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1个男人,2年准备买?撇开“图鉴”,还原真实的北漂女子群像

10年11个男人,2年准备买?撇开“图鉴”,还原真实的北漂女子群像

我们列出了《北京女子图鉴》中8个被广泛议论的话题,涉及“职场性骚扰”、“升职加薪”、“男性援助”等方面,并采访了8位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女性,经过对比,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北京女子群像。

别做梦了,除非编剧给你写好了。

于4月10日在优酷独播的《北京女子图鉴》,17日又再更4集,目前网播量近5亿,截至20日,微博#北京女子图鉴#话题阅读数超7亿。

不少职业女性吐槽起了剧本,认为女主陈可的升职经历宛如“开挂”,其身边流水一样的男人更是刺激了她们的神经;一些大四学生向小娱表示,本想学习一些职场技能,但一无所获。

那么业内人士又是怎么看的呢?如在住房问题上,很多网友吐槽“不管穷人、富人都住的太好”,而资深编剧向小娱表示,房屋最后呈现的效果由制片和外联执行,编剧不应该背锅;饭局找工作和2年买房虽然不普遍,但也确实存在,并不影响大局。

我们列出了《北京女子图鉴》中8个被广泛议论的话题,涉及“职场性骚扰”、“升职加薪”、“男性援助”等方面,并采访了8位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女性,经过对比,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北京女子群像。

同时,小娱也采访了2位有7年以上从业经历的编剧,希望以业内人士的角度提供一些专业的剧情评价,是否《北京女子图鉴》真的如此不堪?

职场性骚扰

可信度:★★★★★

剧 情 

女主陈可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启于一家外企,作为一个职场萌新,很快陈可就被男老板叫出去一起出差,出差当晚其就被“暗示”送烟,陈可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及时撇清了自己。“性骚扰”事件风平浪静的过去,事后陈可也并未遭受相关“惩罚”,只是升职与她无缘。

现 实 

在小娱采访的8位北漂职业女性中,有6位表示自己曾遭受过男上司的“性骚扰”。“性骚扰”一般发生在她们刚开始进入公司的时期,男上司常用的伎俩有“发错小黄图”、“肢体偶然接触”、“言语擦边挑逗”等方式。

在互联网传媒领域工作了5年的茱茱透露,她就曾遭遇过上司错发黄图,语气明显暧昧。与茱茱一样,受访者中还有5位分别对小娱表示,她们遭遇过的“性骚扰”也都只属于“暗示”。而最后只要她们装傻充愣,这些事情就会过去,自己也没有遭遇过相关报复。

在8位受访者中,只有2位表示没有遭遇过“性骚扰”,其中1位跟男上司谈起了恋爱;另外1位则拥有着富二代的背景,任职于某大型央企,父辈与公司领导较熟,从没被开过玩笑。

对比结论:

超过7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受过性骚扰,且大多数是在职场第1年内悄然发生。“性骚扰”与外表无因果关系,阅历越低的女性往往越容易遭遇。《北京女子图鉴》中陈可的遭遇,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漂亮的外表只是偶然加成因素。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在职场“性骚扰”的讨论中,采访的2位编剧观点较为一致,她们认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写女性职场戏的时候,性骚扰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推动角色成长和展现女性职场的不易有重要作用。

“性骚扰这段戏,算是剧中最写实的,发生的静悄悄,最后消失于无形,没有过分渲染博人眼球。”编剧邓艾对小娱表示,她比较欣赏这样克制又干脆的戏码,有点起范。

办公室恋情

可信度:★★★☆☆

剧 情 

女主陈可通过饭局上的老板介绍,来到一家外企做咨询,刚入职没多久,就遭遇同一个部门两位经理夺权。陈可避开站队,并对男上司暗中示好,两人顺利走到一起,并且不避讳对公司同事提及这段恋情。

现 实 

在小娱采访的8位女性中,仅有CC一位与男上司谈起了恋爱,且两人在公司交往期间则是一直保持着“隐恋”状态。另外7位受访者均对小娱表示,公司没有明确禁止办公室恋情。“如果上司颜值足够,我不会拒绝。”在一家中型国企任职超3年的林夕对小娱说。

据了解,除了拥有富二代背景的程芯,其他包括林夕在内的这5位受访者,与男上司之间都只保持了一种不远不近的“纯工作”关系,她们大多愿意下班后就与上司断开联系。

虽然自身没有谈过办公室恋爱,但有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听说过或见到过。“办公室恋情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公司甚至是鼓励内部解决的,大部分人都干着普通的活儿,谈个恋爱实在是说不上影响公司利益。”供职于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超2年的阿娇表示。

