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狂热的球迷来讲,6月14日至7月15日这一个月,不是假期,胜似假期。钱包充裕的球迷就打飞的看球赛,享受身临其境的快感;对大多数球迷来讲,待在家里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看球是最好的选择。
“激情”背后,又有对国足的“恨铁不成钢”。中国足球队何时能够走向世界杯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国足之与世界杯,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国足仿佛是世界杯的绝缘体,总是与其失之交臂。即使这样,仍有许多人坚守着“足球梦”。
资料显示,2014年,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体育产业的发展,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该政策一出,迅速吸引了很多人投入足球创业大潮。
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5.8%。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475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3339.0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0.6%增长至2016年的0.9%。
2015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融资217起,融资金额约147亿元;2016年,有披露的体育类创业公司共融资235起,融资金额约196亿元。
根据懒熊体育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中旬,国内体育领域共发生投融资约180起,融资总额近90亿元人民币。对比2016年全年,2017年发生在该领域的投资总数量下滑,而投资总额度下降了54%左右。
此外,从融资次数与融资额度上,健身、电竞、赛事运营及服务、体育培训四个领域依然排在细分行业的前列。
从融资历程上看,该公司大都处于初创期。相关资料显示,在2015年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体育创业项目中,获得天使轮投资的占46% ,A轮项目占36%,进入B 轮及以上轮次的公司只有约12%。
2017年融资基本集中在A轮左右,Pre-A、A、A+三个轮次共计87起,占2017年融资总次数的近二分之一。种子及天使轮共计51起,B轮后的融资次数依然较少。
据国际足联的统计数据,全球有 150 万支球队,2.4亿名球员及3000万相关工作人员,占全球人口的4%。足球产业的总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3%,超过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号称 “世界第 17大经济体”。
由此可见,与其他国家已经成熟的足球经济相比,中国足球创业仍处于“萌芽”阶段。
好景不长,刚起步,足球创业热便“凉”了。据IT桔子上的数据显示,大批体育创业公司都停在了天使轮或Pre-A轮上,再也没有任何涟漪。
2016年11月30日,《深圳晚报》报道,乐奇足球因拖欠工资而导致员工纷纷离职,不少公司的“城市合伙人”也抱怨自己的合伙费在公司未给出理由的情况下,直接扣押,无法退还。
早在2016年年中,围绕乐奇足球的争议就已开始。
乐奇足球的前高管李众曾表示,“6月11号,公司毫无征兆地发了一份内部通知,宣布公司因经营困难而放假。”
除了乐奇足球,足球控也因拖欠员工工资被曝光。
该公司的前员工表示,足球控有近半年的时间未能按时发放工资,欠薪员工超过20人,部分员工欠薪达6个月。
2017年1月1日,足球控CEO王馨弘在一封邮件中宣布公司团队解散。
不同于足球控和乐奇,经历残酷的市场洗牌后,为了不被出局,一些公司学会了“抱团取暖”。
2017年3月,位于广州的草根足球技术统计服务商OpenPlay宣布和另外8家草根足球App以及连锁足球场品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为什么要合作?寻球创始人呼涛表示,2015年出现了大量趋同的球队管理APP,但其中大部分都没能撑过来,在他看来,现在仍然活跃着的球队管理App不足5个。
此外,前国足运动员孙继海未退役先创业,由他创办的嗨球科技在2016年获得1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于2015年成立了动吧体育,该公司在2015年9月17日获得了3000万的A轮融资。
即使有名人光环“背书”,但两位创办的公司依然没有冲出足球创业大潮,融资历程也一直停滞不前。
从乐奇到足球控,从“倒闭”到寻求合作,初创型的足球公司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
首先,商业模式不清晰甚至有漏洞。
作为曾经的明星创业项目,在中国体育创业热潮兴起之前便投入其中的乐奇足球,面临着整个场地预订类App乃至第一批互联网体育项目先行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即备受争议的城市合伙人制度。
为了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节省成本,尽量少烧钱,不少公司走上了城市合伙人制度这条道路。乐奇足球也不例外。
据了解,2014年,乐奇足球上了《创业英雄汇》,之后,吸引了很多城市的人员加入城市合伙人制度。
毋庸置疑,依靠该制度,乐奇足球在短时间内迅速触及了众多城市。其官网显示,截止2016年12月,订场约战服务已经覆盖了国内49座城市。邱秋也透露,城市合伙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7个。
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制度也给公司带来了很多难题,如刷单现象。
李众透露,乐奇足球会给城市合伙人发放补贴,一个线上订单能为当地合伙人带来20元的额外补贴。于是,有少量合伙人就会利用规则漏洞进行刷单,乐奇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不仅乐奇,前不久获得Pre-A轮融资的乐播足球,曾经也遭遇过因商业模式不清晰而濒临“倒闭”的困境。
作为知名足球大V,董路一创立乐播足球,将矛头瞄准了泛娱乐足球领域,为此董路招兵买马,签约了不少足球主播,也制作了很多足球类短视频,但都不温不火。
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董路只有一个。与其说是足球脱口秀备受关注,不如说董路更受关注,尤其是他的幽默性和犀利程度,很多草根主播难以模仿。
幸运的是,摔打滚爬之后,董路推出了“中国足球小将”这一青少年足球赛事IP,拯救了乐播足球。
其次,资金不足。
2014年5月,足球控获得岩桥投资、投资人由安然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5年9月,足球控完成800万元Pre-A轮融资,领投方德同资本,也是体育项目莱德马业的投资方。
