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12306抢票了解一下
就在昨天下午,腾讯携手银联对外公布了一项合作:为香港同胞提供在内地的移动支付服务。从今年10月起,港人将可在内地商户畅通无阻地使用微信香港钱包进行付款,覆盖衣、食、住、行等多领域商户。同时,微信香港钱包将接入银联转接清算系统,保障微信香港钱包用户跨境移动支付的安全、合规。
首批接入的商户则包括了滴滴、美团外卖、大众点评以及12306。
除了吃喝玩乐之外,接入12306意味着以后香港同胞足不出户就可以使用港币通过微信在12306上购买所有车票,极大地便利了港人生活。
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的一体化
腾讯金融科技之所以要实现香港、内地双向跨境支付,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是连接更多消费场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由腾讯公司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马蜂窝旅游网发布的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绿皮书》中的数据显示:仅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天有近70万人次跨境往来;2018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区的支付笔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倍,其中90后广东游客在港澳移动支付消费笔数占比超过一半。
随着越来越多来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习惯了用微信进行消费,腾讯也针对香港的商业店铺进行了相应布局,可以说目前香港移动支付的土壤已经具备了,但本地人消费习惯还未建立起来。
事实上,目前香港绝大多数人依然习惯使用现金,部分用信用卡,香港便捷的八达通,使得外来的支付工具很难切入到香港本地市场,这也是香港金融业发达,但移动支付却刚刚起步的原因。
而作为布局境外市场的第一站,腾讯和阿里拿到了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港版“支付牌照”,并针对当地用户推出本地钱包,即WeChat Pay HK与 Alipay HK,但发展却并不如意,道理就是上面的原因。
而内地发展迅速的移动支付市场,使得港人来内地旅游时,也会被动式接触移动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实现跨境支付,有助于提高香港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消费习惯,也能客观的推动微信香港钱包在香港市场的用户活跃程度。
二是内地市场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基本饱和,需要拓展新的市场增量。
腾讯移动支付很早就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是境外本地化,二是跨境支付。
此前,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就表示,“腾讯在境外支付业务布局上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通过跨境支付满足中国游客境外旅行的便捷支付需求,目前已支持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合规接入,支持超过13个币种(包括人民币)直接交易。另一方面,在微信用户量比较高的地区,例如分别在香港和马来西亚,腾讯申请到了当地的合法接入,以本地钱包向香港、马来西亚当地用户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吃穿住行一站式的生活服务。”
而这些努力的背后,则是腾讯积极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一体化。
大湾区这个概念自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后,腾讯随即在香港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论坛”,邀请各行各业一起探讨,如何共建世界级湾区。目的也很明确——作为身居深圳的互联网巨头,可以作为主理人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从而确立自己在新一轮产业建设中的行业地位和产业优势。
如今,经过一年的探索和思考,也基本确立了金融科技作为大湾区发展的主引擎。
在今年6月份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上,腾讯除了宣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分院之外,将以其在大数据、区块链、AI等底层技术方面的雄厚实力撑起整个湾区金融科技生态。
腾讯的金融科技正在崭露头角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外界对于腾讯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一直不太了解。事实上,腾讯本身对于金融领域也一直小心翼翼。
2015年,在财付通十周年之际,腾讯将原来的基础支付、互联网理财等金融科技业务合并后组建了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而后升级为腾讯金融科技。从FiT升级为腾讯金融科技的原因,我觉得是腾讯决心将财付通的战略方针转向支付托底、金融向上,利用大数据和技术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层面上的创新。
FiT最初是以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为基础的,在这基础上开展的理财、证券以及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服务,随着业务的扩大和护城河的加深,FiT已经不仅限于支付了,而是包括了大量的金融创新服务。
其次是,突出了科技(tech)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也就是tech是为fin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颠覆和取代金融。刘炽平说金融是个专业度非常高的领域,腾讯对此有一颗非常敬畏的心,基本上能够概括腾讯对于金融的态度和想法。
如今,腾讯金融科技以腾讯移动支付和金融应用为核心,为用户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旗下包括移动支付类产品例如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腾讯乘车码、微信香港钱包、跨境汇款等;金融应用产品如腾讯理财通等;证券产品如腾讯自选股、腾讯微证券等;此外还有腾讯区块链、腾讯金融云等金融科技创新产品。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索,腾讯在金融领域科技领域的布局已经逐渐崭露头角,其构造的金融科技生态,可能会成为腾讯未来五到十年内新的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