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乔布斯,惊艳日本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最极致的灵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征服乔布斯,惊艳日本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最极致的灵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9-05-20 14:40金错刀 合作伙伴
“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千古。

这个儒雅爱笑的老人家,用他熠熠生辉的100年人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前半生努力当学霸,后半生努力改变世界”。

他是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双学位学霸,人生的下半场,他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留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在全世界留下100多座地标性建筑,几乎拿遍建筑界所有世界顶级奖项。

千禧年前后,80多岁的贝聿铭并不服老,他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样,在脑海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在一些还没有博物馆的城市,建立一个博物馆

于是,世界上就有了被誉为“桃花源”的“地上的天堂”——日本美秀美术馆。

85岁时,为他魂牵梦绕的故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91岁时,亲自操刀了漂在水上的建筑——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他这一生,第一次设计建造的个人住宅,是乔布斯的。

回首他的建筑人生,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宝石般璀璨,故乡的苏州博物馆展现出古典和现代融合的气质。

正如他对于最美建筑的评判标准一样:“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1

画功极差的设计师,

却成为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位华人!

跟人们想象中天才艺术家身世坎坷不同,贝聿铭出生在一个中国殷实的大户人家,上过上海贵族学校,他在这里接触到了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电影成了他获得信息和启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影片中轻松、愉悦的美国校园生活令他十分向往。

随后和很多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于1935年远赴重洋继续深造。

读书的时候,贝聿铭个人主义的性格就已经凸显,他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厌烦千篇一律,喜欢突破界限、打破常规。

但是,自命不凡的贝聿铭绘图技术极差,只能放弃设计师的梦想转投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

没想到,麻省的老师一点面子都不给贝聿铭,在看了贝聿铭的作品之后,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还是换个专业吧!”

(贝聿铭手稿)

贝聿铭没有换专业,还一直较劲的延续着自己潦草的画功。他的成名作之一,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建筑,设计后的鸟瞰图是这样的——

但最初贝聿铭给出的设计方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看懂——

(贝聿铭为金字塔四周空间画的早期草图)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项目成功将贝聿铭推到建筑界大师的地位上。

但我们根本想象不到,这个耗时10年才落成的建筑,草图居然长这样——

贝聿铭说,“建筑的生命不仅在于外形,更在于细节。”

尽管设计图画的潦草,但是贝聿铭对于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构思都了然于胸。

在他的设计中,数学几何上的天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十分善于利用钢材、混凝土和玻璃,打造出具有线条美学,可以跑赢时间的建筑。

那个曾经让他换个专业的老师万万没想到的是,贝聿铭还拿下了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是世界所有建筑设计师都梦寐以求的国际奖项,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自从1979年普利兹克奖设立以来,获奖建筑师都是美国、英国、巴西等国,66岁的贝聿铭,在1983年,就成为了第五位拿下此奖项的设计大师,这是华人首次获得普利兹克奖。

当时给贝聿铭的颁奖理由成为了他一生最高的标签:现代主义建筑最后一位大师。

2

除了高深的建筑造诣,

还有天才般的外交手腕!

一生留下上百栋举世经典的建筑,但贝聿铭不仅仅是一位世界级建筑大师,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位建筑名人,外交家。

他的成功,抛开技术层面,归功于他的外交能力。

这得益于他的出身。

贝聿铭祖上早在乾隆年间已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他的祖父,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联合创始人、董事,是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的创办人之一。

可以说,整个贝家就是一个金融世家,贝理泰的4个儿子5个孙子都在金融行业,最牛的就是贝聿铭的父亲,是中银香港分行的奠基人,是中国币制改革的推动者,在抗战期间,他曾陪同孔祥熙赴美出席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图左一,贝聿铭)

生在这样一个大家族,贝聿铭本就自带富贵气质,社交手腕与生俱来。并且他从小就有一个最大的长处,他非常善于说服别人,很会推销自己,为了自己的建筑理念,他的外交能力一直火力全开。

巴黎卢浮宫,一个全球人都向往的地方。

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一上台,他就提出改造卢浮宫的计划,并邀请15个博物馆的馆长举荐设计师,其中13位馆长都推荐了贝聿铭。

而密特朗因为在访美期间参观过美国国家艺术馆,也很喜欢贝聿铭的设计,于是便发出了邀请。贝聿铭只有一句话,“我年纪大了,不想再参与竞标,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放弃。”

最终密特朗给贝聿铭安排了一个身份,免于竞标。但最终在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评委会发出了质疑甚至攻击,尽管迫于密特朗的压力,投票通过,但随后《法兰西晚报》、《自由巴黎人》、《世界报》等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整个法国的大面积反对,不要说在卢浮宫建一个玻璃金字塔了,在卢浮宫地下挖坑怎么可以?