对比结论:

办公室恋情没有性骚扰那样普遍,大部分公司不会明文禁止,但很多人会选择低调处理。现实中,职场女性是否能像陈可一样,与男上司轻松恋爱,还得看对方“颜值”。毫无疑问,剧中的男上司属于难得一见的帅哥,这实在是编剧的“功劳”。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比较能理解编剧想要营造一段纯洁的初恋,但一切都太巧合了,男上司有能力、长的帅、只比女主大三岁,一般我写偶像剧才这么写。”邓艾对小娱说。

“这段办公室恋情起源于办公室斗争,而剧中的斗争人物都刻画太脸谱化,现实中没人会把表情都放在脸上和嘴上。”编剧张洁表示,高明的处理是去刻画人物做事的细节,和办公室气氛渲染,“这段戏,只能说明编剧不走心,或者职场经验太少。”

升职加薪

可信度:★☆☆☆☆

剧 情 

女主陈可在外企干了一年左右的时候,就因为“创口贴”送温暖行为,勾搭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女副总裁,并成功跨行业跳槽到互联网公司,薪资翻倍。入职新公司没多久,陈可因为工作出色,一年内荣升经理,战绩包括扮可怜挽回富二代客户(顺便谈了个恋爱)。

现 实 

在小娱调查的8位女性中,工作年限最长的是刚跳槽互联网公司的喻忘忧和跳到房地产公司的茱茱。喻忘忧对小娱透露,她是在互联网行业干了3年左右,才开始带团队。“算是小组组长,距离剧中女主那样部门经理的地位还差很多。”喻忘忧表示。

其他7位受访者,普遍工作年限在3-4年,只有茱茱和哲哲2人得到了小幅度地晋升,成为资深/高级员工。受访者中,大部分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普遍用时是1年,最长的是在央企工作的程芯,用了3年。

在薪资待遇方面,喻忘忧多次跳槽,目前收入比第一份工作翻了5倍;茱茱和哲哲因跳槽到大型房地产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收入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剩余5位受访者中,有4位工资月入税前在1万-1.5万左右,在央企工作的程芯和小型私企工作的CC工资收入最低。

对比结论:

受访者中,没有出现跨行1年就能当上经理的“奇才”,大部分女性熟练掌握业务能力就需要1年的时间。在掌握业务能力基础上,再熬2年,只有不到3成的受访者得到了小幅度地晋升。女主陈可的职场连升,只能说编剧再立一功。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我们以前写剧都要出去采风的,这个剧里女主无明显过人之处,工作2、3年说当就当了经理,很明显是编剧想当然了。”张洁认为,作为一部宣传真实性的都市励志剧,根基就是应该写好职场奋斗的过程,而《北京女子图鉴》在她看来就是“空心”的。

邓艾对小娱表示,国产都市剧,写职场就没有能讨好观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客观原因,即编剧群体大部分没有过正经职场经历,剧本存在明显问题;二是主观原因,即观众对国产剧要求太严,因为‘去陌生化’语境的原因,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好。

场外男性援助

可信度:★☆☆☆☆

剧 情 

女主陈可在职场上一路通关,其背后也相应串起了一部男性“集邮”手册。从一开始的同学介绍工作,到饭局上的老板介绍工作,到向性骚扰过她的男老板求助,再到对富二代卖惨拿回订单。及时向身边男性求助,成为陈可通关一大秘籍。

现 实 

8位受访者均都对小娱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工作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通过自己和同事解决的;当小娱问到工作遇到困难,向男客户或上司装可怜是否有效时,8位受访者均给出了否定了答复。

“能够谈成客户的首先条件是自己的专业性,难以想象卖惨、扮可怜会引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从业超过3年,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哲哲对小娱说。

“小事还可以示弱打哈哈,但是到谈项目这种大事的时候,扮可怜只能说明你不行,给不了客户信心,别人是不会选你的。”喻忘忧跟小娱聊起了自己接手的几个案子,而她也是通自己的硬实力展示,才能更好地跳槽。

对比结论:

场外男性的不断援助致使女主一路坦途,《北京女子图鉴》“电视剧”的属性在这一块变得十分明显。现实中,特意关注性别而去场外求助的,小娱还没有听说过,性别并不能再工作中发挥明显优势。剧中陈可的求助经历编造痕迹明显。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和前面的女主通关升职加薪一脉相承,因为写不出干货,所以女主在职场上的高升和生活品质上的变好,关键节点都有贵人相助。”张洁对小娱表示,过多的“场外援助”和“天降神兵”,直接说明了编剧的能力有问题。

