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抄袭、“杀熟”,电商平台的吃相有点难看

造假、抄袭、“杀熟”,电商平台的吃相有点难看

2018-10-25 15:43派代网 合作伙伴
传统商业的时候大家的坑是一样深的,而在大数据时代,部分互联网平台倒掌握了“量人裁坑”的本事;除此之外,数据造假也成为了互联网的“特色”之一。

距离新《电商法》正式实施,只有2个月时间。

部分互联网公司吃相难看

马云说过,在数据时代,完全可以搞计划经济了。

当然,这个计划经济和传统的不是一回事儿。他想表达的是借助大数据这个工具,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计划和预判成为可能。

所以,阿里方面一直非常重视数据,马云口中,“大数据”“DT时代”等概念经常出现。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也是阿里对比其他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所在。

这本来是一件挺正能量的事,但接下来网友曝光的事件,对大数据来说多少有些讽刺。

键入“大数据”“杀熟”这些关键词,网上哀鸿遍野。

此外, 还有诡异的会员特权。

传统商业的时候大家的坑是一样深的,而在大数据时代,部分互联网平台倒掌握了“量人裁坑”的本事;除此之外,数据造假也成为了互联网的“特色”之一。

前几天,一篇标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

爆料文章将“一字不差”作为抄袭的标准,发现了马蜂窝用户的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账户ID为“问答小班长二号”在同一天发布了三条酒店点评,按评论内容,“小班长二号”不仅同时出现在了桐乡和南京,并且同时拥有老公和女友。

更尴尬的是,在抄袭Yelp时,马蜂窝直接调用了Google翻译接口,把翻译错误的地方通通抄了下来,整得文章到处都是病句,让人看着直犯尴尬癌。

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造假、夸大,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常态。

电商行业也逃离不了“潜规则”

互联网成就了所谓的“大数据”,但实际上这些数据不乏人工改造后的垃圾数据。

近年来,电商行业的玩法越来越多,闪购、拼团、砍价等等,通过一个时间段内的营销活动,营造一种紧张、抢货的既视感,给平台带来销量。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一些不良产业链带来可乘之机。

刷单、刷榜、刷钻、刷流量……可以是商家、平台自己做,也可以是第三方实施。需要与被需要之间,刷单公司、水军公司等等,一条灰色产业链就形成了。

关于刷量,业内有个俗称——群控刷量。对于这个词,《丁道师》有篇文章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数据造假现场:“嗡嗡嗡...”插座通电后,在一间间厂房和办公室内,几万台手机同时启动。 随着这几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台自动控制的手机运行,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中国各地诞生了一个个注册用户破百万的APP、孵化出了一家家交易单动辄过万好评动辄99%的电商公司....

回到大数据“杀熟”这个话题,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产品价格有不同的敏感度,在平台大数据没有充分收集他的上网行为、购物模式等等各种数据之前,大数据也是无从下手。

而一旦吃准了该用户对某个价位的接受程度,“杀熟”就如手起刀落,快、准、狠。

譬如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某些人会固定在某个平台购买某种服务,所谓这个电商平台的高粘度用户。

按照一般的逻辑,平台应该给诸如一些优惠券来回馈老用户,毕竟千金难买回头客。

但大数据已经证实了,这个用户的消费频次雷打不动,也不怕他货比三家,给了优惠券平台反倒少了些利润,既然这样,不如就趁机加点价吧。

平心而论,谁吃了哑巴亏心里不会堵得慌,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偏偏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一人吐槽,能引发众人开怼,中国网友的强力吐槽可想而知,每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正如上回京东毫无征兆地上调小额订单运费,不满49元的订单收费15元,涨幅将近3倍,这种做法伤害的,却是Plus会员这帮京东最忠实的用户。

结果可想而知,得知消息后的用户反应激烈,京东也收到了大量投诉。

所幸京东懂得悬崖勒马,道歉加补偿及时遏制了会员流失。可以发现,折腾了一圈,京东啥好处也没捞着,却落了个“店大欺客”的骂名,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除了淘宝、拼多多,这些公司也将受电商法制约

时隔不到一年,大数据“杀熟”已被列入违法行为之列。

在新《电商法》暂未明确之前,派代报道了不少刷单违法等数据造假的案例,而在9月1号正式颁布之后,我们又提到了“电商要纳税”“刷单要纳税”“平台不得‘二选一’”“代购要凉凉”等。

这里,小蜜还要划几个重点:

第一,大数据“杀熟”属于违法行为,除了个性化定价,消费者有权了解不针对个人的公共选项是什么。

新《电商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商家利用差别化定价来获取更高利润是合理的,但前提是不能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要做到双赢,商家和平台就要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他们喜好的产品。

第二,滴滴、美团、携程、ofo等平台,属于电商平台的经营者,受电商法制约。

作为被爆出大数据“杀熟”的集中地,像滴滴、美团、携程、ofo等O2O、OTA平台,都属于电商平台的经营者,只不过淘宝、拼多多销售的是实物商品,而它们卖的是乘车、外卖或者酒旅服务。

第三,商家售假,由向商家收取佣金或广告费的平台担责。

以社交电商为例,如果消费者在某电商APP上买到假货,那么该电商平台自然要承担责任;

但如果消费者是在这个电商平台的微信小程序上购买到假货, 这个电商平台照样要担责,但微信则不需要承担责任。

虽然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对社交电商的裂变增长功不可没,但也只是被立法者视为“其他网络服务”,不必为社交电商的假货问题负责。

结 语

靠抓取数据,马蜂窝差点就熬成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但一山还比一山高,另一家公司通过数据抓取和分析,发现马蜂窝涉嫌抄袭大众点评、携程等网站的用户点评信息。

那些靠伪造数据骗得融资、骗得消费者的事迹,迟早纸包不住火。不得不提醒一句,距离新《电商法》实施只有2个月时间,大家可长点心吧。

*本文作者派代小蜜,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派代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