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上阵,老牌TCL要打数字化的反击战

轻装上阵,老牌TCL要打数字化的反击战

2019-03-07 18:04亿欧 合作伙伴
从多元化发展到业务聚焦,重组后的TCL可谓是轻装启航。

从磁带大王,电话大王再到彩电大王,总部位于广东惠州的TCL,自1981年创立以来,历经了家电市场的变迁,近些年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TCL集团整体营收达525.24亿元,其中海外营收占比达46.95%。同年12月,TCL集团公布了庞大的资产重组方案,将以47.6亿元的价格将旗下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转出,公司由过往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与智能终端产业三大主业,变更为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

今年1月,TCL集团召开股东大会,14项资产重组方案的议案全部通过。在新的重组方式下,从高度多元化到战略聚焦,精简了业务和架构的TCL集团可谓是轻装上阵

潮起潮落,四次主营业务转型

让我们先将目光转向喇叭裤风靡全大街的80年代,收音机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家庭娱乐工具。TCL的前身TTK就是凭借生产收音机里的磁带做成了不小的生意。

Digital Music News 曾统计,1983年至1990年间,磁带是市场份额最高的音乐载体,巅峰时期占据了55.3%的市场份额。

1984年,TTK的年销量甚至达到了1400万盒。

直到1984年末,中英发布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将于1997年正式回归。TTK的港方股东翁耀明决定退出TTK并移民海外。第二年,李东生前往香港开设办事处,全权负责公司在香港地区的原材料采购与外销,以弥补股东撤资带来的业绩空白。

这个时候,单靠销售磁带已经不足以撑起TTK的业务了,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成为整个集团亟待解决的事情。此时,身在香港的李东生敏锐地捕捉到了录音电话机的商机,大肆进军电话行业,成功让TCL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1985年9月,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便是电话机的生产与销售。1989年,TCL电话机已超千万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电话厂商。

1993年,在通讯业务发展顺利的TCL在深圳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通讯终端产品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TCL集团正式成立,并将下属分公司重新整合,成立TCL电子集团、通讯集团和云天集团,分管总集团的电子工业、通讯业和土地资产。

此后,李东生走马上任,接下了TCL电子,并将目光聚焦在彩电上。

1995年,TCL签下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刘晓庆作为代言人,月销售额从最多8000万,飙升至年底的1.8亿元,打响了TCL在家电行业的第一场战。1998年,TCL开始疯狂进行销售网络的重新建设,仅用一年的时间便建成了1万个销售点。

自此,TCL彩电业务全面翻身,重组后赴香港成功上市。

兴许是受此前产品单一化的影响,TCL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多元化征程。除了大众熟知的彩电外,TCL逐布将产品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智能健康电器、液晶面板,业务覆盖金融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销售及物流服务以及投资与创投领域。

2004年,在国际化的扩张道路中,TCL通讯斥巨资先后完成了对彩电巨头法国汤姆逊公司的收购、阿尔卡特公司手机业务的并购。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上有国际手机品牌强势入驻国内,下有大量泛滥的山寨手机,国内手机市场遭遇了价格战。加上对彩电业技术判断失误,TCL 终在电视和手机两条线上,先后陷入了僵局,亏损及其严重。

直到2009年,从海外收购失利中复苏的TCL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挥师进军面板行业,投资数百亿元的华星光电项目正式上马。

TCL在面板行业的重大布局

目前,华星光电在TCL集团中的地位也在逐年攀升,并最终成为了TCL第四次转身的核心。

业务精简,轻装上阵

在过去两年的财报中,TCL都在强调集团的“7+3+1”战略。旗下分别为7大产业业务:多媒体电子、TCL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部品及材料业务群;3大服务业务: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事业本部、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TCL金融控股集团;再加上创投及投资业务群。

然而,分析以往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TCL集团早就开始依赖华星光电贡献主要利润。曾经赖以为生的消费电子、家电和通讯业务等智能终端业务增长乏力,正在拖累集团整体业绩。