邓艾认为一部主打女性奋斗题材的剧,她看到却是女主不断得到外援,整个剧失去了奋斗的主线,一部失去主线的剧,剧本创造无疑是失败的。

买房/租房

可信度:★★☆☆☆

剧 情 

陈可刚来北京工作时,只能蹭住同学的合租房和地下室。1年后,因缘际会认识新公司的女老板,并低价住进了女老板豪华大开间。在女老板收回房子后,工作2年多的陈可好不犹豫地租下了市中心豪华装修的一室一厅,并开始准备在北京买房,最后被“限购令”拦下。

现 实 

8位受访者中,有2位是父母在北京购入了房产,没有操心过住房问题;剩余6位均是在北京租房,其中居住环境最好的为程芯,一人租下一室一厅,每月房租与她工资收入相当;其他5人,包括收入最高的喻忘忧,均选择了与朋友合租。

拥有4年传媒从业经历的青青对小娱表示,她很不能接受剧中人物的住房情况,“北漂最大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既然说要真实,最起码要好好呈现一下北漂的住房情况,剧中不管富二代还是穷屌丝,一个个都住的太好了。”

买房就更不实际了。除了喻忘忧,7位受访者均表示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无可能在北京买房,女主工作2-3年内就打算买房,实在是很“玄幻”。茱茱成为8人中唯一离开北京的人,离开北京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买不了房。

对比结论:

知乎上“如何评价《北京女子图鉴》”的问题下,赞数排名排名第二的回答就是对住房问题的吐槽。受访者中,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所有人都对北京房价表现出了“高攀不上”的态度,女主陈可的住房环境在大部分受访者看来是在天堂。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剧中呈现的房屋效果真不是编剧的锅,编剧负责写,最后落实场地的人是外联和制片,有出于摄影或者合作广告的考量,会选择比现实中好很多的房子。”邓艾对小娱解释。“现在网上关于国产剧房屋选择的反对声越来越大,相信这以后会对片方形成约束。”

“买房的情况对大部分北漂女性来说确实不现实,但也因人而异,架不住人家里有钱啊,毕竟女主的家境也被描写的不错。”张洁认为,在北京买房个体差异较大,但房子作为大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剧中应该说明女主购房款的来源。

饭局

可信度:★★★★☆

剧 情 

刚来北京没多久的陈可,就被带到了传说中的饭局,并通过饭局上的一位老板,找到一份不错的外企工作。饭局上老板们互相吹捧,并各自带来年轻貌美的姑娘,兴起时还会让姑娘歌舞助兴,陈可事后旁白这样的饭局参加过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

现 实 

“饭局”广泛存在,网络上流露出来的饭局一幕,经常还会使人“乌纱不保”。在小娱采访的这8位女性中,6位表示饭局离自己太远,自己还够不着,参加过所谓饭局的只有程芯和青青2人。其中程芯属于“组局”者,青青则像陈可一样,属于被动的“入局”者。

“我只会跟熟人去饭局,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会说明自己的身份,是来干嘛的,大家谈正事,没有人开过我的玩笑。”程芯对小娱说,她在饭局上看到过很多漂亮姑娘,大部分是演员,她们该喝酒喝酒,该陪聊陪聊,非常专业。“最近我发现叫男的比叫女的多。”

“刚来北京那会,被一个师兄带过去,一群老板就是喝酒吹牛逼讲段子,正事谈不了几个。”青青对小娱表示,喝了酒的女孩很多都去卫生间自己抠了吐了,保持清醒。“也有些带着目的来的姑娘,她们是真拼酒,最后自己失态,也没啥效果,挺让人难过的。”

对比结论:

吹牛、恭维、各有所图、炫耀女性,是“饭局”常态。女主陈可作为一个年轻漂亮、初来乍到的姑娘确实有很大的可能被带去“饭局”,但是像剧中男配那样在喝完酒还能保持风度、照顾女性的男人,实在是少见。女主还能以此找到工作,主角光环强大。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很多人评论说女主通过饭局找到工作太扯,但从剧本角度说,关键是把核心事件,即职场奋斗的过程写好了,至于怎样入门找到工作,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我就认识一个通过饭局找到工作的。”邓艾表示。

