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额高达17000亿人民币,市值却只有320亿美金,京东的真实价值无疑被大大低估了。2019年伊始,随着美国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平稳,京东市值又重回到BATJ第四的位置,接下来京东亦有可能继续迎来真实价值的回归。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此时抄底买入京东,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良机。
1
互联网的“黑天鹅”之年2018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极为不平静的一年。一方面受全球范围去杠杆、降负债的大背景影响,另外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战的波及,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低迷的状态。而在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更是有多家明星企业受“黑天鹅”事件影响,遭遇巨大冲击。
其中,腾讯与网易两大游戏巨头都因政府对网络游戏的管制而在业务与资本市场领域受到较大冲击;滴滴出行则受顺风车业务诱发的恶性安全事故而猛踩刹车,放弃了过去蒙眼狂奔的激进扩张模式;超级独角兽企业饿了么也因没能构建起独立生存的能力,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摩拜与ofo两家在2017年还是创新典范的共享单车企业,2018年更是堪称滑铁卢之年,摩拜被美团点评接手,而ofo则彻底陷入绝境。
在电子商务领域,本被外界寄予厚望,在2017年市值一度超过700亿美金,逼近百度的京东集团,也难逃狗年“本命年”的宏观市场危机,又恰逢“水逆”事件,业务前景与股价遭到投资者看空。相较2018年初,京东集团的市值一度下跌300亿美金,下跌幅度超过50%。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京东的真实业务?其是否如舆论批评与股价表现的那样“洪水滔天”呢?
2
“罗马”不止14年建成我们研究京东最新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发现,京东商城第三季度GMV同比去年增长30%,达到3948亿人民币。在之前的第二季度,京东实现4034亿人民币GMV,也较去年3135.3亿同比增长30%。在如此高的基数下还能依旧保持30%的高速增长,实属难得。
在2018年天猫商城主场的双11大促活动中,京东商城的表现也颇为亮眼,实现1598亿人民币的下单额,无限接近天猫商城2017年双11的交易数据,这证明京东与天猫的差距就在咫尺之间,天猫只要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京东实现赶超。
京东商城2017年全年GMV就已经突破万亿大关,接近1.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全年30%的GMV增速计算,京东商城2018年全年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7万亿人民币,约占到中国整体网购市场的20%。在并不景气的宏观经济与洪水滔天的舆论环境下,京东为什么还能保持如此可观的业绩呢?细究背后根源,是京东在过去14年日积月累建立起的固若金汤的护城河。
京东创建于2004年,最初聚焦于3C类产品。2008年开始,在创始人刘强东的带领下,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图书、家电等新品类的扩张与价格战,另外大力投入资金进行自有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
京东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受到竞争对手的诸多批评与质疑。2008年,当京东将商品品类扩充到图书领域时,当当网李国庆公开抨击刘强东,直言其扩张思路有问题,“放着每年4千亿规模的服装市场不发力,却与当当争夺300亿图书市场,这是既没有战略也不懂事。”李国庆还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通吃,不可能所有品类都做,任何一个品类不管电商不电商,不能同时选择最多,价格最低,服务最好,把三个都做到极致。”
2012年,京东宣布“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向传统家电零售连锁巨头苏宁、国美发起挑战。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在内部对苏宁高管说:“我们是大人,京东还是小孩子,大人打小孩,不是一个量级的。”
2015年,当京东开始成为阿里巴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接受时任第一财经总编秦朔采访时讽刺京东,“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很大问题,就是靠做大交易量来融资。这种商业模式见了鬼了,5年都赚不到钱的。”“什么叫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实现规模化盈利。在没有规模化盈利的情况下,都只能称为商业行为,而不能称为商业模式。”
虽然面临外界的诸多批评与质疑,但京东始终保持了足够的战略自信与战略定力,其一方面通过激进的价格战进行新的商品品类扩充,另一方面将融来的大多数资金投资到自有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中去。据《财经》杂志报道,2012年因为价格战造成的巨额亏损,导致京东饱受质疑,第四次融资非常艰难,耗时七个月才最终达成,可融资后第一个月,刘强东立即宣布在物流方面继续投入50亿人民币。
就在一路批评与质疑声中,京东不仅实现了在大家电、图书、超市、服装与生鲜等领域的全品类扩张,还建立起了中国电商企业中最强大的自有仓储物流体系。凭借丰富、低价的商品与自有物流带来的优质配送体验,京东不仅相继打败了新蛋、卓越、当当、苏宁与国美等众多竞争对手,还成功抵御了这次宏观环境风险的冲击。正如刘强东所说,“用今天的亏损换来明天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
