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能帮中国造出救命的芯片吗?

西湖大学能帮中国造出救命的芯片吗?

为什么中国论文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民企却造不出救命的芯片?

在杭州的云栖小镇,离风景名胜区西湖15公里的地方,西湖大学正拔地而起。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

说起这座大学离不开一个牛人。

他就是施一公。

“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如果教育一成不变,我想中国的技术也会止步不前。”

施一公,兼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在美国生活了18年,中美两国的教育经历,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育体制都亟待改进。

投身西湖大学对他而言无异于创业。创业维艰,离开清华大学担当西湖大学校长,他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建校资金的问题。

西湖大学与其他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办学资金将不再依赖政府拨款,经费主要来自于西湖基金会、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政府扶持资金仅做补充。这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要知道即使是民办大学也依赖于政府拨款。在西湖大学的创办初期,虽然杭州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支持,但一旦学校正常运行后,经费将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会自己承担。

有报导称,截至2017年底,西湖教育基金会已为西湖大学募集到社会捐款7.7亿元,创始捐赠人包括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邓锋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等。

西湖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构成。

定位于科研的西湖大学势必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办学费用,那么巨额的研发费用能否得到持续补充?高屋建瓴的教育格局和转变中国现状的情怀,能否让施一公校长创造中国的斯坦福?西湖大学看上去很美,但所要面临的挑战不小。

 关于西湖大学的三个疑问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据媒体报道,施一公在杭州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

短时间内,西湖大学真的能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吗,如果对比目前的情况,差距还很大。质疑有三点。

第一个疑问:教授们的多重身份真能ALL in?

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找到了西湖大学所属的官网——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西湖大学官网显示,目前主要聚焦于四个研究所,分别涵盖四个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以及前沿技术。这四个研究所的负责人来头不小,分别是——校长施一公博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的饶毅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

在四个核心研究所中,只有施一公是ALL in 在西湖大学上的,其他三位研究所负责人都“身兼数职”并且担任其他大学的校长职务。如此多的职务能否让知名教授们专注于带领进入西湖大学的学生搞科研?让知名教授们不仅仅是“挂名”,而是能够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参与到办学中,还值得商榷。

第二个疑问,导师为什么都那么年轻?

还是翻看西湖大学的官网,你会发现,真正带博士的教授都极其年轻。点开官网,你会发现众多85后的研究生导师身影。诚然,年龄不代表学术成就,但是这的确跟媒体上标榜的师资力量相差悬殊。

此外,每个研究所的下面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的负责人。例如上文提到理学研究所的负责人是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但是理学研究所独立实验室负责人是何睿华博士。这里很难区分理学研究所和理学研究所独立实验室的差别。

申请过研究生的可能会知道,只有博导肯收你,你才有机会有成为他的学生,而每个导师名额非常有限,所以导师有很大自主权。

在这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说到:“知名教授在西湖大学挂名,把申请他所在大学的‘落榜生’转移到西湖大学,这不是没有可能”。

传统大学冗长的教育体制,博士生导师主观的筛选意志,在这里似乎并未打破?

或许是对招生这一块没有太准备好,西湖大学招生培养本来是主业的事情,在官网却只能在最下方,教育一栏的最后一排才能找到。

第三个疑问,出资可持续吗?

在品途商业评论拿到的一份捐助手册中赫然标注了,出资建立学校的参与者可以获得的权益。乍看有一种社群的感觉。

不过这个社群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捐赠额要达到1亿以上!但却可以享受如下10种权益,包括所得税扣除、有机会被推荐为西湖大学董事、子女教育专享等内容。

其中,西湖大学承诺,每年定期对创始捐赠人子女开放经典课程,提供其在西湖大学生活、学习、交流机会。

这一块捐助有一点NGO的路子,社群的玩法。巨大的资金门槛,能让西湖大学持续获得资金支持,这是第三个疑问。

针对上述三个疑问,品途商业评论致电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西湖大学筹委会秘书处负责人刘旻昊博士,对方表示现阶段西湖大学还不接受任何采访。对于上述疑问不予置评。

西湖大学质疑后,折射出的问题重重

施一公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

晚宴时,与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觉得很委屈、很愤懑,但是我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

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

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假象和错觉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这种“地大物博,无奇不有”的陶醉在历史时期就付出过惨痛的代价。有的人依然争个面赤耳红,把GDP排名搬出来说事。批评是因为相信可以变好,而非为了表达丧气。同样地,我认为大国崛起从认识差距开始,也并非妄自菲薄。

施一公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时发现,高考状元70%、80%都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都爱扎堆投身挣钱多的领域。不难看出,在中国,他们上的都是“就业型指导大学”,而非“研究型指导大学”

