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谁的红利,谁的盛宴?

科创板,谁的红利,谁的盛宴?

科创板推出未必就会如大多数人所料的,大幅地提升科创公司的估值并且让这估值水平持续。即便现在基本可以断定,科创板推出后迎来一轮暴炒,会是大概率的事。

很多聪明的投资者,早已分享到科创板的预期红利了。

科创板已是箭在弦上。

但其50万资产和2年证券交易经验的门槛,让不少投资者觉得自己被关在了门外,甚至心生了不能分享时代红利和盛宴的遗憾。

不能直接参与科创板,就是不能分享红利和盛宴吗?事实并非如此。

科创板,谁的红利,谁的盛宴?

开门见山地说,这是每个人的新时代红利,也是最终会造福每个人的新时代盛宴。

它的推出,是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安排。它的意义,不只在于为科创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生态系统,更在于它是一个时代分水的风向标:

中国经济将从此更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时代分水带来的改变,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长远而全局的影响,自然也将影响到每一个人,但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本文要探讨的,还是股民投资者如何在二级市场把握科创板的机会,而且侧重点在:

不能直接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投资者,如何把握科创板的红利与机会。

大致上,科创板会带来一个重大的改变:

提升中国市场对科创类企业的重视度并对科创类企业重新估值,更严格地说,是将推动整个资本市场重新发现和定义科创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创板首先是科创企业的红利,也是科创企业及其相关者的盛宴。

长期以来,中国科创公司大多都是走的海外科创公司的道路,也基本都在海外上市,海外市场对科创公司的估值也因此成为中国市场对科创公司的估值参考。

但因市场毕竟不同,尤其是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和风格不同,这种参考往往也只是被有心人用来丰富想象力和故事。

从目前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看,科创板推出后,或将走出独立于海外市场估值水准的行情,而这行情一旦形成,将有很大可能倒灌到科创板之外,给目前已在A股主板、创业板上市的有关公司带来价值重估。

众多被挡在科创板门外的投资者,也就因此有了间接参与科创板的机会。而这种间接参与可能得到的机会,甚至可以比直接参与还要来得更大,更有确定性。

投资者可间接参与科创板的机会很多,但大致在以下几个层面。

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式是,购买相关基金。上交所透露,将积极推动基金公司发行一批主要投资科创板的公募基金产品,而目前可投资A股的公募基金,也都可投资科创板股票。

这不是一个难度系数大的活儿。

其次,也是市场已有广泛共识的方式是:投资入股了科创板拟上市公司的A股已上市公司。其投资逻辑是,一旦这些公司入股的拟上市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其估值将因其入股科创板公司的市值变化而变化。

举个例子,上海新昇半导体就被认为是有望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而创业板已上市公司上海新阳则持有新昇半导体27.56%的股权。如果新昇半导体上市,其市值被推高,上海新阳因此水涨船高,也是大概率的事。

事实上,市场早已在按此预期对上海新阳价值发现与定义了。

而类似的例子,当然不只上海新阳一家。

再次,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会带动跟这些公司技术或业务类似,并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价值重估。

举个例子。

如果一家以人工智能韭菜收割机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并被做到了200亿市值,而A股已经有一家同样业务并在技术和业务上不比这家科创公司差的公司上市了,但其市值才100亿,机会便出现了:

这家A股已上市公司可能会被按照200亿市值类比,进而成为价值洼地。

当然,也不排除,那家科创板的公司会在被短期爆炒后,参照这家A股价值回归。

这样的机会,或者风险,在优先登陆科创板的七大领域、三类企业中,也不是个案的存在,如果投资者能独具慧眼发现独特的机会,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

另外,还有其他层面联动的。

比如,某家公司科创板上市后会快速发展,而它刚好是某家A股公司重要的业务伙伴,或者某家A股公司刚好是它重要的供应商,其发展或许能带动这家A股公司的业绩变化,进而产生联动效应。

比如,科创板会带动券商等在掘金者背后卖水的公司业务增长,但这些也不是重点。

在上述机会中,真正值得相对专业一点的投资者关注的,应该是估值联动产生的机会。比如,我本人就非常看好已上市医药公司可能存在的机会。

此次科创板的一个大突破是:放宽了医药行业企业上市条件,只要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即使没有盈利,也可申请上市。

这就是说,医药公司进入二期临床的核心产品可以被估值并变成市值了。

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中国医药研发一直是个巨大的短板,以至于至今没有真正诞生出一款世界性的重磅新药(年销售额可超过10亿美元),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资金的支持。

