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如愿以偿退出绿城中国,用他的话说,终于可以“退休了”。
7月11日,绿城中国披露,宋卫平辞去公司董事会联席主席及执行董事一职,在当日媒体见面会上,宋卫平出席并证实了这一消息。
从1995年创立绿城到退出董事会,宋卫平执掌绿城24年,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他曾为绿城带来过极高口碑,也有过让公司陷入泥泞的纠结。
他对产品苛求,对下属严厉,又对中交系主导的高周转、追求规模逐渐妥协,这一次究竟是功成身退,还是另起炉灶,外界早已褒贬不一。
他的“功”:缔造中国教科书式房企
外界对宋卫平较为统一的评价是:他打造出一个“中国教科书级的房企。这源于他对住宅产品和品质近乎偏执的严苛。
1995年,宋卫平刚创立绿城中国(03900.HK)不久,拿下杭州蒋村一块荒地兴建丹桂花园,推盘大卖之后,以金桂、银桂、月桂等以桂花命名的住宅产品陆续上市,后续又开发了不少高端别墅产品,由此奠定绿城在浙江的品牌房企地位。
宋卫平瞬间发迹,是踩上了自1994年开始国家层面启动房改,国内房地产行业由此开始勃兴。
不过,绿城中国住宅产品推进速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宋卫平和绿城更注重沉下心来精雕细琢。
绿城品质最为突出的是小区里的游泳池,这几乎成为绿城品质的代名词。在杭州400多公里外合肥绿城桂花园的游泳池,也被宋卫平挑出室外泳池贴砖存有瑕疵,当即下令砸掉重做,贴砖由低廉的马赛克改为10倍造价的水晶石。
宋卫平的坚持,让绿城小区标配的泳池脱离了普通的健身配套功能,高标准的无边镜面泳池,成为小区最美的风景。“看泳池,知绿城”,成为业内一段佳话。
因为品质,他的下属经常被骂,坊间流传最广的那句:“产品都做不好,可以去跳楼了。”老板的骂声让下属不寒而栗。
产品品质被宋卫平视作最大的“面子”,对施工细节的苛求,为绿城积累了好口碑。
但这也影响到公司存货周转效率,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公司平均存货周期2200天以上,从拿地到资金回笼长达6年,它的友商,存货周转周期只有它的一半。
他甚至自信,“绿城不是赚钱能力最强的房地产公司,但在业主中的口碑却是最好的。不担心速度问题,更担心品质问题。”宋卫平曾半开玩笑地告诉媒体。
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额51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距离第一名万科销售额仅有120亿元的差距。
当时,宋卫平就放出豪言,一定要超越万科,他曾对外说,“从小学开始,我就没考过第二名。”
他的“过”:激进融资、频拿地王和强人管理
2018年,绿城中国合约销售金额实现1564亿元,同比增长6.9%,创下最近3年来最低值,与TOP20房企37.5%的平均增速相差甚远。
宋卫平曾发誓超越的万科,在2018年超过60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4.5%。
绿城之后的曲折发展,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宋卫平,他早期激进融资和拿地,导致公司债务高企,以及他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强人管理,均为外界所诟病。
斑马消费发现,绿城中国在2006年赴港交所上市前后,宋卫平频频激进融资,2006年11月发行一笔4亿美元债券,为日后陷入困境埋下伏笔。
宋卫平有赌性,为了拿地他不惜代价。2006年9月,公司联合西子电梯一举拿下7个项目;当年9月击败华润,以36.7亿元代价获得杭汽发地块,成为当年杭州地王;12月,又以33.3亿元获得温州鹿城地块。
2008年,房地产行业迎来大幅调整,公司当年仅完成151亿元销售额,仅完成年度销售额的四分之三,公司净负债率高达141%,银行全部停贷,前述提及4亿美元债,险将公司压垮。
对此,宋卫平有过自省,他说2008年之前的大牛市让他掉以轻心,以为房子很好卖,只要把产品抓好就行。
2009年,房地产销售开始回暖,绿城实现520亿元销售额,公司当地豪掷470亿元拿地,在各地频当地王。
两年后,危机再度袭来。2011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负债率升至163%,期末可动用的现金67.4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合计135.14亿元。公司即便降价销售,也收效甚微,资金顿时紧张。
为了求生,2012年,绿城以24.6%公司股权获得九龙仓51亿港元入股,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对建筑品质执着追求和理想化,成就了早期的绿城,发展后期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组织创造力逐渐萎缩,始终没在内部培养出接班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公司开发桃花源别墅项目,景观石从福建运输到广东打磨,运费超过石材本身,外界认为宋并不懂成本控制;在对项目的品质挑刺时,就算是墙面石材存在色差,也必须敲掉重来。诸如,防水比别家开发商多做两道,小区车道宽度达到7米等,项目只要被挑出毛病,宋马就立即翻脸骂人。
一位跟随他20多年的朋友清空了绿城股票,他后来对朋友说,绿城最不像一家现代制度的企业。
2014年,与融创中国(01918.HK)合作谈崩之后,宋卫平引进中交地产(000736.SZ),中交系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强势祭出高周转、短平快策略,开发的物业迎来业主维权潮,甚至登上中国房地产报的工程质量黑榜,绿城追求品质的理念逐渐消失。
他不会退休:要去当“镇长头头”
虽然宋卫平对外宣称“退休”,他不可能像一般老人一样去怡儿弄孙,他的另一块个人业务,专业从事小镇业务的蓝城集团,正在发展壮大,他的目标是将蓝城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好的小镇平台并且上市。
斑马消费注意到,蓝城集团精品小镇的核心,仍延续宋卫平的精品化住宅产品理念,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等服务。
与此同时,绿城中国目前也在加大对小镇业务的布局。
小镇业务是绿城寄予希望增长的重要板块,在2018年报里,绿城中国明确提出“重点推进特色小镇”策略,现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张亚东曾对外披露,2019年,公司拨出50亿元投资20个小镇。
张亚东透露,2018年小镇业务为公司带来三分之一的利润,小镇拿地成本低,周期长,利润高,绿城肯定要考虑小镇这样的高利润项目。
绿城、蓝城从事同样的业务,宋卫平仍是绿城股东,这就很容易理解宋的辞职和最近陆续减持动作。
港交所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6日,宋卫平连续减持11次,合计减持935万股,套现5935万港元,其持股比例从10.75%降至10.35%。
公司曾对外回应,此举为规避监管部门同业竞争限制,宋卫平持股比例拟降低至10%以下。
在小镇业务上,蓝城集团与绿城中国也有合作,就在11日媒体见面会之前,绿城中国和蓝城集团刚签署小镇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小镇建设,6月3日公告披露,绿城、蓝城共同参股江西巴夫洛农业科技。
宋卫平继续保留绿城中国股东身份,给两家公司未来的合作留下不小的想象空间。
媒体报道,蓝城集团的核心员工大多是陆续退出的老绿城人,他们要跟着宋卫平打造一个站在绿城对面的蓝城。
现在只有公司原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寿柏年最为悠闲得意,2018年初,他清空所持绿城8.06%股权,彻底告别公司。他是宋卫平杭大历史系同学,年长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