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ICO“代投”:层层加码 虚假宣传

疯狂的ICO“代投”:层层加码 虚假宣传

在ICO行情普遍下落,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时,代投成为目前ICO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支势力。

在ICO行情普遍下落,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时,代投成为目前ICO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支势力。

在近两个月时间里,ICO退币事件频频爆发,自Arts币始,多个ICO项目均被指涉嫌诈骗,并激起了投资人的强烈反应,其中一些项目涉及金额达到数亿元。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是各类数字货币的价格普跌,特别是ICO币频频被爆破发,一些此前隐在上涨行情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并有激化的趋势。

一些案例中,“代投模式”所起到的巨大影响也开始浮出水面。

“代投模式”是2017年9月监管政策落地后ICO领域的主要募资形式。简单来说,代投以能拿到项目方的私募份额为由——项目方会提供给早期投资人一部分私募份额作为回报,私募价格往往低于公开发行价格——向普通投资人募集资金。在2017年下半年,由于公开I-CO的平台关停,代投模式日渐壮大,并成为主要渠道。

目前ICO代投形成了逐层分销、层层加价的模式,利用这些途径,往往某一代币还尚未正式发行,一级代投即已经通过这种逐层分销的模式获得了数倍的回报。其中一些代投甚至建立所谓的“自媒体”进行引流,并在社群中实现销售。

在ICO行情普遍下落,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之时,一些项目方为了完成募资,更加倚重代投渠道,两者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让代投成为目前ICO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支势力。

代投加码

一位币圈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某些代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组织,可以分出多级、一级代投负责从项目方获得低成本的份额,然后逐层向下销售,经过多级的不断加码,在代币尚未发行之时,一些投资人拿到私募的金额就已经比“基石价”高出50%左右。

在持续半年的时间中,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质项目”的私募份额被视为币圈暴富的捷径。一时间,社交媒体中的代投社区层出不穷,“我有XX项目的私募份额,有没有人要”成为了币圈投资中频繁出现的话语。

在2017年年末,多个ICO代币价格上涨超过十倍,因此,代投加码的幅度尚未引起投资人的关注,而在2018年年初,随着破发现象的普遍出现,代投开始成为“众矢之的”。

一位ICO投资人为经济观察报提供了一个他参与代投的案例。2018年1月中旬,这一投资人以3.5-5元(折算成法币)每币成本自代投处获得了一部分私募份额。但这一项目最终的发行价折算成法币仅为2.6元,在此后两个月中,这一项目持续下跌,目前下跌的幅度已经超过了80%。

而根据这位投资人事后获知,这一项目在2017年年中的初始私募阶段的价格折算法币价格大约仅为1.5-2元。这也意味着,在项目上线之前,从代投处获得的私募成本已经上涨了接近一倍。这一巨大的价格差让一些自代投处高位接盘的投资人损失极大,同时也激起了投资人的强烈反应。

虚假宣传

被投资人诟病的是,代投不仅仅通过层层加码获得盈利,同时还涉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一位ICO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此前他参与了一个项目的代投,在私募阶段,代投曾经许诺项目会在国内数个大型交易所上线——在大型交易所上线被币圈视为鉴定一个项目的重要标准,但是最终项目却并未做到。

在一些ICO案例中,代投甚至传播一些可信性存疑的白皮书——包含ICO项目团队情况、进展时间表等信息,并通过这些白皮书吸引投资人,而对于一般投资者,白皮书几乎是了解一个项目的唯一渠道。

与二级市场不同,没有监管机构迫使ICO项目团队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特别是在2017年9月监管政策落地后,公开披露ICO信息的多个平台均被关停,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黑洞”,投资人和项目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在这种利益驱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种空头支票广泛在社群中传播,项目方出于种种动机,往往不会主动进行辟谣。

一些大型代投还会搭配成立一些所谓的“币圈自媒体”配合销售。这些自媒体往往会进行以测评、消息等多种形式吸引投资人进入自媒体的社群,然后再在社群中推广销售私募份额,同时还会适时传播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进行销售造势。

通过代投渠道进行投资的投资人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他们不仅不能准确知道项目的具体情况、私募的合理金额,甚至无法获知自己给代投的数字货币是否已经投入项目,兑换成代币——一位ICO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此前他曾经通过代投参与了一个ICO项目,在项目上线后,代币价格上涨了15倍,但此时代投却告诉他,没有拿到份额,并把投资人交给代投的数字货币返还到投资人的账户。

代投还是项目方?

伴随着代投的不断壮大和市场情形的变化,项目方对于代投这一募资模式的依赖也日渐强烈。

一位ICO项目早期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些早期投资人在投资了ICO项目方后,项目方会以代币的形式给予回报。而这些投资人获得代币后,出于变现或求稳的考虑,会将其中一部分私募份额通过代投的渠道销售出去,这样如果代币在上线后出现下跌,早期投资人依然可以获得回报。在这些案例中,项目方和代投已经出现了重叠。

“现在你已经很难把代投和项目方做一个明确的区分,大的代投往往也是参与了项目的早期投资,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大量份额,因此他们会扮演一级代投的角色,将份额逐层售出。而项目方要想把完成私募,也必须依靠这些渠道”,该ICO项目早期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一位ICO项目团队人士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现在ICO项目中,项目方确实和一级代投有接触,但是双方的合作都是可以通过协议进行约定,而一级代投之后的二、三等多级代投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项目方可以影响的范围。

在2017年下半年发行的ICO项目中,私募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投资渠道,而这些私募份额中相当比例的形式都是通过代币层层下传,并最终由散户投资人买单。出于利益一致的诉求,一些项目方对于代投的虚假宣传也保持了默认的态度,甚至某些项目方还会从侧面配合代投进行私募。

但在币价普跌之时,一些代投又变成了维权组织的领头人,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迫使项目方优先高价赎回他们手中尚存的代币,从而减少币市整体下跌所带来的亏损。一些代投会建立维权的微信群,在项目方给代投个人完成退币后,代投就会解散相关社群。

在一位币圈投资人看来,“代投模式”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一繁杂的体系之中,各级代投的利益诉求和整个环境的监管缺失必然会让一些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层出不穷。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代投模式填补了2017年监管落地后项目方和普通投资者之间的空缺,已经成为了ICO领域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ICO已经是买方市场,渠道正在变得格外重要,没有代投,项目方很难大范围接触到一般投资人,因此代投在整个ICO模式中的影响力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一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本文作者宋笛,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