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金融帝国”版图正在一步步完善。
在相继获得保险、基金代销牌照、香港券商牌照、银行资质后,在A股券商牌照的争夺上,阿里又向前迈了一步。
8月3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宣布公司成功完成定向增发10.89亿股,发行价格为13.05元/股,募资总金额142.08亿元。
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6家机构成为了华泰证券本次定增的参与者。公告显示,阿里巴巴此次花费35亿元认购2.68亿股,在6家机构中认购份额居第一位。本次定增完成后,阿里巴巴持有华泰证券3.25%股份,跻身第六大股东。
在阿里入股华泰证券之前,2017年9月,腾讯也曾斥资28.64亿港元,认购中金公司在港发行的2.075亿股H股,占中金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4.95%。
一边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券商,一边是在金融领域布下“天罗地网”的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争相入股券商背后,其金融帝国版图日趋完善。
1
为何是华泰?
在选择定增入股华泰之前,阿里在A股券商牌照的争夺上曾一度十分接近成功。
2015年,蚂蚁金服在微博上表示,其与德邦证券已达成资本层面合作,这一合作正在等待监管部门批准。整个2016年阿里都在“追逐”德邦证券,希望在A股市场的券商领域有所收获。但因为监管层迟迟不予审批,蚂蚁金服入股德邦证券最终在2017年“夭折”。
中国证券业协会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德邦证券总资产122.28亿元,在125家券商中排名第78位;净资产38.98亿元,排名第69位;营收23.22亿元,排名第63位;净利润8.87亿元,排名第60位。
用一位证券业内人士的话说,“德邦证券是典型的中小券商,蚂蚁金服选择收购德邦,纯粹是为了获得A股券商牌照”。据界面新闻此前的报道,德邦的经纪业务甚弱,全国总计只有26个营业部,与中金、中信等头部券商动辄几百个线下营业部相比,无论是在客户储备还是资本金上德邦证券都差距甚远。
但这一次阿里入股的华泰证券却是另外一种存在。
多位券商行业人士在接受全天候科技访谈时都表示,华泰证券是整个券商行业中互联网转型的标杆。
2013年,华泰证券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经纪业务手续费万分之三起步。2015年中国股市大震荡中,监管层先后多次发文,明令证券公司不得接入第三方信息系统。这之后,华泰证券迅速发展自主手机App——“涨乐财富通”,战略布局互联网,随后,大券商们也纷纷切断通过第三方APP导流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手机端产品。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17 年,华泰“涨乐财富通”的平均月活数为583.96 万,位居各大券商之首,其中有85.29%交易客户通过“涨乐财富通”进行交易。
一位曾供职于华泰的券商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在2011年时,华泰就要求公司的研究员(通常不服务于散户)在微博上分享投资理财知识,以此来吸引高净值散户人群,一年就砸下2000万(元)。”
2016年,华泰又收购美国领先的统包资产管理项目平台AssetMark,继续在技术系统上发力,并以客户为中心重新打造了投顾体系。
华泰证券2017年财报显示,其净值30万以下的用户中,有97%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投顾服务。“这就是华泰的互联网和技术基因,也是它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上述券商人士说。
在富途证券CEO邬必伟看来,强大的互联网和技术基因是华泰证券和阿里(及蚂蚁金服)最主要的契合点,也是此次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他称,“在金融监管趋严下,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都在谋求技术转型,华泰强大的技术基因成为了阿里技术输出很好的试验,未来在金融科技层面,双方可能会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强大的经纪业务或许是华泰吸引阿里的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WIND 资讯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泰证券上半年的营收为55.18亿元,业内排名第三。报告期内,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合计人民币19.01万亿元,市场份额为7.86%,连续四年排名保持行业第一。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线上,但是证券行业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线下”上述券商人士认为,“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当地企业融资,散户理财都需要当地营业部去触达。”
截至2018年3月底,华泰在中国境内拥有242家营业部,29家分公司,强大的线下营业网络优势成为了华泰吸引阿里和苏宁等巨头的重要砝码。
当然对于华泰来说,榜上阿里、苏宁这样的大公司也是巩固其市场优势的重要选择。
一位沪市投行人士对此表示,证券行业发展的当下,净资本规模成为决定证券公司竞争地位的关键要素之一。虽然在经纪业务上排名行业第一,但是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泰证券净资本仅为506.57亿元,行业排名第八,相比较东方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设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通过定增股票可以帮助华泰增加资本金规模,提升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与发展潜力。”
2
阿里小动作试水?
