引进了腾讯和永辉的战略投资。
至此,中国市场曾经排名前三名的大卖场已经全部委身于互联网公司。
进入中国22年,家乐福用10年时间突破100家门店,成为了中国市场大卖场冠军,更是一度成为中国实体零售业的领导品牌和学习标杆。
当年,如果一个人有家乐福的工作经历,那将为其简历增加浓墨重彩的一大笔,“世界500强”,很多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会去家乐福挖角。
现在,这些“外来户”都希望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给自己带来新鲜血液。
因为无一例外,这些曾经在中国形象无比高大的“外来户”在电商、互联网+零售以及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冲击下,已经呈现下滑趋势。
加上近年来,许多外国零售商从中国市场溃败并全面退出,危机感远远大于新机遇带来的期待。
躺着赚钱的时代已过
曾经在消费者口中,去“家乐福”和“沃尔玛”这样国外来的大超市shopping,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东西多,品种齐全,价格也不比外边高。
所以早期,家乐福在中国开一家火一家,新开业的门店总会因为开业酬宾被挤爆。
那时候的家乐福和沃尔玛两个国外来的大明星,凭借其在中国市场表现出来的新颖购物形式,完全可以用“躺着赚钱”来形容了。
2008年之后,家乐福在中国开始诸事不利。
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法国巴黎传递时受阻,来自法国的家乐福遭到了国内民众的一度抵制。
2009年,家乐福被大润发超越,不久之后,其在华门店数量又被沃尔玛超越。
3年后,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开始双下滑。
中国股东纷纷转让股份
进入2014年之后,家乐福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落后于高鑫零售、沃尔玛和华润万家,仅列第四位,并且还在下滑,到2016年末只有3%。
而大润发、沃尔玛、永辉的占有率却依然处于上升态势。
业绩持续下滑。2017年,家乐福中国业绩下滑了5%,是家乐福全球业绩表现最差的市场。
家乐福中国的一些股权持有方也早已开始出售家乐福股权。
2011年,统一出售家乐福天津、重庆和广州三地的股权。
2016年5月,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公司参股子公司天津劝业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35%股权。
2016年11月16日,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4.2亿元出售其持有的家乐福全部股权,其中包括沈阳家乐福35%、大连家乐福35%、长春家乐福25%、哈尔滨家乐福17%、杭州家乐福20%以及宁波家乐福20%的股权。
曾被誉为零售界的黄埔军校,
经营管理之乱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家乐福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新鲜血液,成为被学习对象,现在国内不少大卖场都曾是家乐福的“学生”。
但在背后,其内部的管理一度十分混乱,与利益相关方的摩擦持续不断:供应商断货抗争、内部员工受贿被查、被迫离职等多次上演。
2016年初,《中国经营报》曾独家报道了家乐福被指涉嫌变相逼迫一名为其服务超过15年的高管Louis Gremeaux离职。2015年,北京某家乐福门店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一位员工的劳动合同。
2016年2月,沈阳家乐福被曝卖出总额约二三百万元的空购物卡,卖卡人携款潜逃。无独有偶,大连门店也发生过此类情况。
并且,家乐福的薪资在同行中已经不具优势。
曾经实行的“店长集权制”也导致门店腐败非常严重。
从2007年开始,家乐福中国开始逐步回收门店权利,将门店原有的促销、费用谈判权等收回到城市采购中心,店长的采购、陈列全等也逐步收回。
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店长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上升空间(家乐福中国高层重要职务多为法国籍),一度出现过店长离职潮。
两大核心经营问题
供应链落后
在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之前,家乐福根本没有自己的供应系统,一直是由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达店面,并且家乐福并没有对优质上游企业进行并购或者参股而产生供应链协同。
相比之下,永辉当时在生鲜供应链端通过买断、直采等方式,积累了自己在生鲜上的供应渠道与链条,并把这样的做法延伸至其他商品品类。
很多零售企业也会联合上游企业共同开发商品。
大润发则凭借超强的门店执行力和效率,用低价策略在三四线城市的客流实现逆势增长,同时实行了员工持股的激励模式。
2015年,家乐福调整了其在中国的商品采购中心,从24个城市采购中心调整为6大区域采购中心,同时开建配送中心,模式类似于沃尔玛在中国的做法,6大区域采购中心辅以6大配送中心,将各城市的采购和运营分离。
不过还是落后给了对手,沃尔玛中国在2014年就已经拥有20个配送中心。
但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是,“太晚了”。
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量被大润发超越。2010年,家乐福的销售额被沃尔玛超越。
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到双下滑的阶段。
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亿元。
而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很显然,家乐福落后了。
没有了采购、定价、陈列权的门店也难以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业绩提升难。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电商布局。
电商布局落后
家乐福把业绩的下滑归因于电商,是电商导致消费者减少了外出逛街。
2013年,家乐福中国开始同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触网转型,自建电商“家乐福网上商城”,将自救聚焦于送货上门,2015年才正式开通。
但家乐福的送货上门,依然是基于门店,网上商城里的货品也是以门店为依托,且整体产品数量终究有限,且至今仅仅覆盖11 个城市。
在外卖火起来之后,家乐福也介入过美团、百度外卖等平台,然而杯水车薪。
便利店能救家乐福吗?
家乐福在欧洲有4000家便利店,可以说经营便利店很有经验。
2014年,家乐福开始进军小业态,在上海推出橙色鲜亮的“Easy家乐福”便利店;2016年,它还将部分门店调整至24小时营业。
但都不被看好,有人说家乐福的便利店既不像便利店,又不像小超市,毕竟小业态和大卖场的经营完全不一样,粗放式和精细化的风格完全不同。
虽然家乐福方面表示便利店已经盈利,但便利店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家乐福能不能靠便利店扳回一城还是难说。
从2000年败走香港地区开始,家乐福先后退出了智利、日本、墨西哥、捷克、韩国、葡萄牙、瑞士和俄罗斯,中国市场是其目前核心市场之一。
而家乐福缺少的是一种单点击穿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大而全的阶段,对比一下供应链就能够发现,永辉、沃尔玛等对手各有自己的优势之处,所以才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和永辉、腾讯牵手,或许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可以和对手一较长短的优势出来。
相信家乐福不白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