另外,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用户的交易场景之争。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商业零售行业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早期的商品短缺进入到商品过剩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时间宝贵,对商品价格不敏感,对商品的品牌、品质与品位有了较高的需求。这些消费者没有时间与精力在淘宝平台海量的商品中去精挑细选与比价,更不会去拼多多平台上去砍价与拼团,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可信任的平台上,商品有品质保证,配送及时,售后有保障,以帮助他们解决选择性障碍。那么,在这些广大用户的交易场景下,京东便成为当仁不让的首选平台。
3
大象转身盈利能力曾是京东广受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2017财年,京东全年实现50亿元净利润,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
2018年高达17000亿的商品交易规模,更是让京东具备了与上游供应商充分议价的能力,不仅能够拿到独家、低价的货源,还可以获得延长付款周期等多种有利条件,京东只需在供应链、营销与技术投入上有所控制,便可能获得巨额的利润。但京东选择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会进入利润收割期,而是会继续采取进攻战略,把大量现金源源不断的投入到业务中去攻城略地,扩大市场份额,加固企业的护城河。
就在2018年12月21日,京东宣布了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与2018年年初的组织调整相比,京东这次最大的改变在于将大快消事业群进行拆分。大快消事业群中的消费品零售事业部与3C家电合并成为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保留,新成立生活服务事业群。另外,大快消事业群中的生鲜事业部与7FRESH合并,大快消事业群中的新通路事业部独立,新成立拼购事业部。
战略决定组织,在京东这次组织调整背后是京东一如既往的进攻战略。
其中,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主要聚焦提升自营品类的核心竞争力,自营品类是京东商城的起家业务,也是立足之本,其将承担起保卫京东大本营的重任。
虽然京东自营品类“正品、低价、配送快捷”的口碑深入人心,但自营模式存在的瓶颈是很难快速覆盖更多的品类与SKU,尤其是非标准化的产品。吸引商家入驻的POP平台则能大大丰富京东商城的商品品类与SKU数量,解决用户的长尾需求。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则是专注于以POP开放平台为主的品类发展,主要包含时尚、美妆、TOPLIFE等业务,将在女性消费者与时尚美妆领域,承担起进攻阿里巴巴传统优势业务的任务。
成立生活服务事业群,京东则是为了开拓生活服务类业务及虚拟业务为主的品类发展。随着实物电商与生活服务电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生活服务电商这个领域也开始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必争之地,目前,阿里巴巴与美团点评在这个领域都布局较深,京东也必须迎头赶上。新通路事业部和拼购事业部,则是京东在遇到用户与流量增长瓶颈情况下,在社交网络领域与下沉市场进行的新探索尝试。
目前,京东集团的现金储备丰富,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现金储备高达429亿元,企业的经营现金流状况也良好,这给了京东商城继续保持进攻态势的底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2018年年中以5.5亿美元现金投资京东集团,占京东1%的股权。根据京东集团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除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作为京东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是其第一大股东,沃尔玛是其第三大股东。京东不仅拥有腾讯、沃尔玛与谷歌这样全球最豪华的战略投资者阵容,其还与这些投资者形成了紧密合作的联盟体,在战略行动上保持着高度一致,并向京东开放最核心的资源支持。由此,京东的战略价值可见一斑。
4
抄底京东虽然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与苏宁易购之外,2018年中国的电商市场还涌现出网易严选、云集、小红书、贝店与环球捕手等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新型电商企业,但受商业模式的限制,这些企业都很难突破千亿人民币的商品交易规模,在商业模式不能进行较大程度进化的情况下,注定只能作为小而美的电商企业存在。
从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格局来说,目前中国的电商市场依旧是阿里、京东两强争霸的世界,除了遥遥领先的交易规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早已围绕电商主业构建起了自己的商业生态。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菜鸟物流与阿里云,京东旗下的京东数科与京东物流,这都是电商行业后来者很难赶超的优势。
多年深挖的护城河,积极进取的竞争战略,较大成长空间的发展前景,重磅战略投资者的加持,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来看,京东的未来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历史经验证明,当突遭“黑天鹅”事件的企业,一旦在挺过最危险的时刻后,往往意味着新机会的来临。随着美国资本逐渐趋于平稳,京东也有可能在2019年迎来真实价值的回归。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此时抄底买入京东,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