研究性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施一公致力于把西湖大学办成一所真正的研究性大学,这是真正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大学。

但是研究型大学也需要把研究落地,推动切实的进步。如果仅仅是研究却无法商业化落地,那么企业如何能够源源不断的支持西湖大学的持续运转?这是西湖大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商业是逐利的

建设研究型大学,研究成果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是一个隐藏在研究型大学背后更重要的问题。难道是论文数量?中国目前论文数量达到全世界第一。

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国际热点论文数为703篇,占世界总量的25.1%,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553篇,仍居第一位,其次为英国的820篇。

论文数量增多,却不代表论文的实用价值。

从事高校教育多年的王教授(化名)对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透露:“中国科研的产业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论文激增的背后是高校教育唯论文视重的体制导致的。

他透露,现在学校搞科研越来越不愿意拿企业的钱。“学校不看你从企业拿钱数量的多少,而更加注重从国家项目中拿科研资金。例如从企业拿100万,评项目等级时候顶多按照10万元计算。其次,企业和大学教授容易形成勾连,滋生腐败。”

一是为了避嫌,二是学校不重视,导致大学教授越来越不愿意从企业拿研发资金

其实高校从企业获得研发资金本是互利互惠的——企业要求产业化,学校也可以把研发应用。但是在“一刀切”面前无法施展

另一方面,国家及别的项目考核方式并不要求产业化落地,而是要求教师的科研论文发文数量。这是导致中国论文数量激增,却产业化落地不明显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大部分老师的薪资水平、等级评价(教授、副教授、讲师)跟其教学水平无多大关系,而与其科研成果有关。导致众多教师都忙着“搞到”科研经费,在一遍一遍的写项目,出书,发表论文,借此赚钱晋级。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应用的凤毛麟角。

“一篇论文从立项到实验作证,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却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有的时候需要10多年的积累。现在高校教师都是三年聘任制,也就是说只能要求你的研发周期在一年到两年内完成。完不成就得走人,很多老师就会考虑:如果这个项目太难了就不做了,这也是导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成立自己的研究院,而不愿意往高校投钱的原因。”王教授说。

近几年科技巨头相继成立自己的研究院。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研究方向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等。百度研究院于2014年成立,聚焦于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

目前已拥有超过2000名科学家及工程师。腾讯的研发建立在三大实验室——优图实验室、腾讯 AI Lab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基础上。华为、科大讯飞也拥有自己的实验室

企业成立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十分重视产业落地。以腾讯为例,最近两个落地并且可变现的项目翻译君APP和腾讯听听音箱都来自于实验室的研发成果。

但是相比亚马逊、谷歌、英特尔、微软、苹果等就科技巨头每年近千亿的研究费用,国内巨头在研究上的投入还有很大差距。

王教授认为,这是导致中兴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搞科研的都觉得自己挺牛的。比如我们的高铁走向了世界,但是其实我们只是一个组装工厂,把来自于世界各地最好的技术组装起来,诚然以前组装都组装不了,但不要忘记能组装不代表你掌握了核心技术。”

2010年开办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在成立时立志改变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校长朱时清办学初衷是——对标香港科技大学,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

不管校长本人多有号召力,影响力,民办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业内教育人士对西湖大学也有同样的质疑:“南方科技大学之前也挺火,现在没了动静。清华一年几十个亿的科研投入,能有多少企业会这样投入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大学?有这么多钱还不如投入给自己的研发中心。”

企业逐利,轻科研,重应用和经济效益;学校逐名,又轻实际应用,重学术论文。导致两者产生严重分歧,这是导致目前高等教育水平与技术水平落后于美国的最重要原因。

如何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改变高校教师的单一的论文考核方式,以合理的机制引入企业资金,才能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这是不容易的。施一公教授在努力,他希望可以让高等教育更重视科研本身,而不是仅仅是经济效益。

结语

美国封杀中兴,是近期最大的一个热点。为什么自家的“头牌”高科技公司被美国一打就趴下。为什么中国论文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民企却造不出救命的芯片?

痛定思痛后,应该让我们清醒认知到自身科技实力还需要提升,也更应该认识到企业和教育体制在推动科研道路上的巨大作用。

科技力量是国家的腰杆,科技水平越高,国家的腰杆子挺得就越硬。

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反思。学校应该反思,为什么花了6、7年以上培养的研究生没有人愿意搞科研?很多去当投资人了?