自此之后,足球控再也没能获得下一轮的弹药,资金问题彻底拖垮了这家足球创业公司。
足球控股东王楠杰曾表示:
“不管是什么样的项目,都要回归商业本质,直面营收状况。流量红利已经消失,一个线上的体育产品很难靠用户去等待变现了。现在的创业项目也不能再被动地等待融资了,需要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要主动去赚钱。”
当下国内足球创业项目基本可分为内容社区、订场约战、业余联赛、足球装备、培训、大数据等几个类型,壁垒不高的内容社区早早成为一片红海,一旦形势有变,资金链就成为问题。
据了解,足球控在2016年4月准备过下一轮融资,但因当时业界投融资情况不太理想,没能顺利拿到资金。
相反,在资本趋冷的情况下,资金更加集中于头部项目,早期项目拿钱越来越难。就在足球控宣布解散的20多天前,足球内容社区领域的创业明星懂球帝宣布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苏宁领投,红杉资本和天星资本跟投。
足球创业公司呈两极分化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互联网足球创业公司,变现难也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年末,主营的订场业务暂停了用户、合伙人和球场三方的补贴之后,乐奇足球曾进行过一次大的业务转型。约足球宝贝、约裁判和保险产品落地,是乐奇足球线上变现的手段。
由于此类业务技术含量较低,极容易有竞品出现并取而代之。很快,寻球”等App上线了保险产品,“踢球人”等网站和App上线了约裁判的业务,乐奇足球推出的转型蛋糕正在被其他竞品切分。
在此情况下,“乐奇三角赛”应运而生,这是乐奇足球把线下办赛确立为主营业务的新尝试。
然而,通过举办赛事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营并且还要盈利,同样十分困难。据了解,业余赛事想要变现必须满足三大条件:权威性,用户更容易接受官方赛事,这种赛事的参赛选手数和关注人数都较大。比如世界杯、五大联赛等等。
娱乐性,即比赛的话题性强,有线上线下的互动,能够获得较大的传播;参与性,即不能太小众。
因此,“乐奇三角赛”也不了了之。
经历重重磨难后,这些创业者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邱秋曾表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构建自己的盈利能力。
王馨弘坦承:
“足球创业项目比较集中,线下做业余联赛和业余青训,线上做社区,大家的思维都比较窄,说白了,创业并没有什么创新,这是最大的问题。”
“再有创业机会的话,我会优先考虑收支平衡,再去着力发展,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烧钱,风险很大。尤其是体育行业,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确实很浪费时间,虽然大家都对体育很感兴趣,但兴趣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动机,最好还是要找到赚钱的方法”。
资金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楚,变现困难,成了放在足球控、乐奇足球此类公司头上的“一把刀”,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早在14年前,足球产业就迎来了先行者。王健林创办的万达集团入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大连足球俱乐部,并更名为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
此后,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所向披靡”。
1994年,该队首任主教练张宏根带领球队取得了首届职业足球甲A联赛的冠军。
1995年至1997年,迟尚斌带领大连万达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绩,两夺甲A联赛冠军(1996年、1997年),创下了职业联赛55场不败的神话。
直至1999年,万达集团因裁判风波被强行退出足球领域。在这6年里,大连万达队战绩累累,在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中取得四次冠军和一次中国超霸杯冠军。
辉煌的背后,离不开地产大亨王健林的支持。作为最早一批投资足球的企业家,王健林提着成箱现金到球赛现场发奖金的画面,被人津津乐道。
剧情一转,砸了大量“黄金”的王健林曾坦言道:“如果有人说投资足球可以赚钱,那他很可能是个骗子。”在这个花钱如流水的产业,高投入,零回报已成事实。
与王健林相比,许家印入场较晚,但并不能改变足球产业烧“金子”这一事实 。2010年,恒大投资1亿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加上球员和奖金的投入近2亿元。
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投资足球的前三年,许家印烧掉了17亿元,仅邀里皮、巴里奥斯就砸了1.5亿元。
年年投入,年年亏损。
即使这样,仍有大佬不断加入。四年后,跟许家印吃了一顿饭,马云决定向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注资12亿,球队名称也改为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
增资扩股之后,恒大和阿里巴巴各自持股50%。一年后,恒大淘宝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了“亚洲足球第一股”。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马云强调是自己喝得“迷迷糊糊”时做的决定。
此外,苏宁的张近东也于2015年进入足球领域,接受俱乐部并改名为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入局第一年,苏宁就豪掷几十亿,砸钱金额之大,一度超过恒大。
看似“有钱任性”的做法,背后却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明面上,企业家投资足球亏了,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年,广州恒大分别亏损5.76亿、4.83亿、9.53亿、8.12亿、9.87亿,五年来累计亏损超过38亿。
实际上,投资足球带来的附加价值远超损失。中国恒大2017年财报显示,恒大2017年全年营收3110.2亿元,同比增长47.1%;净利润为370.5亿元,较2016年增长11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3.72亿元,同比增378.93%。
目前来讲,烧钱的足球产业还是富豪的“游戏”,普通创业者想要插入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