“饭局这段戏是为了显示北京的机会多和复杂性。整体来看,饭局的作用十分明显,就是为了给女主找工作,这样的设计显得很不高明,剧本目的太明显。”张洁对小娱说,除去为主角开路的目的,其实她还比较喜欢饭局这段戏,气氛渲染到位。

恋爱史

可信度:★☆☆☆☆

剧 情 

剧中设定陈可在北漂10年间,会遭遇11个男人,有的是有情感交际,有的则是擦身而过。在已播出的10集剧情中,除却大学男友,陈可已正式交往过3个男性,用时2-3年,有男上司、富二代和艺术家。

现 实 

在小娱采访的8位女性中,恋爱次数最多的是程芯和喻忘忧,从上大学到工作后的8-9年时间里,交往过4个男性。8位受访者中,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3-4年时间里,大部分只谈过2次恋爱。目前,受访者没有单身的情况,除了CC一个已婚,其他都有在考虑结婚。

经过小娱调查,发现这8位受访者的伴侣,经济上和家庭条件多与自己相匹配,没有明显所谓高攀或者低就的情况发生。

8人中唯一交到富二代男朋友的是程芯。“我不在乎男方有没有钱,主要看感觉,看脸。”虽然不在乎男方是否有钱,但小娱了解到,程芯的朋友圈中多为有钱人,交往过的4位男性皆家底敦厚,现任男友在北京拥有多套住房。

对比结论:

现实中,性格比较外向、对自己足够自信的女性“桃花运”会多一点。在小娱调查的女性中,工作3-4年的时间里,大部分交往男性的数量为2个。剧中,女主10年11个男人实在是很戏剧化,2年正式交往3个男朋友也不常见,美貌程度是重要变量。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邓艾表示,10年给女主设置了11个男性啊,编造痕迹明显,而且编造的意义不明。“目前来看,女主除了第一段与男上司之间的感情线,让她稍微看清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几个就这么来来去去,不明白编剧的意图,可能为了赚流量?”

“女主的恋情似乎就是既定的素材,摆在那里等着编剧去串,没有任何说服力。”张洁认为,多段恋情同时还分散了故事主线,即剧中主题是职业奋斗,而男配们除了在出场时提供外援,接下来就没有再促进女主职场发展的作用,剧情是散乱的。

名牌包包

可信度:★★☆☆☆

剧 情 

为了充分体现女主的物欲,《北京女子图鉴》给陈可加入了浓墨重彩的LV包包的梗。从工作第一年跟男上司分手,自己买LV,到第三年被艺术家男友劈腿,陈可盯上了一款45万的包包。女主的职业技能展示和职场上升路径始终不清晰,但对名牌包包的执念却深入人心。

现 实 

没有购房的5位受访者认为与其花几万块买个包,不如升级一下住房条件;2位家庭已购房者更愿意把钱花在出国旅游上。8位受访者中,没有1位对名牌包包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对于一些执着追求名牌包的女性,她们只在公号文章里听说过,没见过。

“我在没工作前,花家里的钱,挺爱买这些名牌的。工作后,发现赚钱很难,现在想方设法开副业,买名牌的钱肯定不如拿去做投资了。”程芯告诉小娱,大学毕业后就对名牌没了兴趣,她更关注商品的增值,目前跟人合伙开整容医院和影视培训学校。

“感觉女性对奢侈品的执念都是广告商吹出来的,有钱人买这些无所谓,但是没钱也不会非要逼自己去买。我的执念就是买房、辞职。”有青青这样想法的人占了大多数,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北京生活最大的困难就是买房问题,想要房就是她们最大的欲望。

对比结论:

女性对奢侈品的执念大多会在网络、影视剧中被过分渲染,现实中不排除个体情况,但是大部分女性在大城市奋斗个3、5年,依然会在生存路口上自顾不暇。生活远未安定,北漂女性对奢侈品过分的执念,总体是站不住脚的。

划重点

编 剧 观 点

“为了表现出一个女人的欲望,剧情简单表现为了对奢侈品包包的渴望。而女主本身的欲望是什么,开篇说是要让妈妈过的更好,然后就没然后了。”张洁对小娱表示,剧中人物逻辑立不住,对人性的挖掘也没有,全在走表象,这是编剧的无能。

邓艾对小娱表示,剧本在行业内的共识是“一剧之本”,主角的行为应该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支撑,并给予其充分的解释。“剧本烂了,剧是不可能拍好的,《北京女子图鉴》差评的锅确实应该有一半让编剧来背。”

*本文作者刘佳佳,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