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在年关前动笔写写自己毅然决定不回去的老家东北。
因为过去一两个月里,关于东北的各种问题在“上头条”,悠悠众口之下,东北经济显得那样不堪。
不回东北的,又何止离家求学的东北学子?
想想近来各种夺人眼球的“标题”,好多差点成为“热点”级的话题。感谢那些要帮东北一把的企业家!
借着最近的一波又一波大小热点话题,小D浅话自己眼中东北经济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轻拍。
北漂,白领,性生活?
马上过年了,小伙伴们都在抢火车票,归心似箭,无心工作。
这群人,叫做北漂,回家会被叫做“大城市白领”。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中国白领满意度调查报告》,很吃惊呀。
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仅两成白领获得晋升,85%的白领加班,40%的人每个月性生活不到一次(单身狗选择性忽略此数据吧);33%的人没休过年假,46%的人不运动,37%的人几乎不看书;北上广深的白领虽然拿着全国最高的工资,但幸福水平却……
即便这样,好不容易盼到了年关,打扮干净利落地回到家中,看着留在老家的同学们晒车、晒房、晒孩子、晒日常吃喝、晒名牌……虽然会有些许的羡慕加嫉妒,内心深处还是会对自己说,“我有我的追求,我的生活自有我的精彩!面包和牛奶都会有的!”
一线城市“漂”着的白领,什么是幸福?
遇到大美房东,租金不涨,工资稳中有升,月月拿奖金,年底收到多多年终奖,单身狗终于脱单,谈了几年恋爱的终于领了证,平时呼朋引伴,东玩西耍不亦乐乎,最好不要生病影响浪的节奏。
虽然买不起房子,但是完全可以过得依然很开心。
“卖掉北京500万房产……”
最近,又被“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刷屏。
故事说,一个“有魄力”的人卖掉了10年前花40多万元在北京西南三环买的一套116平米的房子,带着近500万的巨款,回到老家十八线农村。
给父母盖大房子,在县城买大房子,赞助七大姑八大姨……各种撒币之后,原本以为可以过神仙般的生活了。却没想到一年多之后过成了水土不服,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各种形形色色,只有闲到让人心里发慌的泥土气息。
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到了北京,继续凑首付,背房贷,当房奴,梦想着有一天能再买一套北京西南三环116平方米的房子。
不是嫌弃那生养自己的地方,只是适应了大城市的节奏。还是先不要说为了“追求”吧,因为很多人也会说,没有自己的住房,没钱谈恋爱娶妻生子,谈什么追求。
也许每年都有一些人卖掉北京的金屋,回到老家过滋润悠闲的小日子,但是人们看到更多的还是,每年大把的人选择加入北漂的队伍。
因为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小D讲一个自己亲眼见过的事情吧。
2008年12月,小D去一个同为北漂的朋友租住的地方,在劲松地铁站附近一栋高层住宅楼内。一百三四十平方米楼房,三室一厅,住了六个人,朋友和他女朋友一间大次卧,一个单人住一间小次卧,主卧住了三个人,两男一女。
那次,小D见到了那三个人,两个男生白白净净,身高都在185以上,有长相有身材,女孩子身高175左右,面容姣好,身材更不用说了。
他们是模特!为了出名的目标,每天穿梭于各种试镜、赶场、应酬和站台活动之中,那间公用的大主卧,只是他们短暂休息、歇脚、好好补充一下睡眠的地方。
如果是在老家,他们会过生么样的生活,小D不知道。肯定不用仨人挤在一起吧?
即便他们是个别群体,但是小D相信,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人们,向往的无非是更多的发展机会,还有相对的“公平”,宁愿办什么事都排队,宁愿在路上堵车,宁愿早晚高峰挤地铁,宁愿好几个人合租一套两室一厅,共用一个卫生间,或者,宁愿在北京旁边的河北小镇背着本息200来万的房贷,早出晚归,每天5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
东北人“外逃”,逃离东北?
“东北经济”的话题爆发的那段日子里,一位地道东北人写了一篇很深刻的26000多字的长文,从过去写到现在,从人文写到历史,从文化写到风气,从社会写到经济,从上流写到底层。
很可惜,那篇《绝望的东北》被河蟹了(撸到底“阅读原文”↓↓↓)!
走出东北的人,回头去看自己的故乡,带着浓浓的乡情,却依然不愿回去,并不是嫌弃自己的故乡。不是!
小D住在北京周边的小城镇里,与北京隔河相望,因为这个地理优势,让不知道多少在北京买不起房子的漂们又了归属感,外地人把这个小镇的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东北人尤其多。
前些日子,有人在小区群里说,把户口从东北老家迁过来了,老家的身份证被回收作废那一刻,心里有点难受,户口迁出来,虽然身份证号码没有变,但从户籍管理层面,却彻底脱离了那个口中的老家。
然后呢,继续还着上百万的房贷,享受着每天奔波于河北的房子与远在北京的公司之间的双城生活。
2017年北京周边的河北小城镇房价飞涨时,邻居们没事在群里闲聊,说把房子卖掉吧,拿着几百万回老家爽歪歪当大款去。
现在房价在严控之下短暂降了,大家又说,有资格的赶紧凑钱再来它一套,抄个底,坐等升值吧。
为什么不愿回到那个内心依然深爱、思念的故乡?
