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节第二年:谁被吸引到了平遥?

贾樟柯电影节第二年:谁被吸引到了平遥?

这个位于晋中古城平遥的电影节,已经举办到了第二届,它是怎么运作的,未来将可能发展成什么样?

平遥电影节刚刚结束。

它处处透露出贾樟柯的个人印记,从选片策略,到受邀嘉宾,乃至于品牌赞助,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贾樟柯的背后推动,未来它可以走多远,都取决于贾樟柯本人,他是这个电影节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这个位于晋中古城平遥的电影节,已经举办到了第二届,它是怎么运作的,未来将可能发展成什么样?

电影节依靠市场运营,费用80%来自赞助

从无到有,组织起一个电影节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目前电影节的日常运营由平遥电影展有限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的法人是贾樟柯,在这家公司里,贾樟柯持股比例80%,另外一个股东平遥县日升昌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是平遥县政府旗下的公司,日升昌的法人王在盼是平遥旅游文化的核心人物,游客来到平遥必玩的《又见平遥》正是由他一手打造而成。

平遥电影展目前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认可,在电影展开幕的第二天,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还以调研的方式出现在了活动现场,并从官方的角度表态认可电影展的价值。“它正在成为我国电影节电影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发挥了为新人新作品成长提供孵化器的作用,成为山西深化全面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还有力带动了山西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贾樟柯透露,平遥电影展是一个依靠市场运营的电影展,当地政府会有三年的资金扶持,但扶持是逐年递减的,去年有媒体报道称,政府前三年的资金扶持可以达到千万级别。但现在才第二年,办展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已经通过商业合作得以实现,贾樟柯透露这一数字是总体费用的80%。

所有这些的实现都倚赖于贾樟柯的个人号召力。

陌陌和广汽传祺这两家品牌的赞助是从去年第一届就开始了的,它们都跟贾樟柯合作过广告,据贾樟柯透露,跟陌陌谈定合作,效率特别高,跟唐岩打了一分钟的电话就敲定了。而今年的赞助商增加了山西本土名酒汾酒,其他赞助商还包括了可口可乐等。贾樟柯的愿望目前看来是实现了,“让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市场的活水里良性地运作下去。”

整个电影节的核心人物是贾樟柯,实际执行者却是艺术总监马可穆勒,这个65岁,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意大利人是一个中国通,曾担任过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多年,在运营上还有贾樟柯的电影展团队,包括了电影展CEO梁嘉艳和首席内容官万佳欢。“他们是真正在运作这个电影节的人”。

贾樟柯并不参与具体的工作,过去一年电影展的工作都是团队在做,他是在开幕前一周才到达的,对于这个电影展,他付出的时间加起来可能只有三周。

目前前来参加电影展主要是媒体、嘉宾以及行业人士,在去年电影节在协调上被诟病后,今年电影展,在组织上明显有了很大的优化,在很多小细节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好评。

比如在平遥举行亚洲首映的《过春天》,在电影展上获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马可穆勒当即安排,在后来几天又加映了两场,类似这种细致又及时的调整,迅速博得了现场媒体和行内人的好感。

小身段、大格局,未来会发展成为釜山电影节?

整个电影节都在一座由国有柴油机厂改造而成的电影宫里举行。电影宫靠近平遥古城的西门,整个电影宫包含一个露天剧场和五个室内放映厅,硬件条件几乎是国内最好的,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自己专有电影院的电影节。

今年电影节为期10天,一共展映了55部影片,其中还穿插着一些论坛和学术活动,包括了10场“电影人”学术活动、以及前苏联新浪潮电影回顾展、产业项目“发展中电影计划”、“学校日”形式的“平遥一角”,都构成这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亮点。

