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仅一年时间,深圳币圈媒体就经历了起步、疯狂到寒冬的完整周期。
“除了5万左右一篇宣传稿,如果媒体作为项目孵化方,稍作包装最高可以拿到募资的30%,一千万打底,好一点能募到一个亿。你想一下,一个亿能拿多少?”以太财经创始人刘保健感慨万分,“当时太浮躁了。”
2019年初,深圳仅剩的五十多家币圈媒体,依然面临内容停更、资金断裂、被迫裁员,甚至不得不倒闭的尴尬境遇。
从云端跌落至谷底,深圳币圈媒体摧枯拉朽的速度之快,发人深省。
退 场
2018年11月25日,未来财经联合创始人王子健在朋友圈宣布离开未来财经,“以1元的价格把自己10%股份转给投资人兼CEO孟可。”
回忆过去一年多的疯狂创业,王子健谈道,团队从最初3个人扩张到60多人,去年2月最风光的时候,他们租下深圳南山地段极佳的科兴科学园1000平米的办公室,相当于2.5个篮球场,仅供这60多人的团队使用。
9个月后,锌链接询问离开的原因,王子健无奈地笑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
位于大冲商务中心的以太财经,同样感受到行业的寒风。
去年10月,以太财经开始降低文章发布的频率,之后两个月开始裁减员工,公司从21个人到仅剩4个人,艰难运作。
以太财经的遭遇和状况,其实是深圳币圈媒体经历的缩影。
经锌链接整理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里,深圳币圈媒体最高峰时候达五六百家,几乎占了全国币圈媒体的三分之一。
但截至2018年12月12日,还在维持运转的不足55家。
以下是部分公众号停更名单(截止2018年12月12日):
(表格由锌链接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从概念狂热、疯狂扩张,到现在无人问津艰难存活,让曾经身处这场大戏的人,恍如隔世。
疯 狂
回到2017年,浮躁的币圈媒体创业者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自高中起,95后的王子健喜欢写创投文章,时常浸泡在虎嗅、创业邦、钛媒体等互联网创投媒体中。
2013年,比特币爆发,价格由十几美元涨到1000美元。在媒体疯狂报道下,正读高三的王子健开始关注数字货币。
毕竟风口来临前夕,嗅觉最灵敏的往往是互联网创投媒体。
“要想实现财富自由,创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如果投资虚拟资产,如域名和数字货币,会快速实现财富增长。”
王子健开始在媒体上搜集到很多关于数字货币的信息,“当时比特币涨到了1000美元,媒体都在报道,数字货币比股票好买,在淘宝上就能买到。”
王子健当时认为比特币已经涨到了高价,升值机会不大,抱着尝试的态度,他投了莱特币和瑞波币。
莱特币投资了两年没有盈利,毕业后,王子健第一个选择就是创业。他把钱取出来购买了很火热的瑞波币。
结果,他做梦都没有想到,2017年的一次大涨让他赚到了超乎想象的一笔钱。
“一直涨,很恐怖,5月份和9月份经历两次大跌,其他时候在一直涨”。除此之外他还购买了一些其他的币种,“很疯狂,很多都是涨100倍以上的”。
有了钱,“2017年7月份毕业时候就开始All in在深圳做区块链,接触圈内的人,想过做交易所、钱包,但最终在9月份才决定正式做媒体。”王子健回忆道。毕竟媒体来钱也快,“公众号发布并满足1000的阅读量,1万的软文价格很快达成了合作”。
在他看来,币圈的媒体都表现相对平庸,即使存在巴比特、金色财经这样较为早期的玩家,也不是没有突破的可能。
在一场年会结束后,王子健在QQ空间里状态写道:“希望在团队努力下,把公司打造成10亿美金的独角兽。”
在这个轻轻松松就能真正实现一夜暴富的行业,承载着多少人发家致富的疯狂与梦想。
刘保健进入币圈媒体的时间正好赶上红利爆发的前夜,是在2018年1月份,此时距离3点无眠群的疯狂,还有一个月时间。
1月,刘保健加入链虎财经,首次体验到币圈媒体的暴利。他向锌链接表示,“链虎财经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盈利。”
赚了多少钱?据以太财经前员工凌欣透露,“刘保健曾说他给链虎赚了一千多万。”
虽然接下来因为跟团队理念不合,刘保健离开了链虎财经。但这时候,深圳币圈媒体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深圳币圈媒体的普遍特性是更加侧重于社群运营,这也催生了一大批与项目宣发紧密结合的媒体。
他们追求的只是资金和流量的快速变现,但往往不关心长远的价值体现。
尝到甜头之后,刘保健想玩波大的。
3月,刘保健在好友般若的支持下创办了以太财经,为了在这个疯狂时代赚取更多的金钱,他快速扩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招募了20多人。
据拉勾网显示,当时以太财经员工招聘平均工资在一万以上。
刘保健向锌链接透露,“当时在深圳,只要有项目方运作,一个媒体即使只有几千的阅读量,发一篇稿件都能轻松拿到5万块。”
比这个更加疯狂的是项目孵化。
据刘保健回忆,如果协助简单的项目孵化,制作一个白皮书,稍微包装一下就能募到1000万打底的资金,好一点的能上亿。媒体作为项目孵化方,可以直接拿走募来的3~5%,高的时候能拿到30%。与创投媒体做FA类似,拿3~5个点是很正常的。”
