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滴滴的新闻不再是“外卖”。
8月8日,滴滴公司宣布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并对小桔车服公司投资10亿美元。小桔车服的成立是滴滴洪流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8月14日,小桔车服宣布收购嗨修养车,原小桔维保事业部与嗨修养车合并为“小桔养车”。滴滴发力汽车后市场服务。
回到过去三个月,滴滴做外卖,美团做出行打车孰优孰劣,孰输孰赢之争,目前,滴滴的一系列业务落地显得更为接地气,这也是滴滴回归的一个信号。
按照时间维度,程维喜欢把滴滴的发展目标依五年做一个划分节点。
在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这家公司服务了中国将近5亿的用户和2100万的车主。数个月前,程维做了个大胆的预测,未来十年,滴滴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满足用户50%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十年要看“势”,一年看“点”就够了。
对于企业的战略思考,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首次提出“点、线、面体”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战略最重要的是定位,而这个“点、线、面体”对于定位起到关键性作用:平台型的企业,是一个面;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是为点;其中有一些点,需要连接其他点,那么建立连接后就是根线。线与线搭建起来的网络就是面,面与面的相互交错嵌合,就形成了一个体。
互联网形上资源流动的速度和范围比传统的更大,未来的战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即使再多,也有限,关键是你能调动什么资源。因此,未来的战争必定是系统和系统也就是体与体之间的对抗。
在滴滴这个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上,司机、消费者端都是一个点,网约车、分时租赁、汽车后市场、汽车金融等都是一条线。目前来看,在滴滴的业务板块中,网约车这条线足构建得足够长,不妙的是,滴滴其它业务线的能量显然不足,因而,在面的维度上,单靠网约车不足以支撑其整个面,滴滴很难在面上形成合力,更不用说体了。
但是,滴滴倚重网约车老大的位置,整整沉睡了两年。在过去两年多,滴滴并没有在生态维度多做思量。美团打车的入局掀起网约车第三次革命之时,滴滴如梦初醒,一旦滴滴的长板遭遇打击,它的壁垒并非坚不可摧。
美团打车点中了滴滴的关键穴位,从某种程度上看,滴滴并没有去找“病根”,在自己的腹地遭受打击之时,滴滴似乎慌不择路,选择用“滴滴外卖”反制美团,因此美团和滴滴上演了一场“尔要战便战”的应景剧。
痛则不通,滴滴的病在于“不务正业”。不仅是四个轮子的车,在两个轮子的战场上亦如此。
尽管滴滴最早入局ofo,但是滴滴和ofo之间的裂痕早在滴滴董事被ofo边缘化,滴滴打造自己的青桔单车,并购小蓝单车等一系列的动作中看到。滴滴手握170亿美元资金,差的不是钱,更重要的是战略。共享单车即使没有盈利模式,但确实抓流量的一把好手。ofo日活达400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若是加上滴滴的日活高达7000万,这条线才算是通吃出行,无人能敌。
若错失ofo,将是滴滴永久的痛,正如,阿里错失快的一样。
从小桔车服落地情况观察,其将同步推出“小桔有车”、“小桔加油”、“小桔养车”等品牌。其中,小桔有车是通过整合车源及金融资源,为车主提供汽车租售服务;小桔加油是以流量和专业运营能力为车主提供高性价比的加油服务;小桔养车是为车主提供专业养车服务,目前已在华东、华南7个城市落地。
从小桔车服的三大品牌战略布局看,滴滴开始深耕“车”领域,通过“车”来连接车主,最终和金融形成一个小生态。
此外,滴滴在“车”的维度也在加速度发力。
8月13日,小桔车服公开披露了首起投资事件。在公开信息中,时空电动成为滴滴出行首度战略投资的电动汽车公司。时空电动也迅速宣布获得滴滴大额纯电动汽车定单。这和此前滴滴“4·24”洪流联盟的雷声大雨点小相比,接地气多了。
与此同时,时空电动宣布未来将专注于运力规模的扩张,并将陆续与国内传统整车厂、造车新势力合作研发推出多种适配网约车运营端的车型。不难猜测,这是滴滴在布局“小桔有车”品牌的一大举措。按照滴滴的规划2020年将在平台投放100万辆电动车。
滴滴开始在打造生态,追求协同效应上下功夫了。那么,滴滴真正的网络竞争效应是什么?
中国最早做网约车的易到输给滴滴的原因不在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而是更上升一层的面——腾讯和阿里的移动支付战略。互联网企业一旦上了规模,支付是撬动“点线面体”联动的最好工具。腾讯、阿里的全球化战略推进均采取支付先行的手段。
在车的维度,滴滴涉足汽车产业链,加大新能源车的资产投入,其目的无非是用金融撬动“点和线”的业务,这将是未来滴滴可以做大的一块蛋糕,相信担任过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的程维不会不谙熟这些玩法。
去年底,滴滴以3亿元收购北京一九付支付100%的股权,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在滴滴金融版图中已经有了支付、小贷、融资租赁等牌照,业务方面涉及余额理财(货币基金)、保险、融资租赁、消费分期和现金贷款等。
显然,在美滴之争之时,滴滴的战略和资源是不匹配。如果不深耕“车”维度,滴滴的生态体模型呈现的是一个递减的指数分布,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网络效应将是递减的。网络效应形成不了,未来滴滴广告、分拥、CPS等方面的大生态盈利线将难以形成。
求之于事,不责于人。
“淘宝连接了所有的商品,百度连接了所有的信息,微信连接了所有的人,滴滴的使命就是连接大家制造出来的所有的车,提高车和整个城市交通的效率。”时间倒回到两年前,程维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演讲台上如此说道。
滴滴近期的动作释放的是回归的信号,重新聚焦车生态不断地去补足短板,才有机会打通其任督二脉。希望滴滴小步试错之后,换来的是大步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