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里,他称“第一狂人”,没人敢称第二。
他一手创办的企业,稳居全球工程与建筑业私企第一,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这是他的底气。
在企业内部,他认为自己才是最牛的人,“我清楚自己不是一般的优秀,是非常的优秀。”“因为我很优秀,我的决策一般都是正确的,所以我的下属都爱听。”
在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有些难过,因为觉得自己也写了一手好文章,却被莫言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捷足先登了。因此,他决心向经济学奖冲刺。
在2005年,他还扬言要将自己的商学院在15年里,做到全球前5。
外界给他贴了个标签——“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但了解他的人,多少能体会到,他不是在说大话。
按他的解释,“我思想理念创新创造确实够超前,倒是成了狂。”
他就是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创始人,严介和。
1故意亏8万,赚回800万
“到现在为止,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事。”严介和说这话时,底气十足。
童年时,严介和家里穷得买块布都困难,他的鞋是用稻草、废麻袋编织的,一遇水便会受潮烂掉,因此每逢下雨他就赤脚。因为成分不好(其父曾是私塾老师),严介和上大学无望,在家乡的中学当起了教师。
但很快,严介和便显示出了经商头脑。
上世纪80年代初,他一边教书,一边发动全家编织草帽、斗笠和簸箕等,自产自销,一度积累了几十万资产,后来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损失巨大,反倒欠下8万。之后政策好转,他重操旧业,仅一年就还上了所有欠款。
后来,严介和因为超生,被迫下岗。没有退路的他,彻底放开手脚。
当时国有淮安水泥制品厂正招聘厂长,他赶去应聘,一举考了总分第一,并在任职后一个季度就把企业扭亏为盈。此后数年,政府聘请他执掌了淮安水泥制品厂、双沟酒厂等七家濒临破产的小国企,均扭亏为盈。
抢人生意的严介和,在领导一家机械制造厂时,还被几名暴徒痛打了一顿。严介和头顶有一块头皮没长头发,就是被人拔的。
不过那时,已经没人能阻止得了他。1992年,他带着借来的10万,在淮安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
一出手,他便剑走偏锋。
当时,大多数工程队都忙着到处拉盖楼的生意,严介和却盯上了由政府一手操办的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通过正常的途径,严介和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没机会。于是,他就跑去打听有没有别人不肯干的工程。当时南京市正在建设环城公路,果真有3个涵洞没人肯干,不过经层层转包已经是第五包了,要是接手的话至少要亏损5万元。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协议。
为了赶在春节前完工,严介和与他的手下人没日没夜地干,一直干到1993年大年初一凌晨才完工,然后大家一起开着拖拉机回老家过年。140天的工作量,他们只花了72天。春节后,工程指挥部领导和专家去工地验收项目,一检测,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这一单,严介和不止亏5万,而是亏了8万。他说,“既然赚不到钱总得赚个面子,要赔钱就赔到位。”
因为“亏5万不如亏8万”的壮举,严介和的公司从杂牌军一跃成为指令性承包队,“哪里要突击,哪里有短腿,我们就去做。”第二年春天,绕城公路完工的时候,严介和及他的公司净赚800万元。
严介和正式赚到第一桶金。对此,严介和说,“对第一桶金,我一点都不惊讶,这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多年后,严介和还不无得意地说,“什么叫大智若愚。什么叫今天的诚信、明天的市场、后天的利润。想做大老板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1995年,赚到第一桶金的严介和,创建了太平洋建设集团。
2“我就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
一次在清华的演讲中,一名学生向严介和提问:“重新给您20万元,您会如何办企业?”他说,“我一分钱不要,10年之后,我照样能把企业做成今天的太平洋建设集团。”
在严介和自评中,他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他举例,非典肆虐时,他意识到做生意的好机会来了。“因为这个时候,平时人影都不好找的领导们都待在家里或单位,一找一个准。你来谈项目,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其实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刚成立时,严介和就曾“化腐朽为神奇”。
严介和接手的第一个工程是在刘强东的老家,宿迁市政府大道。但该市财政一时间无法负担,太平洋建设决定垫资5000万元为当地政府完成项目建设。
该方案最终成功完成。随后,严介和将这种“自己先垫资政府后付款”的模式迅速复制到其它地区。
该模式被称为“BT模式”,所谓BT,即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的缩写,指的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
经过几年的积累,2004年严介和迎来了爆发。
到2004年底,有数字显示,2004年太平洋集团工程项目数比2003年翻了三番,在手订单1100多亿元。到2005年底,太平洋建设集团在手的“BT”模式项目订单已经超过2700亿元。
2005年,严介和以其个人身家125亿元从胡润百富榜第66位跃升为第2位,成为年度黑马。
一夜成名的严介和,则让人领会了什么叫高调。他爆料,“胡润原本想定我为首富”,同时对自己赞美道,“我就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
言归正传,在“BT模式”之外,严介和还玩了一手“零资产收购国企”。
他把国企并购与“BT”模式捆绑起来,并且只与市一级政府进行整体谈判。其操作模式是:有关部门把正资产的企业与负资产的企业打包,使得整个并购包变成负资产或零资产,然后太平洋集团再进行“零资产并购”。到2005年底的时候,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
因为这个,他背上了“侵吞国有资产”的恶名。
严介和回应,“我不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他说,这些被收购的国企,如今死的盘活了,小的做大了,弱的做强了。“它们还是国企,中国人办的企业,还不就是‘国企’吗?”
