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是我对程序员说的,而是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里面吴非对苏明哲说的。程序员的中年危机、原生家庭矛盾、重男轻女观念,这些都是这部剧最近引起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部开播才满一周的剧,能够多次登上热搜排行榜第一,这部剧靠的是对时下传播热点的精准命中。而背后操刀这一切的人,除了出品方正午阳光以外,便是其原著作者:阿耐。
阿耐(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个弃政从商并经商多年的创作者,阿耐对于读者/观众的情绪点把握得非常准确,其作品中揭露了很多与大众情绪紧密贴合的社会问题。
而《都挺好》这部剧更是直击原生家庭这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一下子撕开了中国式家庭最后的面具,让那些以爱为名的亲情绑架最后都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01 《都挺好》的靶点
阿耐,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谈及她的作品,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说过。目前正在热播的《都挺好》,以及此前爆红的《欢乐颂》系列和《大江大河》都是出自她的手笔。
2018年12月20日,在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热播期间,随着剧情中宋运萍的下线,追剧的观众们纷纷表示要给编剧寄刀片,顺便还把这个话题顶上了热搜。而作为电视剧的原著作者,作家阿耐在微博写道:虽然小说影视化已经加重婆媳等的权重,但这个热评出现的时机跟小说连载时的评论峰值点依旧差不多。
众生皆是池中物,在阿耐敏锐的商业和人性嗅觉面前,我们就像是被营造的靶点。而《都挺好》的红火,演的恰好是一出“百步穿杨”的好戏。所以不论观众的情绪火山如何激烈,对于阿耐这个始作俑者来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那么《都挺好》的靶点究竟是什么?
看见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重男轻女”,“妈宝啃老”甚至是大裁员背景下的“程序员中年危机”,但其实它的核心聚焦点还是在四个字: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的大框架之下,《都挺好》才又包含了刚才提到的重男轻女观念、妈宝男现象、啃老文化、程序员中年危机等思想的讨论。而幕后的阿耐就像渔民捕鱼一样,大网先下去捞一波,将主要受众给框住了,然而再针对漏网之鱼各个追击。
原生家庭,提到这四个字,很多人都会有一些不太好的联想,在知乎搜索关键词“原生家庭”,出来的几乎全是血淋淋的反面案例。“原生家庭”作为一个传播热词,从最初被关注和讨论开始,就包含了种种负面情绪在内。
而姚晨在这部剧中所饰演的角色苏明玉,正好就是一个饱受原生家庭残害的女性。《都挺好》的靶点,从苏明玉的个人经历中其实就已经展露无疑。
从小到大,苏母就对苏明玉和她的两个哥哥区别对待,两者之间甚至是天壤之别。
对于大儿子苏明哲,苏母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去美国留学,甚至不惜为此卖掉属于苏明玉的那间房;而对于苏明玉,和大哥一样考上了清华,她却只能被迫去读一个“省钱”的免费师范大学。
更离谱的是苏母对于二儿子苏明成的偏袒,不仅为了给他筹钱买婚房又卖了一间房,而且还私下将家里的积蓄私都悄悄给了二儿子挥霍。相比较之下,苏明玉高考复习期间还得给苏明成洗衣服,甚至只能和爸妈睡一间房。
面对这样一个矛盾重重而又支离破碎的家庭,苏明玉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逃到一个不相干的角落。但是时隔十年,由于苏母的突然去世,好不容易逃出去的苏明玉就像绑在橡皮绳上的玩偶一样,又被狠狠地拉了回来。
原生家庭是这部剧最大的矛盾,但不是唯一的矛盾。在一团糟的原生家庭这个大背景之下,父子之间的矛盾、兄弟姐妹的矛盾、夫妻矛盾以及回忆线中的母女矛盾交替进行。
先天残疾的原生家庭、矛盾重重的剧情冲突、以及性格充满缺陷的神经质角色,通过这些要素的累积,阿耐牢牢地抓住了观众内心最敏感的情绪点,让追剧党们纷纷“欲罢不能”地痛并快乐着。“不完美”,成为了阿耐这部剧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02 阿耐的“不完美”法则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玉因缺而为玦。在现实生活中,事事皆有缺憾,但是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往往喜欢追求完美。
但是盛极必衰,月满则亏,如今不少观众已经厌恶了非黑即白的角色塑造模式。所以在《都挺好》这部剧里,所有的人物,都因其不完美而真实。
在《都挺好》剧情的一开始,我们认识了冷漠无情,亲妈死了不掉一滴泪的小女儿;懦弱无能,老伴去世终于庆幸不再被管教的老父亲;妈宝啃老,压榨父母血汗钱还喜欢欺负妹妹的二儿子。
而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我们还见识了重男轻女,而且强势又偏心的老母亲;心比天高,光会打嘴炮能力却非常弱鸡的大儿子。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剧里的人物,那就是一家人都是神经病。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由的恨,正如《都挺好》里面所反映的那般,所有的不完美都有其背后的雏形。造就这一切的,无非是一个扭曲的原生家庭。
家庭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恰巧家庭和睦,或许答案是爱的港湾;但是如果你的家庭里面充斥着暴力、赌博和酒精,或许答案就是永远的梦魇。
但是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既不会像前者那样幸福美满,也不会像后者那样惨不忍睹。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就是充斥着被干涉与被剥夺的权利,以及一些避不开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
逃离原生家庭,几乎成为了近些年的主旋律,不少年轻人拼命漂在一线城市,背后的原因就是不想回家。而中国式的家庭悲剧,正是其背后的症结。
针对这些问题,以前的编剧和作家都很少去碰,毕竟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谁还愿意每天看个剧还那么糟心。但是阿耐不仅碰了,而且还将其搓烂了揉碎了喂给你。
没想到观众却惊呼一句:好吃。
是病得吃药,开药得有方。目前《都挺好》的剧情还处在一个“看病”的阶段,对于剧中抛出的最大问题:原生家庭的桎梏,阿耐还没有为观众开出那张属于自己的药方。
什么才是原生家庭的解?
