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最有情怀的锤子科技,为了挽回兵败山倒的颓势,2018年11月罗永浩展示了大卫和希瑞智能音箱D1,以完成锤子手机、TMT工作站尚未尽之志。
那么,智能音箱代表的,是否为足够浩瀚的蓝海市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眼下,罗永浩去职CEO传言四起,公司450万元存款及其本人所持股份均已冻结。
锤子科技气若游丝的喘息,给厂商探索智能音箱商机蒙上一层阴影:智能音箱不是神药,而是一个“伪命题”。它救不了锤子科技,也会让企业乘兴而至,败兴而归。
不过这样的言论,是在用静止的视角审度智能音箱,在科技领域刻舟求剑,从来没有好结果。它的成败取决于产品方整合资源的维度和能力。
放在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中,当前用户接入互联网,体验信息服务,完成各项决策的最理想平台,正是通过智能音箱,这才是构成市场不断升温的内在原因。
在智能音箱市场,大型互联网企业不断释放更为强大的竞争能力。相比之下他们展示出更为长远的洞察力与更加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正是占领智能音箱市场的胜负手。
因此战局仍在继续,但最终结果已经非常明朗。
01|“三无”迷航
锤子科技智能音箱D1的出现,足见锤子仍然寄往通过生产硬件产品的思路,打造一款以网络连接为先导的产品,这条思路显然方向错误。
目前,和D1存在相同问题的产品还有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智能音箱。这款产品的功能仅局限在链接和控制,如同智能家电的中枢平台,只能实现语音打开空调、电视、灯,窗帘等鸡肋应用,很快被用户抛弃。
因此D1的出现,无法拯救悬崖边上的锤子;发布讯飞智能音箱,也不能帮助科大讯飞提升行业地位。这两款产品成败与否,不能视为评判智能音箱市场最终走向的标尺。
纵观整个行业,怀有与罗永浩同样志趣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为搭上音箱智能化的顺风车,传统音响设备商业适时推出众多产品。他们将卖点定位在音质表现,融合语音识别功能连接并控制中控平台,以最简单的方式体现智能。由于卖点集中在音质体验,众多产品的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
对智能音箱而言,音质仅为补充,智能才是根本,如此本末倒置的尝试,破坏了“智能音箱”概念的边界,更像是“音箱的智能化”,而非“智能音箱”。
因此这些“伪智能音箱”产品并未成为行业主流。
市场中无方向、无边界,以及无思路的“三无”产品,正在驶入盲区。
02|基因的价值
硬件的产品思维,将会引导行业出现盲人摸象的尴尬,成功的产品需要绝对优质的顶层设计。
这样的“优质”,往往是由基因决定的。
据媒体报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部分智能音箱成功让消费者买单,不过体验过后随即失去兴趣,最终被丢弃。其内在原因,在于产品忽略优质内容做支撑,使它失去了实用价值。多数时候,优质的内容是硬件厂商缺失的版图。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的发展方向并非开发人形机器,而是制造出能够理解语音指令,并能识别指令提供服务的产品。因此产品形态是次要的,功能决定产品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
目前,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厂商正延续着这样的产品开发思路,在产品端集成丰富的资源。
以百度为例,其在2018年6月发布了自有品牌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涵盖内容资源、新闻信息、智能家居、工具效率、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与益智游戏等功能,实现产品功能多元化。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的出货量达到2270万部,同比增长197%,而IDC的数据则表明,百度DuerOS智能音箱(含小度品牌与DuerOS赋能的其他品牌)出货量Q3排在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名。
对此,Strategy Analytics副总裁David Mercer指出,功能丰富的智能音箱已经不是噱头产品,正在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
当然,在功能与资源整合能力外,智能音箱的核心能力“智能”让整个行业有了一定的技术门槛,且门槛越来越高。
以较早布局AI的百度为例,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其国内AI专利数量已达到2368件,是腾讯的2倍、阿里的3倍以上。
其中,在语音识别领域其专利数量为570件,在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领域其专利数量达到576件。
伴随智能音箱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技术门槛的逐渐提升,整个行业留给后来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无数的后来者乃至实力稍弱的企业将被淘汰。
以社交机器人制造公司Jibo为例,该公司曾被誉为家庭社交机器人鼻祖。不过因为迟迟无法解决硬件结构、视觉交互等问题,其产品频繁跳票,周期长达2年以上。
依靠众筹和投资推出产品的形式已难以为继,因此Jibo只能将旗下专利资产出售给纽约投资公司SQNVenture Partners。
同为创业型企业,目前Rokid仅推出Rokid Me、Rokid Glass等仍在持续优化的产品,技术、规模、资源等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企业,今后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这些失败和深陷困境的案例证明,如果现在还不能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今后的机会将愈发稀少,更多的机会正在向大型互联网厂商倾斜。
03|质量替代数量
如今,仍然有大量企业不断涌入智能音箱市场,期待智能音箱能够接替智能手机,通过庞大的出货量,制造新的机会。
David Mercer表示,全球智能音箱用户的数量在2018年11月突破1亿部,预计到年底总出货量可达1.25亿部。“过去十年内,智能音箱的发展速度超过其他消费级科技产品。”按照DavidMercer的言论,智能音箱拥有此种潜质。
不过按照传统的硬件思路推出产品,将低估智能音箱的真正价值。
互联网厂商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音箱是切入智能家居使用场景,且能被用户普遍接受的理想入口形态。
一旦激活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更多的产品及服务将快速填充用户的日常生活,制造出更为多元化的商业机会。
智能音箱只是激活智能家居场景的外壳,其搭载的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助手才是接通未来的钥匙。后者直接与用户交互,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这正是互联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正因如此,智能音箱的销量是表象,系统平台的覆盖率才是王道。
04|结语
目前,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榜单中,前两位是亚马逊和谷歌,国内厂商仍然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
但借助巨大市场空间红利的百度音箱在第三季度创造了711%的环比增长率,想必在智能音箱的国际舞台,定少不了中国选手的身影。
不过在国内出现的智能音箱销售热潮,折射出的是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期待与热情。
他们拥有打破传统场景,接入新事物的需求,并且已经释放出强大的购买力。对厂商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相比境外企业,以BAT为代表的国内领军型企业持有更多的资源,更拥有更为强大的本土化能力。他们的产品,也比亚马逊ECHO和谷歌Google Home Hub更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
也许不久之后,全球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榜单会出现一次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