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付费能给独立音乐人带来什么?

音乐付费能给独立音乐人带来什么?

前段时间几乎所有音乐平台都开始逐步推广音乐付费试听,在圈内圈外引发热议。

我听到的论调大概有两波。刚开始大家都在骂,毕竟多年养成的听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随后也有一些人觉得听歌付费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可争议的。

独立音乐人陈知

作为一名独立音乐人,这件事热度起来之后也有不少朋友聚在一起讨论,有一些担心的论调,认为全面推行音乐付费之后,独立音乐人的生存会变得更难。

但我觉得,从长远的结果来看,音乐付费试听这件事对中国音乐,对中国音乐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

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但在很多圈内人看来,在中国做音乐,本身也许就是一个“错误”。

当音乐人无法通过音乐养活自己时,还有多少人会坚持下去?

为什么小部分独立音乐人目前还不太赞同全面音乐付费,因为就目前情况来说,支撑独立音乐人的主要收入还不是版税,而是演出。不同于大众流行的歌手,独立音乐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如果推行付费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前期曝光和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影响演出收入。

这还是一些能接到商演的音乐人,事实上还有很大比例的音乐人目前是兼职状态,用其他工作的收入来填补做音乐的支出。

我从2013年左右开始写歌创作,一直到2016年正式投入这个产业之前,几乎没有靠音乐赚到钱。

即便后来“出道”后,版税收入也寥寥。

我之前听过一个例子,2014年的时候“五条人”已经是独立音乐人中小有名气的乐队了。而他们彼时在互联网上三张专辑的版税收入每年才不到一万。

很多乐迷经常会好奇为什么他们喜欢的那个歌手为什么总是背着同一把吉他,有时候真的不是念旧,而是换不起。

但其实略显讽刺的是,现在这个阶段,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再早十年或者二十年,当时的独立音乐人生存更加艰难。

我是90后,80后做音乐的那帮人是最尴尬的。他们没有赶上60、70后的唱片工业潮水,也没有等到互联网的红利。不知道有多少音乐人是被埋没了没有被发觉。

我小时候是听张楚和崔健的歌长大的,也是他们的音乐在我心底埋下了种子让我走向了这条路。但即便是他们这些已经算是跑出来的佼佼者,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富有。

我所知道的是张楚目前在北京郊区有一个院子,在那隐居做音乐。他上一次隐居,还是在2001年。

那会,张楚一度穷困潦倒,为了生存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工人,每天帮人换管子。工资只有15元。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他每天都在户外工作,甚至多次中暑。

付费才能保护音乐人的权益

其实如果有了解独立音乐的朋友其实可以发现,目前很多歌手或是乐队,比如张玮玮和周云蓬,基本上都是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很多年的。最近也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开始被更多受众熟知,比如陈鸿宇和房东的猫等。

中国独立音乐环境看起来正在越来越好,但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好”事实上和版税并没有太多相关,更多来自于商演市场利好。从2008年各地开始兴起的音乐节和live house其实给不少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变现手段。

迷笛音乐节

但这也有利有弊,不少音乐人在通过商演赚钱的时候,也多数疲于奔命。不少乐队或者歌手一年中有大半年是在全国巡演,用于创作的时间其实很少。

如果音乐人能通过音乐付费提高自己的收入的话,那么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这对于整个中国音乐环境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而且目前国内侵权现象严重,很多歌曲明明音乐人没有授权,但却被莫名冒用。

我自己就曾在KTV里不止一次的发现自己并未授权的歌曲,基本就是在原声带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消音版,效果很烂。这种事情很常见,而且现在音乐人自身也很难去维权。

不止音乐人没有赚到钱,其实音乐行业都没有赚到钱。整个市场流动的资金几乎都来自B端,而非C端。

2015年国家推动正版化之后,版税价格大幅上涨,不少业内人士觉得春天到了,但后来发现并没有。

音乐人赚到钱了吗?没有,他们的版权大多都在唱片公司;

音乐平台赚到钱了吗?没有,起码通过音乐或者广告的收入是覆盖不了飞速上涨的版税支出的;

唱片公司似乎通过版税赚到钱了,但这也不过是还了旧账而已。由于过去种种原因(盗版),唱片公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好在目前的音乐环境正在走向规范,在这个范围内,想让中国音乐完成良性的闭环,我们需要先找到缺失的一环。

而这一环,就是用户对于音乐的付费。

我对音乐付费的一些建议

在未来,音乐付费这件事一定是必然的。除了帮助音乐人获得更多收入,从长远角度来看,还能有效帮助市场培养用户的版权意识和付费习惯,这对于中国整体音乐品质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音乐人有收入,当然愿意花更多心思投入音乐创作,甚至可以把音乐人当成终身职业。而且音乐市场里边是有优胜劣汰的,好的歌、好的音乐是必然能够吸引更多人付费,从而吸引更多音乐人创作叫好又叫座的音乐,而品质不高的音乐因为没有收益,自然也就销声匿迹。

对现在的音乐付费来说,我个人非常赞同,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掏钱就连个音都听不着,它有一个中间的缓冲地带——免费试听:用户可以先试听1分钟,试听结束用户再根据喜好决定是否付费。

我觉得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好,因为通常一首歌是3到5分钟,按照我现在做音乐的经验来看,1分钟能展现三个音乐段落,如果在这几个前期段落中没有能吸引到听众的点,那么整首歌也很难出彩。

这1分钟的试听时间,就相当于一个电影预告片展示给用户看了,然后让用户自己选择要不要买票进电影院来看。而且我们作为音乐人辛辛苦苦出产的东西,要比电影预告的那种方式来的要更充分。

当然目前这件事刚开始推行,肯定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我觉得未来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权给到音乐人。比如在5分钟的音乐里,我们来自主选择想把哪段节点露出。

以前音乐行业不行,核心问题在于,大部分从业者特别是音乐人,钱只有出没有进,用户不为音乐付费,音乐人没钱赚,那除了为爱发电,当然不愿意,也不能专心做歌,那行业能行吗?之前也说过了,只有音乐付费后,整个行业才能完成闭环,也有利于整体中国音乐市场。

音乐付费这一点无疑是要大力推行的,当然现在开始也并不算晚,只要行业和大众都能发自真心地去接受、去支持这件事,那么属于音乐人和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很快就将到来。

*本文作者娱乐资本论,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