从2015年大规模布局金融产业至今,阿里及蚂蚁金服总体来看,已经拥有了基金、保险代销牌照、银行资质,并成功切入到基金、保险、银行等传统金融领域。
但从业务模式上看,阿里却很少亲自去涉足实际的金融业务,更多是在打造金融生态。一位蚂蚁金服的高管曾对媒体表示,“阿里切入金融领域,想做的是多种金融业态的平台,这是基于拥有强大流量的优势,而不是去实际做各类金融产品。”
对于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而言,股票交易是必选的一个功能。目前在支付宝的页面内,已经有了“股票”的相关入口,但提供的只是查看行情等功能,距离股票交易还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涉及股票交易才能真正黏住用户,蚂蚁金服在乎的是在其APP上实现股票交易功能,而并非一定要持有券商牌照”,上述沪市投行的人士说。
但现实情况却并不如阿里所意。要想实现支付宝的股票交易功能,就需要第三方运营的客户端提供网上证券服务端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接口资质。但2015年,股市遭遇大震荡,监管层先后多次发文,禁止证券公司接入第三方的信息系统。
今年4月份,中国证券业协会再次向各大券商下发《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其中指出,“证券公司不得向第三方运营的客户端提供网上证券服务端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接口。证券交易指令必须在证券公司自主控制的系统内全程处理。”
作为“第三方”,阿里为用户提供股票交易功能的路被堵住。获取A股的券商牌照是一条迂回路径。但现实同样残酷。
2015年下半年,马云作为控制人之一的云锋金融集团,按照CEPA协议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新设立一家合资券商——云锋证券。至今为止,云锋证券依然未能拿到批文。在直接收购方面,蚂蚁金服对德邦证券的收购案也因未通过监管审批而流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要想直接收购券商难以获得监管层批准”,邬必伟解释说,“因为阿里个人客户的覆盖量实在太大,如果拿到A股的牌照,对于现有行业的冲击会非常大”。
券商分析师程维(化名)表示,虽然目前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受鼓励的,但从券商和银行高度依赖通道获利的现状来看,政策还是对传统的银行和券商要有所保护;蚂蚁金服既然已经实现了充当消费者“钱包”的功能,接下来对钱花在哪里做引导的能力必然不容小觑,“这是监管层如此警惕的原因”。
但对于“股票交易”,阿里锲而不舍,此次入股华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与以往阿里控股、做二股东等强势做法相比,在本次定增完成后,阿里巴巴仅持有华泰证券3.25%的股份,股东名次仅位列第六。
在程维看来,阿里的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在试水,金融环境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试探性的小动作去接触证券市场,磨合的好可以继续扩大投资,磨合的不好就及时撤离,“毕竟30亿对于阿里来说,不算什么大钱。”
邬必伟认为,“通过入股华泰,阿里可以更加了解A股的操作流程和认知,对于以后更大范围的布局券商行业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3
腾讯、阿里的券商争夺战
在阿里各种方式争夺券商牌照的时候,腾讯也没闲着。
2017年9月,腾讯以28.64亿港元的总价认购了中金公司12.01%的H股及总股本的4.95%,成为中金第三大股东。藉此,腾讯也间接获得了境内的券商牌照。
而在入股中金前的3个月,富途证券宣布完成1.455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腾讯和红杉资本等。这是腾讯继A、B轮投资后,再一次追加对富途证券的投资。
作为一家互联网券商平台,富途证券目前拥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港股牌照,可以提供港股和美股交易。
与此相对应,在2015年5月,云锋基金上演“蛇吞象”,以其控股的Jade PassionLtd斥资26.8亿港元,认购香港老牌券商瑞东集团13.4亿新股,获得后者56%的股份。2016年11月,港股上市公司瑞东集团正式更名为云锋金融。由此,云锋金融不仅完成借壳上市,也获得了香港各类金融证券牌照,包括1号牌照(证券交易)、4号牌照(就证券提供意见)、6号牌照(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9号牌照(提供资产管理)。云峰金融还是沪港通许可券商。
在一些人士看来,腾讯在证券市场的积极布局,是阿里急切切入券商领域的一个推力。“腾讯入股中金带来的价值还是很大的,不然阿里不会选择入股华泰”,邬必伟说。
对于两大平台来说,庞大的用户数和流量基础是他们的优势,“进军证券市场,依靠流量变现是腾讯和阿里最看重的,他们想要打造的是金融生态平台”,程维说。
以第三方股票交易平台同花顺为例,在上一波移动红利中,依靠接入各家券商的交易系统,同花顺瞬间站稳了流量入口的地位。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统计,同花顺以3000多万的月活,遥遥领先各家券商App。
“券商发现自己将近50%的交易笔数都来自同花顺的App,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客户数据、行为都被同花顺拿走了,增值服务也被同花顺做了,券商彻底变成了通道,他们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警惕的。”一位第三方交易软件服务商高管此前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表示。
同理,如果腾讯和阿里的金融平台可以提供股票交易功能,产生的价值不言而喻。有了同花顺的“前车之鉴”,券商们对于腾讯和阿里同样保持着警惕。
“这还是有政策照顾的情况下,什么时候牌照稍微放开一点,不敢想象。”国泰君安网络金融部负责人毕志刚说,“腾讯和阿里有一家进来,都是很大的冲击。”
在2017年的两会上,马化腾曾这样介绍腾讯的金融业务体系:“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微众银行,是银行牌照),是我们投资的,但是核心的业务(包括支付、理财平台)是在我们‘体内’的”。
马化腾所说的“体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付业务,主要包括财付通底层支付平台和微信支付、QQ支付两个移动支付应用;二是金融应用,主要载体是腾讯FiT,包括理财通、微证券、保险、腾讯征信、微黄金等创新金融产品。
截至目前,腾讯已拥有第三方支付、征信、银行、基金销售、小贷、保险、券商等金融牌照,俨然一个名副其实的金融帝国。
在阿里的金融帝国版图里,它拥有支付宝、余额宝、蚂蚁金服、蚂蚁聚宝、芝麻信用、云锋基金、云锋金融、网商银行等众多金融业务;在牌照分布上,阿里也拿下了银行、保险、基金、支付、征信、小贷,港股券商等牌照,与腾讯遥相呼应。
只是,在寻求金融全牌照路上,阿里、腾讯的头上还悬着监管的利剑,一切都表现的小心翼翼。
*本文为全天候科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 《大疆的三亿“造星”计划》
* 《特斯拉的魔咒,蔚来难以幸免?》
* 《这一次,吴恩达终于“接地气”了》
* 《拼多多昭告“打假宣言”》
* 《医美App崛起:他们对百度的威胁究竟有多大?》
↓↓↓戳这里“阅读原文”,登陆网站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