电影节会邀请导演和行业人士现场交流,比如今年的大师班就邀请了杜琪峰、李沧东、徐峥等5位知名导演前来。

而一些参展片方在电影宫内外的咖啡馆里,自主组织的面向行业内和媒体的答谢会,构成了电影节官方活动之外的另外一番场景。

平遥电影展最重要的选片工作,由艺术总监马可穆勒所领导的选片团组成,由八人组成,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忙忙碌碌地联系创作人,大量看片,筛选影片,最终决定观众在这几天将看到哪些影片。贾樟柯透露,马可穆勒今年一共看了1200多部影片,其中包括了一百多部华语片。

而这次展映的影片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3.4%为全球首映,47%为国际首映,75%为亚洲首映,98%的影片为中国首映。贾樟柯对平遥电影展的定位是成为一个发掘优秀电影作品,聚集接触电影人的专业平台,“我们不追求展映影片的数量,只希望影展能够做到身段灵巧,焦点集中,成为一个大格局、小身段的‘精品电影展’。”

与此同时,电影展还强调将把目光投向好莱坞之外、投向亚洲、东欧、拉美、非洲,以展映非西方影片为主。

55部展映影片,比去年多了15部,相比于戛纳电影节这种欧洲顶级电影节,在数量上确实没有多大优势,这是平遥电影展的“小身段”。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官方对电影展在影片展映数量上有限制,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电影展的证实。

而选片时倾向于更多的非西方影片,相信是贾樟柯和团队多方考虑后的策略,毕竟那些西方的优秀电影,早已被戛纳、威尼斯、柏林等顶级电影节搜刮一空,竞争堪称白热化,反倒选择非西方地区的影片,容易形成差异优势。

来自选片团队,负责中国地区选片的吴觉人认为平遥电影节的定位,未来有可能对标的对象是釜山电影节,创办于1996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致力于挖掘新人新作,是韩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而平遥电影节各个单元入选的作品,也出自一些年轻导演。

平遥电影节可以成为平遥人的电影节?

本届电影展主题为“电影回归市集”,回归电影基因里的杂耍性和平民性,突出电影艺术回望其平民血统和出身的理念。按照马可穆勒的说法是,让平遥电影展成为老百姓的电影展。

但娱乐资本论现场的观察来看,目前可能还停留于口号阶段,电影展跟当地游客和老百姓并没能建立多么密切的联系。

在电影节期间接受采访时,贾樟柯曾表示,“希望通过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成功举办呈现一个事实,在基层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对文化的渴望,对艺术的渴望。”

他经常想起小时候爱看电影那个年代,他认为这个电影展可以帮助电影在平遥找回观众。但说实话,当地人未必能够欣赏得来影展展出的这些电影,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最近一次看电影还是在《战狼2》上映的时候。

平遥作为一个发达的旅游景区,在十一这样的节假日可以迎来十几万的游客,平日淡季可能会有3-5万的观众,但在电影节举办期间,整个电影宫的人流量也不会上千,跟隔壁观看《又见平遥》摩肩接踵的上千观众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樟柯这位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的山西导演,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想要在家乡复制一个欧洲式的电影节,到底如何让它更加本土化,是一个问题,甚至于要不要让它本土化,也是一个问题。

北京、上海都有聚焦于产业的电影节,它们更多由官方或者影视公司主导,举办的各类产业论坛,邀请的也都是一些影视公司的老板,相比平遥电影展明显更倾向于创作者,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表达的机会,按照贾樟柯的意思是,让电影工作者和媒体、影迷有深度交流的机会,营造近距离接触的电影节氛围。

当然,对戛纳电影节的观察来看,商业和艺术从来都是不矛盾的,电影宫的影厅里放着主竞赛单元的影片,电影人获得贵宾般的礼遇,走上红毯,但与此同时,电影买卖的生意在电影宫负一层的展区热闹地进行着。而红毯的明星们带来了全球媒体的目光。电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作为艺术的同时,也带来商业利益。平遥电影节的未来,未尝不可以借鉴。

*本文作者等一个星标的,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