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霍金和纪梵希去逝,李嘉诚谢幕:一个时代就此陨落?

李敖、霍金和纪梵希去逝,李嘉诚谢幕:一个时代就此陨落?

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我们,都将一去不可复返,都随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人名的离去,一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会记住优雅简洁的时尚风格,会在骨子里刻下桀骜不驯和自我的痕迹,会明白金钱名利终将消逝……

这个春天像是约定好了般,先是纪梵希、接着霍金、李敖都先后去世,连曾经叱咤商界的李嘉诚也以90岁高龄退休。

1979年,李敖复出文坛,出版新书,在扉页里写道,“50年来和500年后,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那一年,他44岁。

意气风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谁能一边书写人生,同时又一边逃避它?

没有。

01

1980 年,李敖迎来第一段婚姻。他与胡茵梦,一个是特立独行的才子,一个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 3 个月又 22 天就草草收场,令人唏嘘。

整个80年代,李敖都以不屈的文化姿态,开展口诛笔伐的大业,亲自主办了杂志《求是报》、《李敖千秋评论》、《乌鸦评论》等,宣传言论自由及人权民主。 

他说,“我要痛斥政局的黑暗、政党的腐败、群众的无知、群体的愚昧、思想的模糊、行为的迷信、社会的疯狂、知识分子的失职与怯懦。”

那时候,李敖的书几乎是中文系男女必读的书,哪怕厚得跟砖头,没有碎片化阅读的出现,人们愿意将更多时间花在纸质书本上,遨游在书海里。

如蔡康永所说,李敖他一个人身上,有着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与中顽童。

他不在,那个江湖就不在了。

现在的我们,活在社交网络下,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做自己。只敢发精心修过的图片,一句话要删删减减好多次才敢发出来,明星们更是如履薄冰活成了假人,没有人敢真正做自己。在一个所有人都不叛逆、不狂妄的时代里,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所以李敖的自恋和狂妄显得多可贵。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自恋,他说,“因为别人都不提我,当然更不敢赞美我,所以我就只好赞美我自己,结果赞美自己一发不可收拾!”

呵,多坦荡!

即使我们都转发着他的那句,“一个人要做到哪些才不算白活:喜欢你喜欢的,打败你不喜欢的,活过你讨厌的!”

但放下手机的那刻,你还是你自己。

02

1985年,霍金坐火车游历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历史和文化。

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开始接受自由恋爱,在颐和园长椅上热恋期的情侣可以耳鬓厮磨,大方地秀恩爱。那时候计算器还没有普及,商店的营业员们仍旧用算盘算账收钱。大哥大1987年才引进,并且价格昂贵。如果想要打电话,必须得去电话亭,有投币的有插卡的,不像现在人人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用流量就能免费通话。那时候的人们也比现在更爱读书,因为没有其他娱乐方式,书籍成为最好的消遣方式。谁能够拥有一辆上海牌小汽车,就是真正的土豪。

“美女”还不是一个大众称呼,没有人每天把“金主爸爸”挂在嘴里,大家对美的追求还没有趋向一致化。那是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只是身处其中,谁也没有察觉。

2016年4月12日,霍金在中国开通了新浪微博。在其发出问候的一个小时内,微博粉丝迅速涨到30多万,在随后的一天内,这位已经坐在轮椅上长达半个世纪的物理学家,粉丝突破200万。

他的最后一条微博更新停在2017年11月24日,是给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少年偶像团体王俊凯的回复,他说,“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虚拟网络,成为科学拜物主义的一份子,这份好奇心和自信,是否真的能够继续延续?

我们不得而知。

03

这些年国际大牌也开始“接地气”,瞄准了中国这块市场,邀请流量明星担任代言人。哪怕这些明星与其名牌的气质并不十分贴合。毕竟赫本与纪梵希,只是一段难以复制的辉煌。

2015年6月,李宇春成为首位加入纪梵希的中国明星。其小羊皮唇膏更是成为中国爆品,在天猫旗舰店1小时就卖出5000支。

这个2005年通过选秀出道的艺人,在这十几年时间里不仅没有过气,反倒成为一种文化的标杆。

2005年是中国大陆史上选秀节目最火的一年,粉丝们为了自家偶像,制作海报宣传单去街上拉票。而后花样百出的选秀节目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李宇春”。那一年的超女,李宇春已然是国际巨星,周笔畅上了《我是歌手》,张靓颖在巡回演唱会因她主动向男友求婚霸占了头条。但更多的人,最后结婚生子,继续过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一生。

一场巨大繁华的落幕,成就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的人。


04

80年代的香港街头,俊男靓女们穿着白搭时尚的衬衫,复古公的计程车穿梭在流水般的街道,双层电车如同玩具盒子,一切都热气腾腾、生机盎然。

1984年,李嘉诚积极向中方靠拢,入资中信信托,是华人资本集团里第一个大张旗鼓支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香港商人。此后三十年,他成为北京最信任和依靠的商人领袖,邓小平每到香港,都一定入驻其旗下酒店。李嘉诚成为香港四大家族的代表,开启了香港“乡贤治港”的时代。

那时候,香港对大陆而言还是个神秘的地方。通过香港电影,我们第一次知道了“拍拖”这个词,第一次知道了西餐原来要用刀叉吃,第一次明白了爱情的生离死别。那些耀眼的、梦幻的、五光十色的生活,好像只要去了香港,就能统统拥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引发香港房地产泡沫的崩盘。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国外娱乐和文化的传入,粤语电影和粤语音乐慢慢不再受到人们的疯狂簇拥。

“乡贤治港”的时代,也随着新一任港督的上台,烟消云散。

这些年,已经没什么人再提到香港的企业家。大家崇拜的是互联网巨头,津津乐道他们的生活和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曾被香港人奉为英雄的李嘉诚,因为香港梦的破碎,他逐渐走下神坛。

在李嘉诚的晚年,他将大陆的资产几乎抛售一空。当李嘉诚的儿子没能如愿完成家族企业的转型,并抛售了腾讯股份,错失大好良机。

有媒体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揶揄他。

人生最大的感慨:美人迟暮,英雄白头。

我们乐见传奇,可传奇不是颠扑不破的。

05

茨威格在《群星闪耀的时刻》里写道,“那些历史的尖峰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这群星闪耀的时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十二年前,复旦大学逸夫楼内,李敖跨海东来发表了引人群情激昂的演讲。散场后,有同学在BBS上记录演讲细节,下面有人跟帖问,“李敖是谁?”

那还是十二年前。

或许有一天,年轻的一代都不再知道李敖是谁,不知道纪梵希不仅是个名牌还是创始人的名字,不再对霍金描述的宇宙感兴趣,不知道曾经蝉联中国首富二十年的是谁。

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我们,都将一去不可复返,都随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人名的离去,一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最终都将分解成最小块的部分,直到一块都不剩。

我们会记住优雅简洁的时尚风格,会在骨子里刻下桀骜不驯和自我的痕迹,会明白金钱名利终将消逝,会记得抬头仰望星空。

这是我们人类共有的,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文作者东颖,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快刀财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