2015-2017TCL各项业务销售占比

毫无疑问,TCL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来源将主要来自华星光电,而华星光电此前寻求上市频频受阻,自然需要采取新的措施。

2018年12月8日,TCL集团公布了庞大的资产重组方案,大刀阔斧地简化上市主体的业务架构。

然而,重组方案一出,市场轰动。

深交所发函,从出售资产必要性,再到标的评估定价等共计31个问题向TCL发问,想确认交易是否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12月21日晚间,针对深交所的问题,TCL答复了200多页。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次的重组对具有多重业务的TCL而言,摇身一变成为了具备半导体属性的高科技企业,这将有助于提高TCL的估值。

其实从其它几项业务的业绩来看,抛弃这一个个累赘似乎也是合理之举。

据年报显示,华星光电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121.44亿元,净利润为12.18亿元,净利润率为9.99%;而包括电视、手机等终端业务的TCL实业,同期净利润为0.26亿元,净利润率仅为0.10%。TCL也称,重组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净利润率大幅提升,2017年从3.17%提升至10.5%,2018年1~6月从3.32%提升至7.36%。

如今,在家电市场日益疲软的情况下,精简业务架构的TCL,在进行新技术的布局时或许也会更加顺畅。

战略聚焦,数字化转型是关键

2018年工业通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17年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32.9%,同比名义增长超过了20.3%。这组数据实际上也表明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高增长的趋势。

如今,传统行业纷纷“触网”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可谓是大势所趋。

然而,国内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成长迅猛,但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其业务特性导致其数字化转型经验相对不足。这些企业极少拥有完善统一的底层工控自动化、工业通讯等管理标准的现有工厂,面临着IT底层架构混乱,IT技能老化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时候,更需要一批龙头企业去带领产业的发展。

此时,凭借在生产制造和通讯行业累积的经验,TCL拥有了走向数字化的基础。

从上文图表中可以了解到,TCL过去几年在面板行业花费巨大,然而面板产业似乎存在着一种“不扩张就灭亡”的规律,即企业所产生的利润需要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代的产品升级中。可以肯定的是,精简业务后的TCL在面板产业的投资只会多不会少。

目前,TCL的智能化工厂运用了数字双胞胎技术,进行物理工厂和数字工厂的打通,实现了生产前的预演、生产中监控诊断再到生产后的评估优化。从这个角度去看,数字化的改造也将有利于TCL达到更高的良品率,从主营业务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此前错判过行业趋势的TCL而言,捉住这一波趋势至关重要。在践行数字化改造的道路上,由TCL集团内部孵化的子公司格创东智于去年7份正式成立,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挖掘。

集合IT资源,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据公开资料显示,格创东智整合了TCL各产业IT人员及IT资源,一方面服务于TCL集团的各个业务,成为集团的IT服务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双中心;另一方面对外服务,输出TCL智能制造的成果。

与海尔、富士康所走的路径不同,格创东智并不做底层平台,而是把重点放在智能制造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包括预测性维护、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等IT解决方案。

然而,对于TCL而言,目前主要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进行多套系统的打通,例如,IT部门只能做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和系统建设,OT团队只能依靠人工经验和传统的统计学去做分析。需要将现有的IT团队与OT团队的融合,量化和标准化具体的流程工艺,把OT技术转换成IT信息。

二是需要解决大量过程数据、设备制程参数、环境参数的采集问题,毕竟IT系统摆在那里并不会凭空产生任何生产数据。

当然,或许是因为格创东智成立的时间还很短,TCL践行数字化的道路落后于海尔、美的等同行,但这家老牌企业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卖彩电的小子了。

今年两会期间,TCL集团的掌门人李东生在现场透露了TCL未来的投资规划,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800亿在半导体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制造领域,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纵观历史,伟大的企业都会经历过低谷和高峰,这些巨头在创新上也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TCL能否在产业的更迭中持续性保持竞争力,让我们静观其变。

*本文作者赖燕芳,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