面对公众的质疑,他直白地回答,“太平洋建设集团从来没有贿赂过政府官员,主要原因是贿赂未必划算——它永远都没有尽头。”
但这还是挡不住舆论风潮,并引发了银行催债,2006年9月,严介和因被媒体报道“多家银行逼债、负债已达4亿”而陷入“负债门”。半年多内,他的12处住宅先后5次被查封。
这一年,他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频频成为被告;同时,历时两年多的ST纵横重组计划也宣告失败。
风波平息之后的2013年,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严介和说,当时欠债达到130多亿。他表示,“我就说给我一点时间,后来几个月就还了。”
而自2006年被银行追债后,严介和称自己6年间再未向银行借钱。
不过他应该早已释怀,他后来总结道:“当我们承受委屈的时候我们感到这是公平的,谁让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比常人强了那么多呢,这个委屈就应该留给我。”
3“什么博士、博士后,没有用的”
从创业到巅峰,严介和向来不走寻常路。他的退休,也是如此。
2011年,刚刚51岁的严介和,出人意料地卸任集团董事长之职,他中意的接班人是自己年仅25岁的儿子严昊。
为了让“80后”儿子顺利上位,严介和煞费苦心。他将交接安排在了儿子的婚礼上,一同见证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澳大利亚前总理夫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菲尔普斯夫妇,等等。
彼时,很多人都担心25岁的严昊能否胜任。严介和却称,“我教育出来的儿子,能力是年龄的20倍!”
严介和对严昊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接受《腾讯财经》的采访时,严介和分享道,当初不惜违反政策生下严昊,被迫“跳海”创业,“没有办法,有得就有失,为了多一个孩子,另外我们的品种都是卓越优秀的品种,这本身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相比严介和,严昊低调许多
但品种好,并没让严介和放松对严昊的培养。
严介和对严昊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其进大学校门便开始:大一的时候,严昊在太平洋当办公室主任;大二当总经理助理;大三当常务副总经理;大四当总经理。
怎么平衡学业呢?严介和称,“到学校第一把任课老师关系处好。第二把同学关系处好,他的作业都是同学帮他做的,同学们有了学分他也有了学分。他的毕业论文都是老师指定同学帮他答的。”
可以看出,严介和对读书并不怎么看重。在他看来,“中国教育太失败了,把我们智商高的都教育坏了。”
因此,当被问到身边有很多博士、硕士,严介和是否有自卑和差距感时,他的回答很干脆,“小成靠德才,大成靠胸怀。胸怀是书本上读不出来的,什么博士、博士后没有用的,胸怀要有肚量,肚量是委屈撑大的。知识改变命运时代拜拜,智慧改变命运。”
其实早在2004年,他就有类似观点。当时他对媒体称,太平洋建设有100个博士,几百个硕士,但“他们多半什么都不是,水货一个。”同时,他还公开了太平洋赚钱的秘诀——太平洋75%的利润都在谈判桌上赚回来的。“每次谈判我都是主谈人,没有严介和就没有太平洋。”
而严昊也仿佛证实了他的观点。不务学业的严昊,在大学毕业第一年,进入集团其中一家公司任董事长。这家公司原来年年亏钱,他去了一年就盈利8000万,第二年盈利近10亿。
“如果他在那里读十年书他能有今天么?肯定没有今天,还是小平的实践出真知,这个一点不含糊。”
结语:
在中国,高调的企业家已经是屈指可数,而“狂人”就更少了。
但在严介和看来,真正的人物都是狂人。而他敢狂,有两个理由。
第一是胸怀。“如果没有胸怀的人最好不要狂。真的会昙花一现,一击你就倒。真正有胸怀有境界的人。一流的人耍的是境界,靠的是实力,走的是差异。”
第二是人品。他自称自己的人品是钻石人品,所以狂而不倒。
“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