相信不用任何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东北大娘和一位河北大叔间的对话不禁让人默然。
大叔:“你看这地方,得有多少东北人,走到哪都能听到东北话。”
大娘:“要不高(是)姆们(我们)东北银(人),这破地方儿能变现在这么好?”
大叔:“东北经济都那样儿了,你们怎么不回去让东北经济繁荣繁荣?不还是我们这离北京近,更好吗?”
对于这里的很多东北人,老家真的已经只是字面上的“老家”了,只是一个符号,不具任何意义了。
自曝家丑了
近日,中国多省个份自曝财政和经济数据大幅度造假,水分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近二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但是各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明摆着的。
援引自凤凰东方财经,2015年12月新华社一则报道说,东北三省经济数据造假十分夸张,有些县区的经济规模居然“赶超”香港。东三省的GDP增速、消费和进出口数据都遭“大水漫灌”。
2016年,中央巡视组对辽宁“回头看”,辽宁从增长省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负增长省。2017年,辽宁省政府公开承认该省辖市、县连续四年存在经济数据造假。
最早公开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辽宁。2017年初,在辽宁省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此前数年经济数据连续造假。
内蒙古官方自曝财政和经济数据大幅造假,天津滨海新区区政府公开承认GDP数据造假……辽宁自曝了,吉林和黑龙江呢?能比辽宁强吗?
小D不懂经济,因为小D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小小目标实现就好,和妻子相亲相爱就好,孩子平安快乐成长就好,父母健康开心就好。
经济强弱的影响,平摊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头上,其实并不明显。
但是小D现在思考事情一直喜欢说“反过来推”,反过来推一下,为什么人们,无论是东北人还是西北人、西南人、华南人、南方人……所有人都向着经济发达的地方聚集,或者更确切地说,向更有利于个人、公司事业发展的地方聚集?
而东北人口、人才净流出确实很严重,不一一列举,网上一搜,数字绝对吓人。央视财经2016年的一篇报道称,东北人口确实在一线城市打工、创业、就业的越来越多,2000年和2010年的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的人口流失已达400万人。
2016年,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东北每年流出人口多达100多万。
对此,国家发改委振兴司给出的正式回应是,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100多万的流出人口数量是近十年累计的总量,但令人担心的是,在这些流失的人口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为什么留不住人?还是经济导向。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可终究抵不过外面的吸引力不是吗?
“拼爹”、“走后门”
过去有句俏皮话:没到过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没到过深圳不知道自己钱少,没到过东北不知道自己胆小,没到过海南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够好。
如果说在北京,走在路上指不定都能碰到什么级别、什么机关部门的领导,那么,走在东北的街头,随便碰到哪个人都指不定认识个什么吃得开的大人物、XXX什么领导。
东北还有句多少年不过时、老少皆宜、男女通用的流行用语叫“提我好使”,小学生吵架闹矛盾都知道找“大哥”、“大姐”出面平事儿。
但是在小D看来,那个经济水平曾经在建国初期一度占据全国GDP 85%的东北三省,“拼爹”和“走后门”这两种“经济形态”的存在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所在。
小到打针吃药,孩子上个幼儿园,办个排队也用不了几分钟的手续,上学分班,找工作,大到斗殴伤人,做生意拿项目,逃避个处罚。
小D读高中的时候,有个学生纠结一帮社会混子,把看不惯他处对象的老师打了,但他爹牛逼,愣是没被开除。
是啊,东北人豪爽、热情的另一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网社会。比如权,有钱有关系的父母,绝对更倾向于花钱、走关系给孩子搞个体制内。
“走后门”、“拼爹”在哪里都有,不新鲜,可一旦形成全社会的风气,“你走后门,我不走?我不能冒这个险,所以我也要走后门”,“你花钱托人了,我不找关系?”“你家里牛,我亲戚也不弱”……
累吗?
让栖身北京周边河北城镇的东北人以及所有外地人回到老家,或许很多人都能活的异常滋润、潇洒和吃得开,可为什么偏偏愿意脱离老家,连户口都一并迁走,到这个办所有事情都得按规矩一点一点来的异乡?
为什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雪地喊冤”、把自己“搞得像上访户”?
为什么东北本地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才被其他省份和地区挖走?
大概因为,地球上有种生存之道叫做“适者生存”,也有一种活法叫“择木而栖”吧。
小D上中学的时候走过后门办转学,女儿出生时也没少靠医院的关系。没有人愿意抹黑自己的家乡,或者看着别人抹黑自己的家乡,只会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
后记:小D是正儿八经的北漂,也曾逃离,最后还是回到这里,小D没有500万的房产可卖,现在依然没有,还背着房贷,欠着外债,却乐得在自己的小窝里,熬夜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