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苹果健康的谢幕,将互联网医疗推上浪尖。
作为在互联网医疗圈内小有名气的诊后切入企业,青苹果健康的此番告别引起业内人士颇多感慨。6月4日,青苹果健康CEO徐嘉子的一声“再见”,不仅道出了互联网医疗无法切入诊疗核心环节的无奈,也体现出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缺位的遗憾。
前有腾爱医生,后有青苹果健康,互联网医疗的泡沫已开始荡清。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表示,医疗行业绝不是仅靠资本就能迅速催熟或清场的行业,没有坚实医疗资源和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注定无法存活下来。
“倒闭潮”的效应在继续,互联网医疗的“革新”也已拉开。
变现难、资源缺
互联网医疗在变革
2018年前的互联网医疗犹如蛮荒之地,从业者仅靠一点基础逻辑在微弱的光下摸索前进。从艰难萌芽到爆发成长,再到大浪淘沙的四年里(如下图),互联网医疗正在一步步重归理性。
早期的互联网医疗先行者凭借着“先天”的互联网思维,试图通过砸钱的方式将用户与平台挂钩,然而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逻辑并不适用于医疗。连心医疗创始人章桦说,当时大家普遍期望先通过资本形成模式,而后再利用资本倒逼政策改变。
尽管期望已经破灭,但好在并非痕迹全无,早期的用户教育最起码解决了医患间的链接问题。虽然只是信息流的聚合与传播,但这也给互联网医疗留下了“翻身”机会。
春雨医生就是个好例子,无论是挂号预约还是在线轻问诊都恰好踩在点上,2015年便实现营收1.3亿元。同期,互联网医疗也在细化发展,如给医生建站点的好大夫在线、为医生提供交流社区的丁香园,以及专门做病历管理的杏树林……
但你有故事,用户就愿意付费来听吗?早在2016年元旦,春雨医生便在用户满意率为99.4%的背景下试水会员付费模式,仅实行一个月平台问题量就从3万骤降至3千。同样,“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也未能摆脱变现难题,2015年至2018年平安好医生的用户付费转化率仅由0.9%提升至2.7%,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仍净亏9.13亿元。
这即是早年烧钱带来的后遗症,也是低频、浅层次问诊用户付费意愿低的结果。约印医疗基金CEO郑玉芬说,虽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已找到一定的盈利模式,但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成本投入和战略布局,平台价值如何变现还在探索中。
然而,被诟病的互联网医疗不止于盈利模式缺位,也同样剑指医疗资源。线上问诊的用户往往来源于两种场景,即看病难和花费贵,实现医疗是两类人群的根本诉求,但线上问诊“稀薄”的医疗资源依然无法满足。
医疗资源的匮乏,除了与我国医疗资源本身不均衡外,也与我国医生资源稀缺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全科医生人数约30.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仅为2.2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15。
试想,一个医疗APP如果连用户看病问题都无法化解,其商业价值势必大打折扣。继盈利模式缺位、医疗资源匮乏后,投资机构的冷淡让互联网医疗企业“坐不住”了。没有资本的加持,手握用户资源的互联网医疗该如何谋生?
