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为什么是中影发起的?| 喇培康专访

《流浪地球》为什么是中影发起的?| 喇培康专访

国有电影公司中影股份的一把手喇培康一般不接受采访,但最近有点兴奋自豪的他,准备为自家发起并第一出品的《流浪地球》破个例。

就在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专访的前一天,在位于北展北街的中影股份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针对《流浪地球》的研讨会,与会的知名学者、编剧都很激动,喇培康也不例外,他甚至还一改以往严肃儒雅的面貌,发挥幽默的本性,感谢起了三个男人,“首先要感谢刘慈欣,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还要感谢郭帆,感谢才华横溢的他,愿意忍受四年的清苦,还要感谢吴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曾为《三体》系列作序称,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水平。这句评价的语境是,很长时间内,科幻题材在文学领域都是边缘化的,一度以儿童科普的角色被认知。在电影领域,科幻题材更稀缺,工业化大制作更是从未有过。

而当央媒甚至国家官员纷纷为《流浪地球》点赞时,这部被导演自称为“小破球”的电影就已经和官方意识形态、主流话语耦合了。这并不意外。作为国有企业,中影为《流浪地球》立项时便有抢占“未来叙事”的使命感:“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老说要打造电影大国,特别是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没有科幻片肯定不行。”喇培康在研讨会上也表示,《流浪地球》“符合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而且是“中国人带领全人类共同拯救地球”。

作为一家国有电影公司,喇培康也把中影形容为一台生产中国电影的机器,而《流浪地球》正是这台机器敢于尝试新类型的必然结果。“民营公司不做,如果中影再不做的话,那中国就真的没有了,中影在这方面必须要带头,要敢为天下先!”

《流浪地球》在中影绿灯委员会获全票通过

中影是《流浪地球》发起人。

这个项目的第一次亮相,是喇培康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的2014年,在这一年的年底,中影股份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一口气公布了要拍摄的24部电影片单。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还非常流行的青春片,多达七部。包括《流浪地球》在内的刘慈欣三部作品作为科幻题材位列其中,但除了片名没有公布任何信息,眼尖的媒体还是把这一信息放到标题里报道了出来。

为什么要启动科幻项目,喇培康解释当时的理由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老说要打造电影大国,特别是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没有科幻片肯定不行。”在研讨会上,喇培康透露,2012年买下三部科幻作品版权后,中影股份的策划部立即就对科幻题材进行策划,涉及到科幻片的预期规模、合作、市场空间等等。

但具体要怎么做,当时其实并没有想清楚,一度确实也接触了一些国际上的大导演,聊了一圈后发现,大导演们很忙,档期都排到两三年后了,而且《流浪地球》这么一个中国故事,找老外拍未必合适。

喇培康说,幸运的是,在国内找导演,第一个就找的郭帆,那时的郭帆,已经为科幻电影准备多年,拍摄一部科幻电影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中影制片公司跟郭帆接触了几次之后,觉得郭帆的想法和中影的目标非常对路,赶紧跟喇培康汇报。后来制片公司的人又把郭帆团队在影片准备阶段对故事创作的想法,在中影15个人组成的绿灯委员会宣讲一遍,结果获得了全票通过。

确定导演以后,由郭帆主导又把故事大纲、剧本写了出来,时间到了2017年,需要出品方一起联合投资的时候,北京文化进来了,而北京文化正是郭帆推荐的。喇培康透露,之所以选择北京文化,是感觉这家公司比较靠谱,“我们在签订正式协议之前也沟通过几次,感觉非常不错。”

具体的分工非常明确,中影跟北京文化是两家主投公司,同时定下来由北京文化负责承制,但实际上真正承制的是郭帆团队,因为郭帆背后是北京文化,所以干脆由北京文化承制,“说好总投资多少钱,两家的份额是多少。”

在拍摄期间喇培康多次进组关注影片进度,影片2017年5月开机,在青岛拍摄了100多天,之后又进入紧张的后期,到了2018年下半年才最终完成,顺利赶上了今年春节档。

“这部片子要赔了,给我个人带来什么影响我不管不顾,但是我也会认为中影制片公司完成任务了,因为填补了中国科幻市场的一个空白。”喇培康讲道。

因为是一部之前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前期的预售成绩并不理想,排片也一直在第二阵容,保留了10%出头的排片量。

作为院线老大哥的中影股份对这部影片非常上心,甚至还给中影的院线下发了发行通知,希望能够在排片上倾斜,支持这部中国科幻的拓荒之作。同时,喇培康还有中影股份的多位高管还飞赴新疆、广州去游说当地影院支持排片。“我们反正使出了浑身解数,就为了推广这个片子,也逼急了,该亲自出马就要亲自出马。”

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有机会尝试新类型

“要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创造了机遇,是国家推动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给予了平台。”喇培康在《流浪地球》研讨会上透露,在青岛拍摄期间,主管电影的两位副部长曾专程前往探班。“《流浪地球》的胜利是出品方与宣发方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体制的胜利。”

喇培康给予《流浪地球》极高的赞誉,他认为这部影片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而且,接下来中影还有《上海堡垒》、《希望岛》两部科幻电影即将上映。喇培康已经看了《希望岛》的样片,他非常满意,“故事内容也是中国人拯救地球,但是呈现方式和故事讲述方式跟《流浪地球》很不一样。”他相信,这两部作品也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

