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4年长征路,高歌猛进仍存3点隐忧

互联网医院4年长征路,高歌猛进仍存3点隐忧

2018-06-04 09:47亿欧 合作伙伴
平安好医生赴港IPO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不少争论,唱衰占多数。互联网医院经历了长达4年的长征之路,在2017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跌宕,在如今的高歌猛进之势下,它们需要面对的是持续服务能力、找风口和建立生态链的挑战。

上月初,银川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局与银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布银川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将对银川互联网医院的全过程监管。15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对外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接连而来的“好消息”激起医疗界千层浪。

亿欧大健康的朋友圈也不免热闹了一番,对于这两则通知和互联网医院发展的现状,诸多言论中有的欣喜唱好,有的冷静旁观。

“监管”本是好事,但如果法治缺失,有难有依法监管,而多是权力监管,于是“监管平台”就很容易变成“寻租平台”,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比如莆田系泛滥。——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贺滨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院是一个能够带来一定营收的市场,但这始终是一个非常小规模的市场,而且主要集中在药品上,如果没有基层大环境的突破,将很难进行规模化发展。——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

守得云开见日出……2015年12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在艰难中破壳,858个日夜后,乌镇桥头的“小岗村”终于盼来了中南海的“定音槌声”。——微医创始人廖杰远

在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强调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放开了网售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以及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可政策许可就真的意味着互联网医院的“腾飞”吗?或许,我们应该站在另一角度看待这件事情。

4年了,没人再谈概念

“活下去”才是关键

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态度从保守、到试错,再到放开,互联网医疗企业越做越深,跨界玩家越来越多。这个行业,越来越热闹了。

在早些年,行业里谈“互联网医疗”似乎成了一件很“潮”的事情,更别提建互联网医院了。尤其是2016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互联网医院如大潮汹涌。据亿欧大健康此前盘点的55家互联网医院,有51家都成立于这两年间。

要说新,互联网医院够“新”,新到什么程度?从国家卫计委到发改委,对于互联网医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要说“旧”,互联网医院也足够“老套”。最早,互联网医院是从远程医疗的演变过来的。而且早在2014年,卫计委制定了政策,规定远程医疗只有具有医疗机构资质的机构才可以实行。

那么互联网医院到底是什么?用最简单思维来理解,互联网医院就是用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手段去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质量。

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承载形式之一,区别于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同时还延伸出了很多新的服务态势,包括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等。

实际上,不止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医院,投资人对于互联网医院也“蠢蠢欲动”,因为在这个链条里,“猎物”可不少:互联网医院的运转离不开移动医疗服务商、智能硬件服务商、SaaS服务商、保险服务商、技术提供商,这些都是他们“抓捕”的对象。

自2014年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开启至今4年,创业者已不再大打“概念牌”,投资方们也早也不吃这套。在投资人眼里,具有成长性的创业项目必须是“值钱的企业”,而绝不能只看短期的泡泡吹得多大。长期关注移动医疗模式的约印医疗基金CEO郑玉芬认为,投资要看清“值钱的企业”和“赚钱的企业”的差别,如何把一个企业做的值钱是很关键的。就像亚马逊、google,它们净利润不高,但是资本市场却给了他们很高的估值,就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先要“活下去”,再谈“活得好不好”。平安好医生亏损下赴港上市,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商业模式复盘

互联网医院从“泛”走到“专”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在于“医院、医生、患者、政府、药企、保险”这六大付费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即 “医、药、险”。因此,诸多互联网医院的发起者是从这三大关键角色上着手思考商业模式。对于互联网医院来说,除了需要思考与公立医院相关的医疗“公益性质”,其次重要的就是互联网医院发起方的商业模式问题了。毕竟,主导发起互联网医院的主体目前大多还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对他们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

从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路径来看,我们基本可以观察出行业的发展走向。亿欧大健康将其归纳为“O-O2O-OMO”的模式。

“互联网医院”较早期还停留在专注线上挂号、分诊和转诊等基本业务阶段,为“Online”模式,用户的留存和长期活跃度都难以保证。在“O2O”阶段,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是线上轻问诊、复诊以及线下的初诊相结合,医生专家和患者的连接渐渐紧密,并且互联网医院开始连接医药和保险。但由于互联网医院一直“戴着镣铐跳舞”,医+药+险未能完全走通。随着政策的逐渐松绑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走进用户的视野,这一阶段特征是线上和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服务模式。

历经4年发展,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试图打通“医、药、险”的闭环,并且尽可能地丰富和优化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流程,融入医疗健康大数据、HMO、AI辅助诊疗等方式,对互联网医院进行再一次“升级”。

在医疗服务的环节中,目前被普遍走通的盈利点在三方面:轻问诊(包括分转导诊和远程会诊)、医药和与商保结合的健康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所苦恼的“盈利困境”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尽管有明确的盈利点,要真正盈利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暂且不提在轻问诊过程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医生和医院方的“利益博弈”,而医药和耗材环节又是一个从公立医疗机构到民营诊所都颇为“敏感”的要素,从中盈利当然不难,只是如何正确盈利,是许多互联网医疗机构需要去把控的红线。