企业更应该反思,外卖火了,企业烧钱,争个你死我活;共享单车一出,十几家企业奔向模仿,一时城市变得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堆投资人几百亿往里烧;区块链火了,很多人忘记主业是干什么的,都跑去“割韭菜”了。

然而,要拿出来在国际上和别人有得拼的产品和技术,却寥寥无几。

社会需要颠覆和改变现状的人和企业,如果,你不改变终将被动的被改造!

就在发文前夕,西湖大学宣布,著名华人学者许田教授全职加盟该校,成为这所新型民办大学的讲席教授。许田卸下在美国的所有职务,包括耶鲁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等。

无独有偶,就在今天李彦宏夫妇为北大捐款6.6亿元成立北大-百度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前沿研究;刘强东与夫人章泽天宣布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量子计算、AI研究等项目的建设。

至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中国需要更多像施一公、许田这样的人。中国民办教育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怀,还需要更多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和优秀企业走进来。

附:西湖大学未来的十个猜想?

1、西湖大学如何对标斯坦福?

中美教育环境不同,目前环境看,西湖大学还很难获得如同斯坦福那样的学术自由环境。其次,斯坦福大学的办学宗旨, 即“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 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但目前西湖大学还强调更注重研究本身。

另外斯坦福大学有12所独立科研机构,每个机构都实力雄厚,并且发展历史悠久,西湖大学若想取得斯坦福的成就还任重道远。

2、西湖大学的七个发起人能影响哪些科技领域?

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7位西湖大学发起人主要来自于学术界,其中仅有王坚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

他们在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都颇具造诣,如果能将他们的资源和学术造诣应用在教学和科研上会为中国输送大批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对如今最火的人工智能、微生物、材料学都会产生影响。不过,影响多少,还不可估量。

3、西湖大学对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有什么影响?

据施一公自己发表的公开演讲显示,他有一家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西湖大学最重要的研究所之一就是生物学研究所,如果将西湖大学和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挂钩,可以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公司生产是理想状态。并且,施一公也不用担心上市公司人才问题了,这等于“自产自销”。

4、西湖基金会会成为民办大学改造的先锋吗?

从目前来看,主要依靠基金会筹款办大学开了国内先河。南科大虽然也有基金会,但其主要资金来源还是政府。西湖大学能否成为先锋还需要看可复制情况。就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西湖大学即使成功也非常难以复制,最大的难点在于能否持续筹到办学费用。

5、西湖的PM机制会对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什么影响?

PM也叫项目管理制。项目管理学科发展最大特点是其应用层面上的差异,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各行各业技术的骨干。项目经理通常要花5~10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目前,国家教委已经在清华大学等5所学校试点了项目管理本科的教育,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在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但可惜的是这一套机制还没有可以参考的科研应用转化数据。至于能影响多少西湖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尚未可知。

6、西湖大学凭什么吸引顶级海归回流?

说施一公为了还房贷,那简直是侮辱!人家可是拥有上市公司的人!然而,目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口期,抓住这一历史潮流推动中国教育进步才是施一公的追求。

前有施一公后有许田这样的人,放弃海外优秀待遇,加入西湖大学势必还能带动更多优秀海归加入。

7、西湖大学的董事会成员都是谁?

学校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

8、谁会愿意捐赠西湖大学?

校董会目前主要由捐赠人组成,从名单我们看到最熟悉的两个人王健林和马化腾。而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后续在资金支持上最有可能来自于他们俩所代表的房地产和互联网领域。

首先,房地产市场过剩,他们有钱,同时也在寻求转型突破。其次,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太快,需要大批量人才和技术,他们也很有可能出资,为自己培养人才。

9、中国这么多企业家,为什么目前捐赠西湖大学的只有这么少的人?

西湖大学还是新生事物,企业是逐利的,众多企业还在观望中。不过7.7亿元确实有点穷。李彦宏出手就是6.6亿元捐助北大!再来看其他几所常春藤联盟学校的捐赠资金——

耶鲁大学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8亿元)

普林斯顿大学1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9亿元)

宾夕法尼亚大学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1亿元)

哥伦比亚大学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8亿元)

康奈尔大学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8亿元)

达特茅斯学院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

布朗大学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9亿元)

而西湖大学想要在15年后媲美的加州理工学院的捐赠资金高达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亿元)。

10、西湖大学会推动杭州成为加州吗?

北加州有硅谷,是全球的高新技术心脏,而南加州阳光充沛,是美国西部最宜居的区域。杭州风景秀丽具备了地理优势,但硅谷能获得如此成就与其所背靠的大学有密切关系——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等。

众多世界顶级高校造就了硅谷的高科技创业环境。如果从这点看,光有浙大和西湖大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顶级名校进来。

*本文作者尹天琦,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