“打断骨头连着筋”,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面,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宗亲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国人根本无法不逃离原生家庭的困境,即使逃离了,也得落个没良心白眼狼的骂名。
但是“血缘关系”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吗?既然性格相冲矛盾重重,为什么非得挤一块儿充当矛盾的导火索呢?
合不来,就放过彼此,这就是关于原生家庭的最优解。就像剧中的苏明玉那样,逃出了原生家庭的牢笼,你才能看见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剧中,为了戏剧冲突的推进,出走十年的苏明玉最终还是和原生家庭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瓜葛。但是在现实中,只要你有勇气快刀斩乱麻,没有人能拦得住你离去的步伐。
很多人追这部剧,正是因为其真实地击中了现实中某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靠的就是那种“不完美的真实”。也正因如此,在开始追剧以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这部剧如果是大团圆,那就反手打个一星。
或许正如某位网友所说:这一部剧,我不希望是大团圆,我可以选择放过自己,也可以选择原谅过去,但我做不到和好如初的大团圆,因为受过的伤,它永远都在。
《都挺好》会是俗套的大团圆结局吗?是,也不是。
对苏明玉来说,这就是属于她的大团圆,既放下了过去,也放过了彼此,毕竟伤她最深的那个人早已离去。但是没有原谅,伤疤也仍未抚平,这一切才是现实版本的最优解,而不是剧本式的完美大结局。
03 影子写手:阿耐
“能写出这么神经病的剧情,作者一定很神经病吧。”
作家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往往与抑郁、自杀、精神障碍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阿耐作为一个兼具商人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写作者,也同样有属于她的独特。例如,她喜欢写职场和商战,喜欢时代巨变的沧桑和小人物的挣扎,而这可能和阿耐神秘的个人经历有关。
在中国,作家主要分为两种两种,一种是镁光灯下的作家,喜欢四处开签售会做演讲上电视;另一种则是隐居文字底端的作家,藏于时代的阴影之下,不问世事。很明显,阿耐属于后者。
据网络上的资料显示,阿耐是60年代生人,既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也经历过弃政从商的身份巨变,现为浙江某民营企业高管。
在2016年《欢乐颂》热播期间,阿耐曾经接受过四川文艺出版社文字的一次采访,当时的专访文章里面特别提到,阿耐与出版方签订了20年的保密协议,旨在保护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经理的身份。尽管这个说法后来被阿耐在微博上予以了否认,但从种种传闻之间,其神秘的态势可见一斑。
从公开资料无法捕捉到真实的阿耐,但是从阿耐笔下的人物,或许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剖见她的原型。
也许是出于本能,阿耐笔下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均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并且在高端商务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这,或许才是阿耐本人更真实的人生画像。
即便有了这些模糊的框架,但是在时下的中国作家里面,能够做到像阿耐这般神秘的依旧不多。如果不是文章特别提到,恐怕有许多人压根想不到,《欢乐颂》、《大江大河》与《都挺好》竟是出自一人之手。
阿耐的神秘是全方位的。
2009年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原著小说《大江东去》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作为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小说作者,阿耐缺席了这场盛大的典礼。
而在她的个人微博简介上面则写着:不见网友、不接受采访、不面见合作者。单是这最后一条“不面见合作者”,就难倒了多少英雄汉,即便是同样不接受采访的海晏,也做不到这般决绝。
惯例总有被打破的时候,例如四川文艺出版社16年的那次专访。然而我翻遍那次采访的所有资料,却依旧只有文字,而没有任何一张照片。
总而言之,对外界而言,阿耐就像一个哑谜,藏在灰暗舞台后方的她就如同影子写手一般,既操控着自己的文字,也操控着读者/观众的情绪。
但其实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神秘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稀奇的反倒是最神秘的人,却做着最接地气儿的事。
所以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阿耐这个人,那就是“孤独的偷窥者”:她看似不在任何一处,但又像是无处不在。
如果只看其作品,你会觉得阿耐就像是你家隔壁热心的大姐,对你身边的家长里短了如指掌,如同半夜将耳朵贴你家卧室背面的偷窥者;但是细看其经历,你又会觉得她处处透着神秘,就像是一个远方的孤独行者,不仅不问世事,甚至应该不食人间烟火才对。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这矛盾重重的标签,又何来那矛盾重重的脑洞,往往矛盾的标签之下,反映的才是一个真实独立的个体。
剧本因其不完美而真实,人生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