好在,在O2O走入OMO的过程中,互联网医院的盈利点从关注“病人咨询-医生开出处方单-下单支付”的转化率到用户为服务付费。当然,治病位点前移的大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演变。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医院模式的升级,除了例如京东等跨界玩家纷纷介入,在这个大盘子里,互联网医院从“泛”到“专”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众多病种中,最适合做互联网医院的除了重疾的远程会诊,还有例如慢病和皮肤病的小病种了。原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孙正也曾表示:“互联网医院给在线诊断口腔黏膜病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首先就是可以传递照片,做出初步的诊断。”

亿欧截取了创业家&黑马统计的2018年至今成立的互联网医院统计数据(见上图),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超过一半的互联网医院已不再是全科性质,医美、肿瘤、养老等大军浩浩汤汤,快速占领着互联网医院产业。

长征路不好走

互联网医院迎来“下半场”

在今年4月16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创业者可以把做不好互联网医院归咎于“戴着镣铐跳舞”,但现在给他们施展拳脚的空间则大多了,国家政策已经不是其前方“迈不过的坎”。“互联网医院政策依赖性强,没有国家政策扶持互联网医院开不起来。”水岸祐邻诊所CEO于莺曾表示。

但他们似乎高兴得太早,平安好医生赴港IPO与微医即将上市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不少争论,在众多的分析报道中,唱衰的文章占据多数。互联网医院经历了长达4年的长征之路,在2017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跌宕,在如今的高歌猛进之势下,它们需要面对的是持续服务能力、找风口和建立生态链的挑战。

难点1、持续供给能力不足以支撑用户的需求和付费能力。

互联网医疗企业其实挺苦的,投资上亿搭建好平台,搞政府关系、打医院关系,最核心的点常常找不到:那就是持续供给能力不足以支撑用户的需求和付费能力。

对于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技术、资源根本不是难题,正如不少此前专注于医生服务和医药电商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在医院端早已进行信息化升级并积极步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互联网医院寻找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合作依托也不是个难事。

消费升级升了这么久,用户没理由不追求更好的、更称心服务,不仅如此,用户也“不差钱”。廖杰远在此前一次采访中一针见血指出:“流量已经不值钱了,盈利难也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真正建立起供应能力难。如果具备了供应能力,不仅不难,还会发现用户的需求规模、支付能力远超预期。”

难点2、风口好找,该反思的是你为什么飞不高

从2013年开始,大家开始爱说“风口”,爱把自己比作“风口上的猪”。但实际上,在互联网医疗风口上,“死去的猪”还真不少。据动脉网统计2011年至2016年10月,已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死亡。暂且不谈这些企业找的风口对不对,我们需要研究的是,风口好找,可你为什么飞不高?

这些企业还没想通这回事儿,下一个风口又来了。2017年,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纪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AI+医疗成了新风口,创业者纷纷开始嗅到“AI+互联网医疗”的火苗。非常自然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始融合进互联网医院,只是,创业者们必须搞懂“互联网医疗+AI”的正确“+”法,否则仍然会成为风口上的下一个牺牲物:技术壁垒如何树立?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市场教育需要多久?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AI+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究竟是否一样……

难点3、建立生态的能力

以平安好医生、微医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率先在互联网医院的步入“生态”建设。平安好医生在2016年爆出B轮融资之际宣布牵手深圳三甲医院探索HMO模式(管理式医疗),推出基于平安人寿保险进行商保直赔服务,实现秒赔。随后在同年首届中国家庭健康论坛上,微医正式发布了“健康计划”。面向个人、家庭、企业三类会员提供健康账户、HMO、ACO三类服务,也走入联结保险的商业路径。

在互联网医疗的生态圈中,“数据”的连接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国,不论是医疗大数据还是健康大数据,数据孤岛现象十分明显,尽管已有数个省市的政府牵头,建立了省级或地市级的大数据中心,对区域内的医疗健康大数据进行全流程的监管以及应用,但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国家卫计委牵头筹建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要在医疗健康行业中发挥颠覆性的力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尽管如此,在建设生态的过程中,国家的力量仍然不可或缺。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有提到,要协调推进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联通。

后记

新事物的兴起,必然要经历否定、推翻和质疑的过程。人工智能在席卷全球的浪潮中,也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曾说:“给创新者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就是给改革、发展多一些可能。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宽容创新是一种尤为可贵的理性姿态。”

亿欧大健康认为,作为互联网医院“升级版”,“智慧医院”在医疗服务行业内将具有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而该形态就不仅仅是轻问诊和会诊。患者就医虽然是低频刚需,但健康管理却是高频刚需。AI等新科技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能量,推动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前进。亿欧大健康将继续对互联网医院产业输出行业观察,欢迎行业人士一同探讨。


*本文作者武单单,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