千万乃至上亿级的项目募资额被轻松完成,使精通社群运营和项目推广的深圳币圈媒体,比其他地方的同行更早体验到数字货币带来的暴利。
福兮祸之所伏。扭曲的开场,注定为之后的崩盘埋下伏笔。
崩 盘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币圈媒体开始有微妙的变化。
9月初,记者林萧坐在深圳某币圈媒体的工位上渐觉不安。
她隐隐听到会议室里领导争论不断。最终公司高层商定结果:不再将原创内容定位为主导方向,而是走门户和渠道方向。
作为传统媒体记者出身的林萧,听到这个消息,她有点失落。
她以为这只是因为自家公司经营不好,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媒体的转型决策,竟然是接下来寒冬到来保全自身的极佳方式。
接下来,微信官方以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涉嫌发布1CO和虚拟货币炒作信息为由,永久封停深链财经、金色财经、火币区块链、火币资讯等一批圈内较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
哪怕像以太财经这样声称不接项目的媒体,也难逃一劫。
刘保健说道,“当时运用的也是互联网的思维,打算先不接项目,把用户做起来。但事实上,用户做到一定程度,行业周期变化太快,你有用户也赚不了钱。”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0月和11月的数字货币“去泡沫化”。比特币跌破4000点,整个数字货币行业惨遭血洗。
据凌欣透露,以太财经在10月就出现资金断裂,拖欠公司技术部一大笔钱,设计部、内容部两到三个月工资未发,两个部门的人已经主动离职,内容组员工也面临着被遣散的境遇。
凌欣无奈道,“当时老板不回微信也不接电话”。
同样在内容组的记者路飞心酸地说,“前不久行内有媒体曝出,有一家三四十人规模的小型媒体公司,发生了裁员和欠薪问题。没想到后来欠薪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触不及防的寒冬,急转直下的形势,让记者们的工作轨迹都发生了变化。
凌欣、路飞面临失业,林萧也离开了那家币圈媒体。
大厦将顷,一木怎扶。
余 晖
数字货币崩盘,萧条不堪,小型币圈媒体只能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艰难度日。
刘保健说不清楚为何这个行业周期变化如此之快,毕竟P2P从兴起、高潮、到走下坡路,整个周期是四、五年的时间,O2O从兴起到衰退也有两年的时间。
只有区块链,从兴起、爆发到萧条一年不到就走完了。“你想一下,6个月前,整个行业热热闹闹的,到现在,如此萧条。”他苦笑道。
“现在都过不好,比特币11月份由约6400美元到3600美元的跌幅接近腰斩,币圈一片哀嚎,链圈也凋零,如同北极熊过冬,漫长的冬天,没有几层厚厚的脂肪早就饿死了”,深圳大学大数据与区块链传播实验室主任、传播学院孙海峰教授描述币圈媒体行业的现状。
“巴比特、金色财经这种早期、影响力大的媒体,依靠当时融到的巨资热钱可以活得很好,小一点的媒体只能寻求转型或削减规模才能存活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币圈奄奄一息,难道链圈也要跟着“凉凉”,毫无翻身之日?
新华社在2018年11月25日发布《监管加强“产业区块链”时代或将到来》,提到“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数字资产与产业将深度绑定,市场监管将更加完善”。拨开迷雾,新华社的文章点明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区块链去泡沫化,产业区块链成为主流,币圈媒体也要去伪求真,才能凸显价值。
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认为,“媒体往往跟随着产业周期走,下一步,币圈媒体一定是回归产业、回归主流,成为记录者和推动者。产业的发展也会助推媒体迭代,只有产业区块链本身具备造血能力,才能给予产业媒体充沛的阳光雨露和养分。”
喧嚣过后,一切归于平淡,而往往平淡才能孕育价值。
林萧目前在一家财经媒体做记者,专注区块链领域。她认为,所谓的资本寒冬,是整体的经济下行,区块链行业也没有外面鼓吹的那么冷。“只能说是1CO死了,并不是区块链死了。”
12月20日,刘保健告诉锌链接,以太财经的资金回笼出现了好转,欠员工的薪资已经悉数发放完。他表示,公司接下来需要“开源节流”,减少支出运转下去,低调踏实做实事,争取熬过这个冬天。
疯狂有止,静默有声。产业区块链大势到来之际,币圈媒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1、没有合规之前,内容、社区、广告都不要沾数字货币。
2、只关注“正规军”稳健风的区块链探索,慢点没事,就怕太快。
3、从医疗、版权、银行、法律等产业角度去关注产业区块链,而不是从纯粹的财富角度去看。
脂肪总会消耗完,熬过寒冬需要媒体实现自我价值。当媒体具备影响力,遵道而行,就不怕丧失造血功能。
凌欣、林萧、路飞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