从开发《流浪地球》到现在又连续推出两部科幻电影,中影股份的电影布局看起来跟一般民营公司不太一样,它的出发点不只是商业考量。

喇培康把中影形容为一台生产中国电影的机器,这台机器每年都差不多要投资十部影片,有的时候达到二十部,“这是中影的常规工作。”

目前中影有四家制片公司,分别生产故事片、动画片、电视剧、网剧网大,其中又以生产故事片的制片公司影响力最大。

事实上,中影股份作为国有电影制片厂改制上市的第一例,其贡献营收最多的业务并不在影视制作,而是发行。目前,作为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中影的发行业务很有保障。

不少券商机构预计,2019年是进口片大年,低基数效应下,中影的进口片发行业务还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而影视制片制作业务的占比多年来未发生太大变动。

喇培康透露,中影多年来奉行的是多样化、多题材、多量级的生产制片原则,所以观众在中影的片单里,既可以看到《建军大业》这样的主旋律战争大片,也可以看到一些古装青春题材,而这次《流浪地球》的出现,正是中影摸索多样化、多题材策略下的成果。

可以看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中影不像民营企业那样一切都是出于商业目的,奔着票房目标去的。而强大的发行业务作为现金流的有力支持,能够允许中影做更多元的尝试。

中影的很多投资项目可能是一些重大历史节点上出于宣布需要推出来的,比如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系列,但正是因为没有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中影才更有机会去开拓一些新类型,比如之前的《狼图腾》、《致青春》都是在冒险大片、青春片等类型上取得突破的作品,此次《流浪地球》也不例外。“民营公司不做,如果中影再不做的话,那中国就真的没有了,中影在这方面必须要带头,要敢为天下先!”

喇培康说,他当初让这个项目上马的时候,就不怕它亏钱,《流浪地球》实际上投资成本并不低,而且中间两度超支,喇培康从来没有批评过郭帆,“这个还真不能怪团队,他们没有经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超支的时候,中影还破例给这个项目开了第二轮投票绿灯会,认真分析了一番为什么会超支,最终还是决定追加投资。

这个春节档,中影股份其实还是另外一部影片《新喜剧之王》的第一投资方,喇培康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笑中有泪”。他说,参与出品,首先是看中了这部影片的市场,而且实际上中影跟周星驰关系非常好,从《美人鱼》到《西游伏妖篇》中影一直都参与投资。

喇培康透露,除了《流浪地球》,接下来2019年还有《最好的我们》、《动物出击》等多部中影出品影片跟观众见面。

中影股份在中国电影产业的位置

“《流浪地球》正在冲刺的并不是终点线,而是起跑线,身后是更多的科幻电影项目,重视效电影项目。只有足够数量的项目,才能逐渐积累产业经验,构建电影工业的‘基础设施’,这也是中影股份当年启动《流浪地球》项目的初心和憧憬。”喇培康讲道。

中影股份在中国电影产业当中,可能是一家非常特殊的公司,跟很多投资制片型民营电影公司不一样,已经在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的这家国字号企业,业务板块多元,背靠国家政策,实力雄厚。其中主要分为电影发行、放映、制片、影视服务四大板块,作为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发行业务一直是中影营收的最大来源。

其次是中影的放映业务,目前中影旗下有七条院线,其中中影数字由中影股份百分之百控股,旗下影院近900家,去年票房收入排在全国前五。长期跟上海联和争夺第三的中影南方也是中影的控股院线。除此之外,中影股份也都是旗下其他院线的控股或最大股东,拥有话语权,这些院线的票房在全国院线中也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七条院线覆盖的电影院占整个中国影厅银幕数的28%左右。”喇培康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

中影旗下自建影院目前有140家左右,加上7条院线,中影在放映端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整合优势,“这次的《流浪地球》,我们会动员我们所有的力量,140家电影院和院线覆盖的所有电影院,动员他们以最高的排片量来支持,这就是中影的产业链互动关系。”

中影在制片和影视服务领域,同样打下了非常强大的基础,位于怀柔的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于2008年,占地800多亩,是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有16个摄影棚,包括了后期制作、前期置景等产业专业人才,也是我国首个国际化新一代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

中国电影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建设依靠自身还陷于生存危机里的民营企业发展会非常缓慢,非常需要中影这样的国有企业。喇培康说,接下来还会对基地进一步完善,强化,更新装备、培训人才,同时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以保持我们这个基地起码中国第一,甚至亚洲一流,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

喇培康非常自信的说,目前,包括制景、后期等业务中影数字制作基地都是全国最好的,已经引来了一些知名的民营影视基地高薪挖人。实际上,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采访中也发现,《流浪地球》后期的很多特效团队,最早也都来自中影,他们很多人都是因为参与了《狼图腾》这样的影片才踏上特效创作道路。

中国电影发展到了今天,整个市场做到了600亿票房,而中国市场要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单一市场,还需要整个产业提高产能,尤其是生产工业大片的能力。《流浪地球》打赢了迈向这个目标的第一仗,中国电影要补足自己电影工业基础薄弱的短板,不断创造出更多爆款大片,中影股份在产业布局还有资本实力上都不容小觑,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缺席。

*本文作者娱乐资本论,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