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1 月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NEST 可能会重新加入到 Google 的硬件团队,不过当时 Google 并未对此给出回应。终于,时隔两个多月之后,Google 硬件负责人 Rick Osterloh 证实了这一消息。
Rick Osterloh 在博客中写道:
自 Nest 四年前加入 Google 以来,团队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发展势头。该公司去年的硬件产品组合翻了一番,2017 年的销售量比前两年的总和还要多。
与此同时,谷歌在去年销售了数千万的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谷歌助理来收听音乐,控制连接的设备,以及获得有用的信息。
为了巩固这一势头,我们很高兴将 NEST 和 Google 硬件团队结合在一起。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把硬件,软件和服务相结合,以 Google 人工智能和助手为核心,创建一个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的家居环境。
Google 为什么要在当前时间点将 NEST 纳入到自己的硬件体系中,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从独立到被 Google 收购
2010 年,顶着 iPod 之父光环的苹果公司前工程师 Tony Fadell 联合 Matt Rogers 创立了 NEST。随后他们推出烟雾报警器和智能温度控制器,均收获了足够出色的市场反馈。
Tony Fadell 曾说,以恒温器作为创业焦点,在当时来看似乎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多年以来,这款不起眼的小设备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可以帮助人们节约能源和资金,而 NEST 可以做得更好。
四年之后的 2014 年,Google 宣布斥资 32 亿美元将 NEST 收入囊中。有关那次收购,当时 Tony Fadell 也发文进行了说明:
谷歌将帮助我们实现「意识家居」的梦想。与独立发展相比,这种合作还能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改变世界。我们本身已经拥有强劲的势头,但谷歌却能给我们带来超速发展。谷歌拥有商业资源,拥有全球触角,还拥有能够推动 Nest 在软硬件和服务领域高速发展的平台,帮助我们走进世界各地的更多家庭。
谷歌与我们的理念完全一致——我们都认为,应该让科技处理繁重的幕后工作,让人类享受美妙的生活。谷歌承诺会帮助 Nest 实现突破,我们将携手为用户节约更多能源,让用户在家中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
2011 年 5 月,谷歌风投领投了我们的 B 轮融资,2012 年又领投了 C 轮融资。谷歌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与我们高度一致的使命感,对我们的梦想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由于存在如此之多的共性,所以我们知道,加盟谷歌后的过渡期将会非常平稳。
而从 Google 的角度出发,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看到了 NEST 在硬件部分的出色表现,将其收入囊中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布局上的竞争力。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其实相比恒温器硬件本身,NEST 本身在通讯、算法、传感器、用户体验等等诸多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产品逻辑。通过收集用户的交互信息,这家公司有能力去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来优化自己的产品体验,而这一点或许也正是 Google 更为看重的地方。
Google CEO 拉里·佩奇(Larry Page)表示,「NEST 的温控装置可以帮助家庭节约能源,而烟雾和一氧化碳探测器则可以保障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对能为全世界更多国家和家庭带来伟大的产品和体验而感到兴奋。」
混乱的 NEST
被 Google 收购之后,NEST 短暂成为了公司体系下的一员,随后在 2015 年 Google 成立 Alphabet 母公司之后,NEST 被拆分出去,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运营。
事实证明,当初 Tony Fadell 心目中美好的愿景,并没有实现。可以说,无论在产品层面上,还是内部管理方面,NEST 随后的表现十分糟糕。
首先在产品层面上,NEST 在新产品的研发进展上非常缓慢,被 Google 收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推出过新的硬件产品。
在产品的研发逻辑上,Tony Fadell 认为:「我们需要承认这并不是一个消费者驱动个人设备,因此与苹果产品并不一样,我们不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提高竞争力。」
但之前国外媒体 Information 发布了有关 NEST 的调查报告称,Nest 公司受访员工指责管理层随意变更指令、枪毙项目计划,这也是导致公司在产品端进展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包括公司早期发布的温度传感器等产品在内,功能性方面也一直存在许多 BUG,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这也导致后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进一步完善。除了产品端存在问题,内部管理的混乱,也是这家公司陷入挣扎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4 年年末,也就是 Google 收购 NEST 之后,NEST 在 Google 的建议下,收购了一家做监控器材的公司——Dropcam。虽然当时 Dropcam 的规模并不大,但它的发展势头非常出色,年销售额增速达到 300% 到 500%。
这笔收购案,在日后被证实,是极其失败的。两家公司不同的产品规划思路,导致内部不断陷入争吵中。甚至 Dropcam 前 CEO Greg Duffy 曾在博客中公开表示,「卖掉公司是自己的决策失误。」
之后的 2015 年,NEST 陷入离职风波中,按照联合创始人 Matt Rogers 的说法,短短的几个月内,公司损失了将近 70 人。而这些员工,大多来自于 Google 和 Dropcam。
讽刺的是,当 2016 年 6 月份,Tony Fadell 宣布辞去 Nest 首席执行官职务的时候,竟然有观点认为 NEST 可能有救了。
为什么 NEST 会被纳入 Google 的硬件体系中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过去几年,NEST 的表现可能并没有达到 Google 的预期,但其本身在技术以及产品上,依旧拥有去投资的价值。同时在 Tony Fadell 辞任之后,Google 对于 NEST 的把控也要更容易一些。
选择将 NEST 纳入自己的体系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意味着 Google 并没有放弃这家公司。利用自家庞大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帮助 NEST 快速走向正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Google 硬件负责人 Rick Osterloh 在与 CNET 的交谈中表示,「谷歌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这两项技术能够给 Nest 的产品带来很多好处。谷歌与 Nest 共同开发产品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帮助 NEST 得以壮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 Google 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中能够增加一些砝码。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在和亚马逊的竞争中,Google 目前为止,并没有处于上风,甚至要被前者压一头。
以智能音箱为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的报告显示,截止到 2017 年 9 月,Google Home 智能音箱出货量为 700 万台,而亚马逊 Echo 智能音箱出货量突破了 2000 万台,几乎是 Google Home 的 3 倍。
除了亚马逊,近来一段时间,苹果公司也同样加快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还未正式上市,就已经吸引了大量关注度,HomePod 的到来,对于 Google 而言,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而一旦苹果公司将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视度提升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其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苹果或许将成为 Google 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回过头来看,将 NEST 纳入自己的硬件体系下,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最快的产品覆盖,将公司的所有的资源拧到一起,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或许,NEST 只是开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团队被 Google 这块超大磁铁所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