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财报:五年之约,七年之痒

小米财报:五年之约,七年之痒

手机是更换频率较快的电子产品,而家电不是。按照小米对自己用户年轻化的定位,这批用户在成长之后可能不再为小米手机消费,但却是IoT家电的目标群体。

2013年12月12日晚,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董明珠立了一个赌局。

双方约定五年之内如果小米营业额能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输给雷军10亿,反之亦然。并邀请了同台的马云担保。

五年时光,稍纵即逝。

转眼到2019年3月19日,小米集团公布了上市首年的全年财报以及第四季度财报。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营收44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低于市场预估的462.4亿元人民币。该季度经调整利润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7%。

2018年全年,小米集团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

格力也在小米财报发布后迅速跟进,表示根据自己2018年业绩预告,全年营收将在2000亿元-2010亿元之间,领先于小米。

看起来是雷军输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格力电器营收达1200.3亿元;同年小米营收仅为265亿,按照营收增速来对比,小米要远超过格力。

2013-2014年度是雷军最春风得意的一年,这表现在小米成为一个行业中异类瞬间崛起。极高的销量增速让同行感到恐慌,加之雷军一直标榜着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有着无限的想象力。

友商人人都学小米,但人人都学不会小米。

当年周鸿祎仔细地研究过小米的商业模式,自诩为雷军以外第一个参透其秘密的人。他用8个字评价小米的成就:“没有对手,一骑绝尘。”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随后2015-2016两个“灾年”,小米进入至暗时刻。雷军事必躬亲的跳入产线里、供应链中、谈判桌上,把整个公司从衰退和涣散的边缘带了回来。

用一位小米高层的话来说就是“那两年的雷总是在开着飞机换发动机。”

进入2017年,小米从谷底回升。也是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小米的基调也定了下来,即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三驾马车。

而在小米成立初期,雷军提出的铁人三项是手机+MIUI+米聊。

几年过后,双翼已折,但从唯一一个保留项目来看,手机依然是小米的核心。

哪怕是在新的主要业务之下,AIot和互联网服务的还是基于手机的载体之上。

所以很难说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厂商还是互联网公司。当小米手机卖不动,其他两项也很难增长。与其说是三驾马车,不如说是一拖二更为合适。

看的出来小米也在大刀阔斧的推进。比如启用卢伟冰独立红米(Redmi)品牌,发力中低端市场;在海外市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推出特定产品线,积极布局。

但从总体层面思考,外界对于小米的想象力已经收缩在一个可期的范围内。这一年也表现在股价上,截止到3月20日,小米股价收盘时报为11.6元,距离最初上市前的每股16.8下跌近30%。

手机依旧是阵地

根据小米财报显示,智能手机部分收入仍是小米的营收主体,2018年全年手机收入为1138亿元,占总体营收的65%。

去年的这一数字是在800亿,占总营收70%。

虽然在手机部分的总体营收上涨了41%,但在营收占比上仅仅回落了5%。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根据财报显示,小米2018年度手机销量为1亿1千800万部,这一数字在排名全球第四。但根据第三方机构赛诺统计的数据显示小米在国内销量仅为4800万部左右,排名第六。

这说明虽然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米优势不再,虽然将主要增长点放在了海外。在财报中也显示,小米在海外总营收近700亿。

小米在国内的对手主要为OV、华为,在2015-2016两个年度折戟之后,小米在国内销量受到这三家的强烈冲击,爬升缓慢。

这其中包括过去小米引以为傲的MIUI优势不再,互联网服务也被二者迅速引进,并且OV在营销和线下布局,华为在自研上均要领先于小米。

2017年10月时,雷军曾立下军令状。号称要在18个季度之内重回国内第一,但看起来任重道远。

发力点只能在海外。

不过根据小米的布局版图显示,目前小米海外市场收入主要来自第三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还在,小米在国内主打性价比的套路可以复制在这些区域之上。