贝聿铭反复思考自己的方案,最终还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为了顺利地把方案执行下去,贝聿铭开始发挥自己的社交手段,拜会巴黎的名流、贵族与官员,把他们从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甚至说服了密特朗的政敌希拉克支持自己。

最终,贝聿铭的方案征服了法国人。1988年3月4日,贝聿铭获得了一枚法国最高荣誉奖章,5年后,密特朗成功连任法国总统。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使他们共同的见证。

(密特朗在玻璃金字塔前)

贝聿铭真正在美国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公众人物,是在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之后。他的家人要在波士顿修建一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当时该项目的建筑师备选名单里,包括贝聿铭在内有近二十位候选人,最后投票选出了几人,然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逐个拜访。

最终杰奎琳选中了还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

有传言说,贝聿铭知道杰奎琳在意别人对她的尊重程度和仪表,他为此重新布置了事务所,并摆放了一些她喜欢的花草。相比之下,他最有力的对手却很高傲,衣着不讲究,办公室也是乱七八糟的。

这座图书馆的设计,杰奎琳很喜欢,但波士顿人却并不认同,并且最后的选址处原本是一个垃圾填埋场。贝聿铭本人对这件作品很失望,“它本该成为一件伟大的作品”。

不过,也正是肯尼迪图书馆让贝聿铭在国际舞台上露脸了。

在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中,政治、权利的因素始终贯穿其中,美国的国家美术馆,中国银行总部、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德国历史博物馆、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馆,以及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

其中,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卡塔尔国王亲自向贝聿铭发出的邀请,为了满足贝聿铭在设计理念上的要求,卡塔尔王硬是在下令填海造岛,这才有了号称“漂在水上的建筑”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无一例外,都成了地标,成了经典。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香港中银大厦)

(北京香山饭店)

3

贝聿铭:香山饭店是我人生最大的败笔!

尽管贝聿铭大师一生留下经典无数,但难免会有遗憾。

比如耗费十几年时间才建成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他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了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但最终却遭到波士顿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贝聿铭的设计与城市风格严重不符,而最终的选址地也极大地限制了贝聿铭最初对图书馆设计的发挥,耗尽了他的心力。

再比如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称北京香山饭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1979年,贝聿铭受邀在北京建造一座国际化酒店,1982年,北京香山饭店建成,并在1984年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在那样一个几乎所有中国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北京香山饭店却是一座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然而,香山饭店却成为了贝聿铭此生最大的心病,建成之后再没去看过。

因为他觉得,香山的水、草、木都很美,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去动它,把这个建筑放在这样完美的一个自然环境中,本身就是一个错。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香山饭店我不应该做”。

但是已经做了,贝聿铭把它作为一个经验,用在了苏州博物馆的建造上。

1999年,贝聿铭接受苏州博物馆的建设邀请。这一次,他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集合,白墙、玻璃、钢铁结构、树木、岩石、水的结合,使之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贝聿铭将其视为最心爱的“小女儿”。

结语:

如今大师已去,再多的语言描绘其实也难以再现他对于建筑艺术的极致追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影像,甚至直接到的作品面前,去体会他的心境和追求。

全世界留名,他的名字也必将伴随这些建筑的延续一代代流传。

贝聿铭活了一个多世纪,也用一己之力搭建了一个时代。

如今这个时代虽已落幕,但他注定成为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会继续点亮,

苏州博物馆会随着时间的打磨更具韵味,

世界建筑史因为他的极致追求变得更加丰富......

最高级的灵魂,是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本文作者致敬大师的,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