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是企业和候选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需要匹配供求双方的需求,只要合拍,就能促成一单。这听起来很容易,但猎头开发客户和候选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相反,猎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从事猎头行业的人可能一天要打几百个电话,但有效沟通不到10%。
据悉,目前整个猎头行业人均年产值较低,在20-30万左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很多猎头还在采用电话这一传统方式挖人。第二、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匹配,猎头无法得知候选人是否处于离职或者在职状态、寻求新工作的意愿、候选人是否容易沟通等。
IUMind创始人潘少宁曾在腾讯从事技术开发,后来从事了多年的猎头工作,对互联网和招聘有着自己的理解。
做猎头期间,他亲身体验到行业的平均水平有多低,而当初吸引他放弃腾讯优渥待遇转入猎头行业,正是高收入的吸引,但进入后,发现并非如此,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猎头仍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就想通过技术赋能这个传统的行业,来提高猎头在整个行业的招聘效率。于是,创办了IUMind,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求职者和猎头、HR之间匹配效率的企业。
对于猎头来说,打电话是最基础的入口工作,一天下来,基本都在打电话沟通,每天最多打50个左右,有效沟通却不到10%,潘少宁瞄准这个场景,用“AI+招聘” 去提高效率。希望能将有效沟通率从10%能提升30%-40%,甚至更高。
据悉,猎头挖掘一个人,无法知道他目前在职或不在职,这个人换工作的概率有多高,但如果提前知道了这个概率,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IUMind做的事情就是预测候选人的离职概率。
怎么预测呢? IUMind聚合社交网络、招聘平台上的数据,再结合公司与猎头公司合作的数据:包含简历数据和猎头对候选人的备注。原始的简历数据加上备注数据,再结合IUMind聚合到的社交数据,和简历平台的数据,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这时再分析一个人离职率有多高,跳槽意向多大,就方便多了。
比如,应届生换工作的频率是两年,那这个群体两年换工作的概率在百分之80%。再比如,一个人到了结婚年龄,相对更稳定一些,这些因素是人可以猜想和统计出来的行为,而机器更容易发现一些人很难发掘的维度,最终将这些数据聚合起来,就能预测一个人的离职概率。
在搜集简历当面,潘少宁提到,猎头主要在社交网络、招聘平台和内部合作的猎头简历库中搜集,但是面临一个问题,招聘平台上的简历只要一更新,猎头就会蜂拥而上,这一类简历意义并不大。
但招聘行业的活跃数据很少,只有10%~20%,剩下的80%为不活跃数据。潘少宁反其道行之,他认为,“不活跃的用户不代表不看机会,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看机会,这80%我们称之为被动求职者,20%为主动求职者。”
猎头与其花费几十块钱去招聘网站上掏钱下载一份猎头蜂拥而上哄抢的一份正在求职的简历(成本高,转化效率低),不如使用IUMind的浏览器插件,分析那80%的被动求职者群体中谁的离职的概率高,之后再去购买,就能大大提高转化效率。
预测一个人的离职概率,IUMind 会从候选人的异动指数、沟通指数、高潜指数、创业指数和给求职者打标签。
其中,异动指数是指求职者的离职概率,监测某人在各个平台上的活跃指数,判断此人最近很可能离职,猎头再为这部分人服务时,就能事半功倍。
沟通指数是猎头去看一个候选人,对候选人的把控度取决于是否聊得来,如果能聊得来,能够容易说服,成功概率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分析呢?IUMind会根据拿到的数据做候选人的画像和猎头的画像,这里用到了情感分析,就是那个聊天过程那个偏正向,说明结果好,偏负向的时候那个结果不好。
企业选人,除了硬性指标,软性指标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几乎占到了淘汰人的百分之40%。而软性指标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双方的性格、气场是否合得来判定的,但目前没有任何一款应用提供这样的功能。
IUMind采用打标签的形式,搜集猎头、招聘网站、社交网站上的人为评论,给候选人打各种各样的标签,例如聪明、踏实、雷厉风行,把对招聘有帮助的标签呈现给面试官。潘少宁透露,一家猎头公司在使用该工具后,有效沟通率提高到了30%,比之前的有效沟通率提高了3倍。
潘少宁告诉猎云网,职场中的生涯轨迹分为春、初夏、盛夏、秋、冬,这分别对应学习期、边学边用期、带兵打仗期、收获期、总结期,代表一个人的职场生命周期。应届生叫春天,出于刚开始成长,学习的阶段,夏天就是边学边用,秋就是可以带兵打仗,充当骨干了,冬就是要突破瓶颈,迎来职业转折点,需要上升、更换行业。 因此,所谓带有“高潜”标签的,就是职业生命周期属于上升阶段,能够在未来的两三年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使用方式上,企业和猎头只要注册IUMind的浏览器插件,安装之后,即可在招聘网站、社交网站等浏览候选人简历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分析预测结果。
目前已经有上千个猎头和hr使用这款插件,客户包括北森、展招这类SaaS厂商、知名企业的HR和猎头。
团队方面,创始人潘少宁拥有10年技术和多年猎头工作经验。另外两位核心创始人中,一位是清华姚班(人工智能)的博士毕业生。一位是清华大数据专业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