但国产厂商在海外的厮杀已经开始。

据《印度斯坦时报》2月12日报道,国际数据公司(IDC)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小米在印度占据28.9%的市场份额,韩国品牌三星以22.4%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Vivo以1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目前看似印度市场小米领跑,但不可忽视的是,OV、华为也开始了在印度的布局。

比如OPPO成立了子品牌realme,主推发展中国家;vivo新成立的性价比品牌iQOO也宣布要向海外进军;华为则是在基础层渗透,据了解印度运营商和华为在5G方面已经达成合作,未来华为很有可能会借此契机推广旗下手机。

如今国内厂商主要发力的地区(无论是印度还是印尼),都类似于五六年前的中国。年轻人口是国家的主力人群和消费目标群体,从人口基数到手机移动设备端的优势,红利都始终存在。

这也是国内厂商纷纷入局这些区域的原因之一。小米在高速发展之后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很可能在海外还会出现一遍。

能否守住在海外的优势,这是小米的第一个问题;另外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如何推广互联网服务和iot布局,这是第二个问题。

AIOT的困境

在IoT方面,根据小米财报数据,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收入为人民币438亿元,相较去年增长86.9%。

同时报告提到,2018年,小米大家电业务发展迅猛。报告期内,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为840万部,同比增长了225%。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拥有超过五个小米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约为230万名,环比增长16.2%,同比增长109%。

数据看上去非常乐观,但事实上在IoT方面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小米最初的IoT设想是以手机为切入口,这一点在而后来看似乎是不切合实际的。

手机是更换频率较快的电子产品,而家电不是。按照小米对自己用户年轻化的定位,这批用户在成长之后可能不再为小米手机消费,但却是IoT家电的目标群体。

IoT真正的入口智能音箱。

这一点从各个大厂之间的激烈战况就已经明了。而小米对比这些巨头而言差在了哪里?

答案不是产品,而是补贴和市场倾销能力。

以小爱同学和天猫精灵对比,小米299元的定价贴近成本,而天猫精灵可以补贴几百以不到百元的售价卖给用户。而后者无论是在电商还是线下渠道,都要优于小米。

只有以智能音箱作为端口之后,便利化的体验才会吸引用户不断购买周边设备,扩宽IoT的想象力。

另外,盯上这一块蛋糕的不止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这么简单。手机行业的同行也在纷纷发力。

2018年6月,华为正式发布了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以及华为HiLink生态品牌——华为智选,并宣布全面推行耀星计划,还设立DigiX创新工作室等。

7月,vivo、OPPO联合美的、TCL、科沃斯、极米科技等厂商成立IoT开放生态联盟。9月,vivo推出了自己的IoT产品Jovi物联,对60多家家电企业的主流产品进行了适配,未来一到两年将连接各个行业的主流设备。

在国产四大手机厂商之外,一加科技创始人、CEO刘作虎通过微博宣布:一加将从智能电视入手,投身互联网智能家居领域。三星也在今年公布了IoT战略愿景,不但旗下所有产品将于2020年之前接入物联网,还开启了“三星智家联合定制计划”与“三星智家生态伙伴计划”,为所有设备提供智能连接和安全解决方案。

结语

财报公布首日之后,小米股价并未如同预想保持着良好增长。截止3月20日港股收盘前,小米每股价格收于11.6元,下跌超过4%。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投资者对其态度,小米主要营收还是基于手机之上。另外两项虽然增速迅猛,但还不够维持小米的想象力。

并且雷军在致投资人的公开信中提到,2018年小⽶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为正,小于1%。

这意味着小米未来的两架马车还需提速,光靠现在的成绩似乎还很难证明自己。

不过雷军同时在信中也表示,在创办小米之初,自己就预计,小米模式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被大众接纳。

距离2011年成立,小米度过了完整的七年;距离雷军畅想的十五年,小米还有第二个七年要走。

*本文作者霍超,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剁椒娱投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