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飘红的《一本好书》,距离第二个《国家宝藏》还有点距离

口碑飘红的《一本好书》,距离第二个《国家宝藏》还有点距离

2018-10-25 15:43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作为又一档“清流”文化综艺,《一本好书》在收获了零差评的同时,与“爆款”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

读书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已经上线了半个多月。

和之前的《朗读者》或《见字如面》类似,这档由腾讯视频出品的综艺也是关注严肃文化的。节目采用了一种以“演”替“读”的节目形式,通过嘉宾的演绎,让观众了解一本好书。

节目播出三期,豆瓣评分9.3分,实现了口碑飘红。

不过,在播放情况上,三期节目目前共有4300多万的播放量,与同时期热门综艺比并不算高。

从关注度来看,《一本好书》距同样是文化综艺、采用舞台化改编演绎的《国家宝藏》还有些距离。从百度指数来看,去年《国家宝藏》开播一周内,其最高搜索指数达到110572,而目前《一本好书》上线两周,最高搜索指数也只有13139,仅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作为又一档“清流”文化综艺,《一本好书》在收获了零差评的同时,与“爆款”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

实力文化打造,关正文导演的“演”书升级

《一本好书》的制作团队是打造过多档文化综艺节目的实力文化,曾执导《见字如面》的关正文担任节目的总导演。

节目以“书”为题,以演为主,通过对书籍内容的改编和舞台化呈现,使观众能够在一期节目中认识某本书,并产生阅读兴趣。

同样是立题于阅读的节目,又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很多观众将《一本好书》视作《见字如面》的升级版,不过,由“读”变为“演”,形式升级,制作难度也有所升级。

首先,不同于篇幅较短的信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演绎体量更大的书籍原作是节目要面对的难点之一。阅读是一种连贯的体验,依赖于内容的完整性及其前后语境。

但同时,在一期节目中完整地演绎书籍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节目在改编书籍时采用了片段组合的形式,通过多个片段的串联来交代整体语境、减弱情节的割裂感。

为了将多个片段串联,节目突出了“串讲人”这一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一个亲历情节发展的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客观讲述的旁观者,通过大量的独白交代故事的前后联系和人物背景等。

在第一期的《月亮和六便士》中,赵立新饰演的毛姆是原著中的叙述者“我”的具像化,以毛姆的亲身经历还原故事的原貌,通过演员的舞台调度实现不同故事场景的切换,同时由穿插其间的大量独白串联起不同的场景。

在第二期的《万历十五年》则是以在定陵中的老年万历的回忆为线索,通过他的讲述串联起万历帝朱翊钧不同时期的人生片段。

第三期的《三体》,赵立新饰演了罗辑,从他的视点出发,依次让观众了解了三体人和三体文明,进入了三体与地球的争端。

目前来看,节目的改编是比较成功的。对于这种“演书”的节目形式,观众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在之后几期中还会有对包括《查令十字街84号》《霍乱时期的爱情》《人类简史》《尘埃落定》等不同类型书籍的演绎,如何改编、怎样演绎也可以说是节目重要看点。

其次,《一本好书》的立意在于向读者荐书,而并非代替观众的阅读,所以与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影视剧改编时营造作品的艺术独立性相区别,节目在书籍的改编上有意识地压缩了这种独立空间。

一方面是在改编时对于书籍情节内容的高度还原,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演员的台词陈述上。

在节目中,演员的台词大多直接取自原作,原汁原味地表达加上演员极具感染力的演绎,赋予了书籍一种不同的阅读魅力。

第一期节目中专业舞台剧出身的赵立新与实力演员黄德维的同台飙戏,激烈地语言冲突和思想争辩让观众大呼过瘾。

第二期中王劲松的独白极其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在言语间传递出一代帝王起伏的一生。

第三期中面对终极生存问题时多个演员之中的紧张、快速的博弈,通过演员的话语传递一种迫切的氛围。

另外,舞台舞美也是节目的一个特色。《一本好书》选用的是多用于戏剧表演中的环形舞台,为不同场景的快速切换和自然过渡提供了条件,同时使现场观众获得一种沉入式的体验;同时,在不同场景的舞台布置和道具、不同人物的服饰妆发等细节上,节目也尽可能地尝试还原原著,带给观众一种还原感受。

推荐好书的节目立意、片段组合的情节还原和极具张力的舞台表演都为《一本好书》赚取了极高的评价。

不过,与它的强口碑有所不同的是,这档节目并没有成为所谓的“爆款”。

截至目前,《一本好书》在腾讯视频的总播放量一共是4300多万次(第三期刚刚上线),而与它开播时间相近的同季度热综《亲爱的客栈》,仅在腾讯平台的单期播放量就有5830.2万;而同样是腾讯出品的高口碑综艺《奇遇人生》的单集播放量也至少有3200万次。相比较之下,《一本好书》的网络播放量并不算高。

高口碑的《一本好书》,离爆款还有多远?

综艺节目天然地有着大众娱乐文化的基因。而严肃文化类内容更多地是通过纪录片等形式进行传播,而较少出现在综艺节目里。

虽然近两年来,由于受到政策鼓励,文化综艺节目大量涌现,其中不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获得极高评价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但收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年初,今日头条发布了《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其中统计了17年以来部分文化综艺节目的收视情况:

可以看出,在这些文化综艺节目中,除了收视最高的《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破1,大多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在0.5上下。

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综艺节目的娱乐性是观众最迫切的消费需求。与严肃的文化类节目相比较,娱乐性强的综艺节目更能是释放观众的心情,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立意严肃、标榜文化性的《一本好书》多少有点“曲高和寡”了。

但除了文化环境因素之外,节目自身的一些形式特点也对节目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舞台表演的节目形式近段时间在综艺节目中出现得太密集了。

从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浙江卫视的《演员的诞生》及其第二季《我就是演员》、央视的《国家宝藏》等等,实时表演类的综艺节目已经屡见不鲜。

虽然有“向观众推荐好书”这样的立意,但《一本好书》邀请嘉宾现场演绎、以“演”替“读” 的模式并不是多么新颖。在众多同样采用舞台表演的综艺之中,其节目形式上的吸引力也就不那么突出了。

所以,即使有着强口碑和高评价,《一本好书》目前的影响力还有所局限。

这档各方面都在水准之上的节目距离它全民“爆款”之路究竟还有多远?

从今日头条《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不难看出,文化类综艺整体上对年长用户的吸引度更高。因此,《一本好书》可从增强节目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入手,拓宽节目的受众范围。而具体的做法可借鉴与它定位相似的节目《国家宝藏》。

同样是舞台表演的形式,以介绍国宝为主题的《国家宝藏》,是吸引年轻用户群的代表。这档由央视制作、出品的综艺节目,选择以哔哩哔哩作为网络播放平台,吸引平台内90、00后用户群体,在获取站内高播放量的同时,发酵出属于B站特色的宣传内容,并利用B站的平台优势,通过网络传播效应反哺卫视收视率。

相比之下,《一本好书》的出品方是腾讯视频。相较于更擅长社区化运营的B站,用户在腾讯视频平台上互动感和归属感相对欠缺,缺少了B站那样年轻用户积极自发传播的条件。

不过腾讯视频本身就是一种优势资源,在节目宣传时或许可适当向年轻用户倾斜,通过一些年轻化的广告形式,精准化的投放定位等策略,吸引平台内的年轻用户。

另一方面,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在贯彻节目立意、坚持节目品质的同时,适当地添加更加轻松的内容或许也是一种方式。如《国家宝藏》用一种轻松的视角和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解读国宝,让严肃的文化内容也显得生动有趣。

*本文作者张天一,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