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是门怎样的生意?

刷脸支付是门怎样的生意?

2019-05-09 09:52亿欧 合作伙伴
对于企业来讲,通过科技的赋能让企业能够更多去关注本质的产品,怎么提高服务,提高产品本身的功效,当然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既然有了二维码,那还需要刷脸支付吗?当两代“蜻蜓”和一只“青蛙”搅动刷脸支付市场,许多人不免生出这样的疑问。

二维码:革命的“祸首”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报告显示,移动支付技术在便利店已普及,而在其中,超过50%的样本企业的移动支付占比大于30%,微信与支付宝共占到了95%以上。

在移动支付普及、线上线下建立联系这件事上,二维码其实功不可没。

在此之前,线上的归线上,线下的归线下,两者互不相干,颇有楚河汉界的架势。在当年能跨过这条界线的,少之又少。比如在前新零售时代,2005年成立的拉卡拉及众多同类企业,倚靠的都是刷卡这门生意。

后来,两个解决方案开始出现在大家眼前,一个是二维码支付,另一个则是NFC支付。不过两者都有同样一个逻辑来支撑,用传播学祖师麦克卢汉一句有名的话讲就是,工具即人的延伸。当人越来越习惯于手机,手机也就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在技术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将手机变为人的钱包,就成为再水到渠成不过的事情。

不同的是,相比起NFC来,几乎不涉及硬件改造的二维码,明显要更轻一些。于是当政策开闸,短短几年的时间,二维码上的生意便几乎革掉了钱包的命。而与此同时,从前互不相干的线上线下生意,也开始建立起了一点联系。

从前封闭的两个业态,就好似闭关锁国的两国,一旦出现缝隙实现互通,改变也就会源源不断了。

新一代消费者渴求一致性消费体验

在2017年,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达7.18万亿,同比增长32.2%。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如今线上消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成为习惯。

新业态的出现,除技术上的推动外,消费心理的变化也不容忽视。新一代的消费者,从小被屏幕所包围,举手投足皆有其印记。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当新一代的消费人群出现,新的线上消费习惯养成,新的问题也开始随之出现。

比方说,线上消费的流程通常是挑选商品,自动结算。到了线下,其他环节暂且不提,挑选商品,到了最后还得分拆为一件一件统计,再进行结算,两相对比起来,就显得冗余不少。更何况,相比起线下场景如传统超市排队长、结账慢等诸多问题,线上消费的实际体验就要舒适很多。

新一代的消费者,会期望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获得一致的体验感。比方说,线上消费的流畅度是否能在线下实现,线下是否又能把传统问题较好解决?从前习以为常的事,当消费习惯出现变化,便变得存疑起来。

说到这,事情是不是就变得熟悉起来。在大洋彼岸,Amazon go打响了第一枪,无需结账台,无需排队,创造Just Walk Out的体验,如果说说二维码让手机成为了钱包,那刷脸支付则索性让钱包这个东西都直接革掉。而这也点燃了国内的新零售浪潮,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作为源头的焦点事件,并没有与随后的发展形成一致。

一方面有成为风口的新零售裹挟太多的因素,一方面国内的现实环境制约也不容忽视。比方说,在国外自动售货机已经有较好的普及量,国内似乎存在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以及结账台在国内甚至都少有推广,更何谈无人店的落地难度?在国内不少中间业态都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舍近求远似乎并不明智。

降本提效,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通常被认为是新零售的核心问题。在这件事上,众多企业都前仆后继,时间越来越少,场景越来越近,效率越来越高,在零售焕新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体验也得到了全方位升级。刷脸支付,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产物。

大市场下的刷脸支付

支付宝30亿元补贴刷脸支付,而微信支付的军备竞赛也毫不懈怠。

支付宝与微信的刷脸大战,被许多媒体形容为线下流量入口的争夺大战。其中一个逻辑也挺简单,前者受困于打开率却在社交上遭遇滑铁卢,无需依赖打开即能完成支付,当然足够振奋。而对后者来说,巨头相争,非此即彼,这场战争自然也不能败。

计算机学习人脸,计算机学习的人脸越多,对于辨识的精度就会越大。如果简单陈述刷脸支付这项技术,其实是典型的基于计算机视觉以及深度学习的范例。

而刷脸支付这门生意有何奥妙,同二维码之于现金支付一样,体验上的先锋感不必赘述。作为微信支付的设备供应商,据织点智能介绍,其对标支付宝“蜻蜓”的产品FaceBox,整合了人脸识别摄像头,不仅支持刷脸支付,还支持商家的会员整合功能,能提供无感会员识别功能,而这是很多商户所需要的。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另一个数据显示,在样本企业中,目前仅有40%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而其会员消费则占比35%。

所以就连支付宝“蜻蜓”的宣传上也会说,传统零售门店的会员数字化管理一直是传统零售门店的短板,而新零售的方向则为线上线下零售的一体化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针对用户,蜻蜓所具备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数字化让客户更加透明,画像更加清晰。

在从前的线下消费场景下,商家与客户的互动局限在到店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只有将它导流到店里面,互动才能发生。所以能不能实时地捕获到消费者,并与之产生互动呢?这是传统零售的又一个问题。依靠刷脸支付打通会员环节,便成为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市场大有可为,而明眼人也可瞧见,这些也都是在Amazon go模式落地之前,在中国市场上有效的实际应用。至于Amazon go模式,据织点智能介绍,“因为成本问题,这样的门店还不能大规模复制”,就拿其自己所做的“拿了就走”门店来说,门店内应用到的商品重力感应货架、刷脸支付设备以及追踪店内消费者购物路径的摄像头、传感器就是主要成本。“现在做这个demo店,代表了智能零售的技术高峰,可以说是“炫技”用的”。

“炫技”是一方面,实际的应用则是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本就是节省那些简单而重复的劳动,让这些资源能合理配置到需要的地方。

在未来,伴随着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加深,人工成本势必会越来越高。比方说,在国内,除开收银员外,为了紧把门口,在没有收银台的出口势必还站着一个商场保安。而当技术成熟应用后,大约一个人平均能管理三个智能结账台,冗余的人力省去了不说,因为未来商场的收银位置选择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随买随结,排队难的问题说不定也会得到良好解决。

说到底,刷脸市场还是个新兴市场,先入局的企业是否会依靠先发优势占领市场,或是被后来者弯道超车?在如今看来,都是未可知的事情。

而回到本质看问题,对于企业来讲,通过科技的赋能让企业能够更多去关注本质的产品,怎么提高服务,提高产品本身的功效,当然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刷脸支付下是否会诞生一个大市场,不如拭目待之。

*本文作者梦夕林,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