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档(4月29日至5月1日)电影累计票房达到9.96亿元,与去年同期 7.84 亿元相比,同比增长 27%,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其中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贡献了超过60%的票房,峰值票房占比超过70%,上映5天即将突破10亿大关,继《前任3》之后再创爱情类型影片的票房高峰。
同期上映的第二热门悬疑影片《幕后玩家》档期内累计票房1.5亿,目前累计票房2.13亿,虽不及《后来的我们》火爆,却也在大盘整体高热下有较好产出,超出之前一些业内人士对其票房预估。
相对于这两部电影,同期的奇幻题材的《战神纪》、香港文艺片《黄金花》、警匪片《低压槽:欲望之城》、日本引进动画电影《玛丽与魔女之花》等票房表现相对一般,票房最高3000万左右。
意料之外的是,在国产片扎推上映的档期内,已经上映19天的好莱坞电影《狂暴巨兽》依然在是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日票房仅次于《后来的我们》与《幕后玩家》。
随着近几年五一档电影市场分众化趋势的增强,电影类型丰富,少有大片能一统江山。各个五一档向分众内容市场投放作品,原本或许是希望百家争鸣,遍地开花,国产类型片的集体上映一举托高五一档票房市场,但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电影自身的品质和观众的期待度才是决定市场表现和分布的关键。
另外,随着国内外旅游等大众娱乐项目越发丰富,国人在每个假日都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只有制作和上映真诚走心、优秀的电影,才能让大众关注力集中到电影市场,让档期内整体票房都有良好表现。
《后来的我们》虽然在上映第二天即陷入退票疑云,但其热度是真实可见的,近10亿票房的成绩也说明影片经受住了观众和市场检验。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头部电影带动能将票房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让影院等电影市场的其他环节获得更大收益。
“史上最强”五一档如何诞生?爆款影片带动大盘
业内常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盘好带动档期内所有影片受益(最常见如春节档),另一种是爆款影片带动大盘(如《疯狂动物城》直接带热一向被称为最冷档期的3月档)。今年五一档明显属于后者。
就档期体量而言,“五一档”由于假期相对较短,不具备“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等档期的票房吞吐力,如“清明档”“端午档”“元旦档”等三天假期被视为电影档期的“第二梯队”。猫眼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元旦档票房体量平均为5.73亿,端午档5.70亿,清明档4.63亿,中秋档最低3.77亿,而五一档电影票房市场仅次于元旦档,体量平均达到5.71亿。
2015年五一档票房达到6.34亿。当时《速度与激情7》《何以笙箫默》《左耳》等商业电影迅速瓜分市场,好莱坞大片与国产片各有一片拥趸,而高口碑小众题材电影《闯入者》《念念》等则依旧困在“叫好不叫座”的怪圈里。好莱坞商业大片与青春爱情片占有相对优势。
2016年五一档票房6.56亿,爱情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成为档期内最大赢家,档期内票房达到3.3亿(总票房7.85亿),超过了《速度与激情7/8》档期内票房,虽然期间还有进口电影《奇幻森林》,国产爱情《梦想合伙人》《谁的青春不迷茫》等,但缺乏大片入市,票房成绩并不亮眼。而“五一档”逐步走向了分众化趋势,电影类题多样,爱情题材电影成为常客,并逐渐在档期内显示出足够的票房空间,但还未出现现象级爆款。
到2017年五一档票房达到7.39亿,《速度与激情8》414上映,却在半个月后的五一档继续完成领跑,彼时好莱坞商业大片为冷淡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丝激情,掀起了票房狂欢,还一举成为史上票房最高的进口片,也让内地市场成为了好莱坞大片“绝地求生”的大票仓,而同期《春娇救志明》《拆弹专家》《喜欢你》《记忆大师》等国产片也抱团上映,各类题材让电影市场内容分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到了今年,五一档7部电影上映,电影类型各不相同,新人导演并出,五一档期票房将近10亿,《后来的我们》票房占比居高不下,更是超越《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7.87亿,创造内地市场女性导演作品最高票房新纪录,直接带动大盘热度。
从整体电影市场来看,4月份累计票房达到38.99亿,较去年4月49.06亿的成绩下跌20.5%,中断了继去年7月之后单月票房同比增长的纪录。而2018年五一档创造的新纪录,或许会为5月的电影市场开个好头,并且随着新片上映,有望掀起又一波票房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