但这些年,伴随中国医药企业实力的提升,医药研发从化学药物转向生物医药新跑道,以及国家也从多个层面不断加码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中国的新药研发开始活跃,越来越多人才物力投入到新药研发,也有越来越项目出来。

背靠巨大本土市场,甩掉历史包袱,在生物医药新跑道与外国公司齐步跑,也让中国新药研发成为一个前景不可估量的机会。

甚至可以说,未来A股最有可能暴富的机会就是,你看好某家还处于青苗期的医药公司,并押注了,而它在未来5年或者10年,成为了10年10倍,甚至百倍的行业巨头。就像,你当初押准了阿里或者腾讯。

科创板对医药企业的无盈利上市安排,有望让前景加速变成现实。对医药类公司有兴趣和远见的投资者,也将因此可得到一个重新发现的机会。

甚至是很大的机会。

还是举个例子。

假定某家既没成熟产品、也没营收、更没利润的医药公司,凭借某款临床二期的新药项目就在科创板上市,并且赢得了假定200亿的市值。

而已在A股上市的某家医药公司,不但有成熟产品、相当的营收和利润,还拥有比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更具确定性和市场前景的临床新药储备,但它的市值却才不到200亿。那么机会也就出现了:市场或许参考这家科创公司的市值认为,这家A股已上市公司至少值300亿市值,并且将它做到300亿。

在海外市场,无盈利但高估值医药公司不在少数。

比如,国内创新药龙头,一直烧钱研发并持续亏损的百济神州在海外上市后,两年内股价从24美元上涨至最高220美元,市值则近百亿美元。

而A股不少手握重量级研发项目的上市医药公司,却长期被传统的估值模式束缚,没有真正体现出研发潜力和储备项目的价值。

比如,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并且已靠此药物获得超过12亿年营收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贝达药业,其另一款抗肺癌新药盐酸恩莎替尼,也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优先审评品种,而在这两款成熟产品之外,贝达药业还拥有超过20项抗癌药物在研储备。

但目前,贝达药业的市值还不到200亿人民币。一旦科创板出现一家靶向抗癌药物的公司并被释放出在研项目的价值,贝达的价值也就有望得到重估。

而在整个A股上市公司中,具有这种新药研发项目价值释放潜力的医药公司,也不止只是贝达药业一家。

很多聪明的投资者,其实早已围绕科创板在A股已上市公司展开了“围猎”,并且分享到科创板的预期红利了。

但无论是已经分享到的,还是本文所探讨的,更多都是带有投机心态的短期逻辑。长期来看,科创板真正的投资价值,还是在于对价值的长期投资。

这也才是投资者真正的长远机会,是科创板真正给投资者的红利和盛宴:发现可能成为伟大公司的标的,坚定地持有它,等到它的伟大变成现实。

跟任何机会一样,科创板的机会背后,也同样伴随着风险,尤其是指望靠估值差异来套利,风险也就更大。

包括公司价值的重估,一旦科创板新挂牌公司与A股已上市公司出现巨大的估值差异,到底谁会修正谁,其实也很难确定。

甚至,A公司的各方面都长期优于B公司,但B公司的市值就是长期高于A公司,这种现象也是长期的存在,不服都不行。

即便在价值投资的市场,价值也不会绝对地实时反应到股价上。

另外要特别小心的是,科创板推出未必就会如大多数人所料的,大幅地提升科创公司的估值并且让这估值水平持续。即便现在基本可以断定,科创板推出后迎来一轮暴炒,会是大概率的事。

或许是出于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大多数A股科技公司的估值事实上都经比海外市场高(个别医药公司除外,这也是特别强调医药公司值得重点看的原因),甚至高很多,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千方百计闹回归的重要原因。

所以,也不排除,短期的市场炒作之后,无论科创板,还是整个A股,都会因为科创公司标的不再那么稀缺,而整体估值降温,价值回归。

而所谓的利空出尽就是利好,利好出尽就是利空,以及何为利好出尽,何为利空出尽,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是需要审慎,至少一半清醒再一半醉的。

所以,即便是可以直接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投资者,也都应头脑清醒,甚至火眼金睛,做足研究与功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然后:投资依然须谨慎。

落笔之前,看到李嘉诚先生的两句话,并且觉得以这两句话来结尾这篇文章的探讨,很是贴切,也算是与您共勉:

“对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

“驾浪者的基本功,时时刻刻要灵敏、快知快明,要有独立思考悟力、能运用想象,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

*本文作者华商韬略,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