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影片票房过10亿,截至8月31日暑期档累计票房达173.7亿,提前6天超越去年暑期总票房,2018年暑期档的表现又有了一个新提升。相比去年《战狼2》的独领风骚,今年《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等不同类型影片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成功,验证了中国市场对多元类型影片的接受程度在变高。
而在这些影片的背后,一家互联网影视公司的身影连连出现——阿里影业。其参与出品和发行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分别摘得了暑期档票房冠亚军。同时在暑期档的结尾上映、4天票房就达5.58亿的《碟中谍6》,也有阿里影业的深度参与。可以说,阿里影业在今年暑期档取得了完胜。
但回到几年前,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影行业并不被看好,有人甚至批评说,互联网人会因为不懂电影而把牌打得一塌糊涂。但在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后,以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影视领域也确实产生了影响力。这也让读娱君想要进行探究: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影领域后究竟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影视公司百舸争流,一场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验
互联网影视公司发出第一声响的,是2011年成立的乐视影业。其2013年联合发行的《小时代》,让行业认识到了文学大IP的影响力。尽管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小时代》的内容不算优质,但其可观的商业回报,让一众行业外公司有了进入电影行业的勇气和动力。
2014年,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上线了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同年,从微信电影票走出的微影时代成立,随后于2015年成立腾讯影业。至此,两大互联网巨头正式开始了自己对电影领域的探索。而后,小米影业、豆瓣影业、58同城影业等纷纷入场,加入了进军电影产业的大部队。
在百舸争流的这三年(2015-2017),阿里影业及旗下淘票票参与出品或发行了《战狼2》、《羞羞的铁拳》、《前任3》、《芳华》这样的高票房作品,腾讯影业有《魔兽》、《爵迹》这样的话题之作,乐视影业则以大IP、广撒网的策略参与了《小时代》系列和《盗墓笔记》等,小米影业则因参与了《唐人街探案2》而有了成功项目。
而在那一段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也达到了顶峰。大投资、大制作但口碑扑街的影片,如《长城》等比比皆是。互联网影视公司的入场开始改变行业内的氛围,传统影视公司加速了自身的步伐,寻求商业收益的增量。
不过互联网影视公司的加入也推动了市场进化,在行业浮躁达到巅峰的时候,市场回归了冷静,让不少不尊重内容的公司就此被淘汰。互联网影视公司中,乐视影业一蹶不振,更名为飞船影业的豆瓣影业和58同城影业开始低调,小米影业也因公司方向上的决策而解散了宣发部门。
不同公司的发展策略,也指引他们最终走向了不同方向。由于电影行业的特殊性,内容投资的风险极高。凡是专注于电影内容投资的公司,只有去“碰”有影响力的作品,等待下一个爆点;而像阿里影业这样既做了电影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又重视优质内容,才有了长远发展的可能。
在读娱君看来,互联网影视公司对于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互联网层面的宣发能力,这是传统影视公司无法企及的,也是真正改变整个电影行业进程的一点。因此回过头来看,那几年互联网影视公司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是为中国电影市场做了一次实验,二是完成了互联网平台的电影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作用,2018阿里影业迎来收获期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在今年得到了很好体现——经过三年的深耕,阿里影业在春节档和暑期档爆款作品频出。因为有了在选片上的经验,以及后期宣发上的策略,才有了如今的开花结果。
以暑期档票房冠军《我不是药神》为例,其内容的题材和类型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能有30亿+票房的成绩,首先在于内容优质,涉及的话题能够形成大众层面的共鸣。而在这之后,就是影片的宣发增大了影片的影响力。
《我不是药神》是凭借前期大范围多轮点映,形成了大众群体的超高口碑,从而在影片正式上线后形成全民观影热潮的。而据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介绍,最开始针对影片做宣发的时候,由于观影用户对影片认知度不高,没能形成足够的眼球效应,但通过“灯塔”的试映看过片子的用户把分数打到了9.4,这让淘票票和北京文化决定做多轮点映,让影片通过口碑发酵形成足够影响力。
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
如果没有前期数据的支持,宣发环节没有做大范围的点映,《我不是药神》仅凭借内容也能实现较高票房,但不会是达到现在30亿+的结果,因为在《我不是药神》之后马上就有《邪不压正》,如果让影片在上映后再慢慢形成口碑,不少观众的注意力可能就被分散到了其他影片中。由此可见《我不是药神》前期的宣传策略,对影片高票房结果的影响。
而在《西虹市首富》上,阿里影业同样也利用了自身的互联网优势,在宣传周期较短的情况下,淘票票建立了“西虹市社区”,通过这个社区的运营,比如贴合剧情的红包玩法,以及其他话题上的探索,让影片在淘票票单平台上想看人数突破250万,在影片上映前造势。
今年暑期其实有丰富的文化娱乐内容,前有世界杯,后有《延禧攻略》,这些能够引发全民关注的内容都有可能分散电影观众。因此李捷也在思考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宣发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我觉得这个档期有很多点映质量非常好的影片,但没有引起用户的注意和购票是遗憾的,这是没有取得预想中的票房的原因。”
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我不是药神》联合制片人张苗表示:“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电影的生意,我们太需要互联网了……淘票票对于做内容的制作、宣传和发行的公司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战友,帮助我了解观众的需求,做出更好的内容,以及宣传和营销的信息触达,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整个时代的便利性。”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阿里影业在今年暑期档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其凭借互联网带来的数据优势,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制作和宣发上弥补了很多传统电影行业上的不足,让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也是阿里影业在一众互联网影视公司中抢得C位的原因。
赋能中小影视公司,互联网影视公司正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互联网影视公司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还有其他意义。这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长,行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比如知名导演+工作室、中小影视公司也都有了发育的空间,而这在之前的市场环境中是很难形成的。
由于在互联网进入电影行业之前,优质的渠道和宣传资源都被大公司垄断,这就导致优质内容生产人才只能选择和大公司合作,而一旦市场形成垄断之势,就很难进行良性健康的自然生长,这也是此前中国电影整体内容品质不高的原因之一。
而在有了互联网的宣发、投资进入市场之后,有创新想法、有实干能力的人才,就有了自行探索的机会,他们用较小成本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再通过诸如阿里影业这样的生态级资源扶持,拓展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内容丰富性。
此前阿里影业提出的“A计划”,就是在培养新一代电影人才。只有让更多新鲜的、有理想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希望,才有可能让电影行业有新的气象。
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整体的内容质量,通过挖掘、培养、扶持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与知名导演合作,利用数据帮助好影片扩大影响力,让我们看到更多不同于此前市场上的内容,并且拓展了电影行业的增量市场。《我不是药神》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据李捷介绍,这部影片也吸引了不少两三年内没有购票的用户走进了影院,不少30、40岁+的观众也前去观影,这就是好内容对于市场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进入电影行业是时代大潮下的必然,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还拓展了市场的增量。其实市场中并不缺乏好苗子、好作品,只是需要更科学的手段让他们被看见。而互联网影视公司则有能力去实现这一点。当小成本优质电影也能获得良好收益回报后,也会反向激励传统影视公司去培育新人、挖掘新类型项目,从而让整个电影市场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