心医国际副总裁王钊表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机会在于通过技术服务及运营支撑的有效运用,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除了通过挂号问诊等手段稳住线上流量入口外,谋求线下变现出口成为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不谋而同的“求生”路径。
一方面,微医、好大夫在线等企业堆银川搭建互联网医院,探索互联网诊疗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鹅杏仁、丁香园等企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基层诊所布局。截至2019年4月28日,全国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并且19个省份已建成远程医疗网络平台。至于基层诊所建设,李天天也于近日表示,丁香诊所本身已接近盈利阶段,未来计划通过联盟的形式影响更多诊所。
“医药保”联动
商险成“求生”破局点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地后,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凭借早期线上初有成效的医患链接关系,互联网医疗企业着手把落后服务提上来。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所长曹健指出,监管政策已相对明晰,互联网医疗行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做大增量市场,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产生规模化收入和可持续盈利模式是当务之急。
如今,互联网医疗正在告别初期以“轻问诊”为主的商业模式,逐步升级为医生助手、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远程医疗、医联体平台搭建等多元化模式。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表示,互联网医疗不是单独一个行业,而是N个行业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没有“医药保”闭环,无法突破现有屏障。
药品加成取消、处方外流……等深化医改的政策组合拳,使药品红利开闸。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平台通过线上订购,线下药店领取等方式,率先在“医药保”产业链闭环中“C位出道”。但由于国家监管政策不明朗,药品所需配送条件较高等因素,大部分医药零售企业对电商持观望态度,只有小部分医药连锁试水。
同样,医保、商保、个人作为支付方,在互联网医疗商业闭环中也扮演者重要角色。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医保是主要支付主体。平安健康险总经理毛伟标表示,在不到四万亿元的医疗成本中,医保覆盖40%以上。
显然,不在医保覆盖范围的线上诊疗、远程问诊会和健康管理等项目,让互联网医疗错失了主要支付方。但欣喜的是,6月12日,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表示,今年9月将出台关于互联网医疗相关项目的物价和医保政策。
面对近年来不断减少的个人医疗支出,医保压力在加大。诸多业内人表示,医保控费大势下商保或是新思路,并预计未来我国医疗占比将不超过30%,近70%的市场将划署商保。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医保已不堪重负,引入商保已成必然趋势。
互联网医疗平台和险企的“亲密接触”,对双方来说都有明显利好。首先,作为医改趋势之一,商保与公立医院共享数据预示着商保未来会有更多政策扶持;其次,对于商保用户规模尚小的险企而言,很难与手握资源、缺乏变革动力的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相比之下,与拥有数据和用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更为适合。
但从各家的业务收入结构来看,以商保作为支付方嫁接医院、诊所和药店的做法,并不尽如人意。从线上走向线下,互联网医疗平台仍处于摸索时期,稳定的数据源和完整的风控流程更无从谈起。互联网医疗想从线下为主的医疗市场中分得一羹,还为时尚早。
5G开路AI赋能
互联网医疗如何走?
今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结合纵深推进的医改背景,“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表示,医疗场景的网络需求非常大,5G将有望颠覆现在的医疗生态。
5G网络的综合性能是4G的100倍,对化解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有着重要作用。高速率传输急诊数据、高清实时远程会诊、低时延远程手术治疗……将从理想变为现实,而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疗也在蠢蠢欲动。
2018年在政府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后,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疗成为名副其实的“正规军”。优麦科技创始人常江认为,如果说此前是资本和创业者想借助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做医患连接,那么现在就是公立医院要成为实现互联网化的主体。
其实,国家颁布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倒逼传统医疗行业通过互联网工具提升效率和能力,力争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在不同医院、地区间获得更加合理地配置。公立医院做主体,手握优质医生资源这张王牌,自然好上路,但被“分食”的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也在谋求更大“蛋糕”。
5G网络的开路,给“觊觎”大数据、AI技术发展的平台型互联网医疗带来巨大想象。在化解医疗资源不均背后,解放医生生产力成为平台型互联网医疗的新目标,当初口口声声说要颠覆行业的“先驱者”们,也已纷纷“改口”称要成为帮助现阶段医疗的“赋能者”。
AI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形成经验方面确实具有巨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暂时只能作为医疗辅助手段,降低误诊率和医生工作强度。仙瞳资本高级合伙人关山表示, 医疗+AI还处在初级阶段,创业者还需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真实地去解决临床问题,这才是拿到医院资源最关键的手段。
5G网络也好,AI技术也罢,终是入局互联网医疗的手段。如今,在“泛医疗”入口格局大致成形下,互联网医疗企业接下来该如何走?心医国际CEO邰从越给出两条路径:一是主攻线上业务,通过成熟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运营,做好用户服务将体验做到极致;二是帮助实体医院做好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和运营。
至于是否存在第三条路径,即线下自建互联网医院和连锁诊所尚有较大争议。有业内投资人士认为,只有建医院、建诊所,未来才能见大夫、见处方、见到钱。虽说,互联网医疗政策在逐渐放开,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也逐步由轻变重,但与线下市场存量大相对应的门可罗雀也是投资者心有余悸的地方。
今后,谁能在互联网医疗这片“焦土”上立起自家旗帜,确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