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一家名叫“胖子批发部”的便利店,坐落在老城区白沙路。今年6月,这家店经过一番改造,一下从默默无闻成为了附近的“名店”。牌匾上印刷着红彤彤的 “可口可乐”和“京东便利店”字样,年轻人跑进跑出,拿了饮料不给钱,纷纷发起了朋友圈。
这是可口可乐“520计划”在全国的第一家试点店,店里的可口可乐智能自助冰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老板娘不无得意地介绍说:“这是可口可乐全国第一台AI智能全自助冰箱,就放在我这里试点。扫码开门,直接从冰箱拿了就走,钱就入账了,好方便。” (“520计划”:可口可乐与京东新通路合作,探索帮助传统食杂店女性经营者转型智慧型便利店的可行性方案)
据了解,这台高科技冰柜的技术提供方来自YI Tunnel──一家来自北京、以大量清华工程师为研发后盾的AI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亿邦动力曾多次对其进行报道。日前,亿邦动力再次来到YI Tunnel,对其最新的落地情况与未来商业布局进行了一次摸底。
“我们的智能冰柜是软硬件一体机,冰柜内的摄像头基于人工智能动态纯视觉技术,通过识别“消费者拿取/放回商品动作”来判断购物明细,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这是YI Tunnel工程师对可口可乐智能自助冰柜的介绍。
看似简单的逻辑,关键点在于“动态纯视觉”。在无人货柜遍地开花的年代,零售从业者都已从最初看到DEMO时的激动回归理性,选择一个识别率高、价格便宜的解决方案成为占C位的商业考量。
在每层货柜的顶上架个摄像头,从上往下看商品的,是静态识别方案。为了让摄像头能看到所有的货品,下层的货屉至少要延长20公分,且商品无法重叠摆放,至多要浪费一半以上的货柜空间;
而以Amazon Go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解决方案,利用视觉、红外、RFID、重力感应等多维感应数据结合形成方案,既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没有在面对视觉识别方案时体现出质的差距,反而始终无法落地商用。
YI Tunnel的动态纯视觉方案则在柜门内设置两个摄像头,通过判断人手拿货关门的一系列动作,识别用户拿走了什么,关门后自动扣款完成支付,较好地兼顾了货柜的实用性与经济型。
一项技术诞生,人们开始想象商业应用;但直到技术成熟且便宜,人们才会真正开启大规模商业落地。一年前,无人风口正盛,猪都能飞起来;一年后的今天,市场开始冷寂,真正能不断往下走的,都是落地能力强的企业。
这是一个不需要市场教育的行业,因为toB企业的客户喜欢用钱投票,关心的是商业本质。如此,成本和应用场景成为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苦苦思索的问题,前者关乎市场接受,后者关乎市场规模。YI Tunnel创始人吴一黎向亿邦动力表示,两年的专注视觉识别,让YI Tunnel终于摸到了这两者的门框。
成本上,由于应用了纯视觉的识别方案,YI Tunnel柜机的硬件成本只需要在传统货柜的基础上增加摄像头和GPU计算卡,与带蛇形货道或自动升降机的售货机相比,成本可以控制在前者的一半以下。相比Amazon Go,更是只有8%;
场景上,冷柜、冰柜本就是充斥于大街小巷的基础零售单元,但因为许多都摆在门店内,加装传统的自动售货系统显得多此一举,但采用纯视觉的智能货柜则能为消费者提供和之前类似的体验,同时降低了普通售货机的货损,一举两得。
事实上,智能货柜并非YI Tunnel的唯一产品,YI Tunnel推出的第一件产品是面向商超的智能结算台,如今更是找到了商超之外的全新场景。吴一黎透露,YI Tunnel已经和某全球知名的生产制造企业合作,在它们的企业食堂里大量安装智能结算台。在超大型工厂中,十万名员工可能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吃完午饭,食堂的运营压力是巨大的,在巨量人群面前,再厉害的精算师都难免算错价格。如今,工人们只需要直接把饭菜放在智能结算台上,一秒识别出价格后刷员工卡即可快速支付,极大提高了结算的效率。
如今,YI Tunnel能够识别三万种商品,逼近沃尔玛的SKU总数,连人很难分辨的红心火龙果、白心火龙果也能识别出来。经过测试,准确度甚至比人对图片的认知还要高。
亿邦动力了解到,今年5、6、7三个月,YI Tunnel的月均销售额分别是上个月的三到四倍,来自头部企业的单量飞涨,为美国合作伙伴提供的机器也将在美国正式上线……专注视觉算法的YI Tunnel,如今也找到了自己商业上的那套算法。
在此前对地平线智慧零售的专访中,亿邦动力曾经提到:“从电商时代走来,对线上数据的分析已经成为基础能力,但线下零售有着更为复杂的场景和变量,定位与分离标签颗粒的复杂程度更高,数字容器也必须改头换面……”
考虑到要让智慧零售走进千家万户,就必须对传统零售企业的管理思维、组织架构和人员体系进行更新,地平线提出了“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是零售企业的ERP”的观点,让笔者印象深刻。
而在这次与YI Tunnel的接触中,吴一黎也提出了“新型零售CRM”的想法,其本质相相通,无非是更靠前与更靠后的区别。在吴一黎看来,过去的CRM记录的仅仅是POS信息,而新型零售CRM应当能记录人货场的三维全景信息。
如今,所有的YI Tunnel设备都能在简单的视觉识别商品之外,全息获得消费者和货的交流互动行为,为零售商提供更精准的零售数字统计,赋予其更自动化的决策机制。
最初的数字化发轫于营销端,打通线上线下会员体系是重要的一步,精准推送结合相对近场的零售,使得消费者进入了沉浸的零售时代。随着数字化的深入,经营端和管理端开始配合营销端进行改造,自动化工具出现,更复杂的统计系统成为新一代零售的标配。亿邦动力以为,将一个区域内的零售全景进行数字化是信息折叠的过程,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化,赋予了决策者全新的穿透视角来理解生意。同时,智能技术加持下数字化也是一个减少混沌的过程,它直接跳过不精确的数据源采集,替代过去复杂粗暴的统计方法和误差,利用实时采集得到了最清晰的数据集合,使统计不再云遮雾绕。
在YI Tunnel的数字化能力下,零售商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实时监测和调整SKU及库存、优化产品陈列与组合等。同时,零售商也能比以往更轻易地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会员体系。随便找一家罗森或者711进行统计,每天在店里购买的人中可能只有不到30%是它们的会员,剩余的70%如若不加运营便是被浪费的资产。而通过视觉识别的方式把消费者的Face ID与Membership ID交叉统一,任何一个消费者到店后都能获得数字留存,且在下次到店后持续被统计并接收营销信息,成为“不是会员的会员”。
数字化是智能商业的基础,YI Tunnel则在场景和先发上具有优势。一切纸上谈兵的数字化积累都没有意义,真正的运营才能给数字化最好的数据哺育,落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当亿邦动力问起吴一黎“YI Tunnel的技术壁垒是什么”的时候,他说是“两年来走过的坎,淌过的河别人都要重跑一遍,而且未必都能保持持续的专注”。而当亿邦动力问起数字化的壁垒时,吴一黎说:“先做一个无人店出来,再谈全息数字化吧。”
落地能力,终究是新事物最原始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