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乐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被卖掉!”
在创始人何金明说出这句话两年半后,曾经的“民营超市第一股”人人乐,迎来新的主人。
7月23日,根据*ST人乐(002336.SZ)公告,由于控股股东深圳市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明投资)出让股权,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曲江文化)成为人人乐新的控股股东,持股20%,以及拥有42.86%的表决权。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将成为人人乐实控人。
这是人人乐深陷经营困局后,第一次对外“求援”。7月17日,人人乐股票停牌,股吧里一反常态燃起“一片欢欣”,有股民说道:“希望股权转让成功,就怕大股东过几天再出个终止转让公告就彻底凉了。”
曾经,人人乐被称为“零售黑马”,市值一度达到131亿元;但如今,曾经的行业老大一落千丈,市值跌落到24.2亿元,蒸发八成有余。如今“卖身”国资,命运又将如何?
“是沃尔玛在中国唯一的敌人”
靠着一个念头从政界跨到商界,创立让他声名鹊起的人人乐,何金明向来是勇字当头。
1996年,时年44岁的何金明下海创业,在深圳南山区开了家名为人人乐的小超市。人人乐偏安一隅,原本每天6万多的销售量足以过得“滋润”,却不想恰好碰上家乐福的冲击。两者相距2.5公里,人人乐迎来第一次“近身肉搏”。
“才第一天,销售额从6万掉到4万,紧接着每天都在掉,不到一个星期,数字就跌破了2万。”放在何金明面前,只有迎战和撤退两条路。何金明果断选择了前者。
有传闻称,家乐福最初进入中国时,何金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入家乐福,最后一个离开的”。他还在家乐福对面租了张桌子,每隔十分钟出来记录一次,仅在蹲点的37天里,就写出了400多页心得。
“他们的促销策略一天变一次,我就一天变两次,变三次。在他市场调查前按兵不动,他一走我就马上调整计划。”打着“全面低价、货品齐全”的口号,何金明用促销手段逼得家乐福销售额直泻一半,被迫握手言和。
这次胜仗,让何金明在三年后遇上沃尔玛时更有底气。
他通过“建二线”产生利润与沃尔玛的竞争。紧接着,何金明再次动用他熟悉的价格战打击对手,有些商品毛利率甚至只有2%。履遭人人乐“算计”,沃尔玛中国前营运总监李成杰不得不承认,“人人乐是沃尔玛在中国唯一的敌人”。
人人乐因击退外资商超而一战成名。在何金明的指挥下,“狼性”风格贯穿整个人人乐,推动其一路高歌猛进。到了2004年,人人乐基本覆盖全国七个省以及40多家大卖场,位列中国连锁百强名单。
实现爆发式增长的人人乐,自然成了其他零售商眼中的“香饽饽”,但何金明对外始终硬气。据内部信显示,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曾四次得到国际或者国内大型零售商的收购要约。然而,何金明都断然拒绝,他始终表示,人人乐会坚持独立发展。
2010年,人人乐作为本土连锁超市龙头之一跻身上市之列。彼时,人人乐营收已突破百亿,门店达百余家。锦上添花的是,人人乐拿着25亿元的巨额融资迅速扩张,上市当年,便一口气开设了10家大型卖场,发展规模达到巅峰。
人人乐不仅抛离了同行的对手,还成就了其背后的推手——创始人何金明一举登上“江西首富”的宝座。
上市后的陷落
鲜花和掌声之外,暗藏危机。
经历了一轮与外资商超的“虎口夺食”,缺乏安全感的人人乐继续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抢占市场。保持着每年平均双位数门店增长,人人乐在全国形成了如月牙状的“包抄”之势,成为当时唯一一家成功实现跨区发展的零售连锁企业。
然而,背着高企的物业租金和人力成本“枷锁”前行,再加上电商冲击,人人乐很快就遭遇营收增长乏力。上市才刚满一年,人人乐的利润断崖式直降28.52%。接下来几年,它都深陷巨亏,股票还在2016年首度被ST。
人人乐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此大规模的门店亏损与其采购体系脱不开关系。
人人乐门店虽然多,但并不集中,其采购所用的往往是单店采购模式。这就意味着,利润扣点等都是由门店和供应商去谈。有离职员工曾向《中国经营报》提及这种采购模式的弊病,“单店采购让人人乐的管理更为混乱,虚库存、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横生。”
另一方面,人人乐运营效率始终低下,与一直提高运营效率的三江购物以及永辉超市相比,费用均高出5%以上。利润本就很低,还缺乏创新变革,人人乐再难爬出亏损的坑,只能忍痛大幅关闭损耗大的门店。
曾在外资卖场担任高层对人人乐突然“衰老”印象十分深刻,“从极盛到衰落,感觉好像就在一瞬间。”
但何金明在人人乐上市后就开始处于半隐退状态,这更是加速了人人乐的衰落。
上市一年后的2011年,人人乐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李彦峰、采购总监王牛崽等大批高管相继宣布离职。情况最为严峻的2014年,除了公司副总裁曾凡宏、财务总监廖志勇离职外,还有包括总监、区域经理以及店长等十多人相继出走。
有观察人士认为,由于家族内部利益纷争,何金明迟迟拿不出原本承诺的股权激励,导致了高管的出走。与此同时,人人乐还多次被爆出有员工侵吞公司财产的贪腐问题。
眼见人人乐已经“乱成一锅粥”,2015年,已过花甲之年的何金明用一封内部信重回管理前线。“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何金明复出后的第一战,是手抓内部贪腐。曾见证那一场“反贪风波”的员工回忆称,很多人是直接在办公室被带走的,这给员工的震撼很大。
反腐之外,何金明还决心给人人乐“刮骨疗伤”:先是把电商转型再次提上日程,提议建设“人人乐购”电商平台;紧接着,又提出布局社区生鲜超市等新业态,把生鲜作为重拳产品。但其电商转型因定增计划泡汤而被迫中断,从此被置于边缘位置。新业态的超市布局进展则更是缓慢,并带来持续亏损。
零售业管理专家胡春才认为,这样的结果与转型时机有关,“人人乐在发展社区超市、精品超市等小业态,一来转型时间相对较晚,另一方面,小业态和生鲜品类都需要较长的培育期。”
反观早一步抓住生鲜新零售转型时机的永辉超市,到2017年市值已达到819.23亿,比当时只有26.4亿的人人乐高出31倍之多。
眼见难有回天之力,人人乐“病急乱投医”。2018年4月,人人乐斥资4亿认购青岛金王的股份,转投自己不熟悉的化妆品业务。却不料青岛金王股价大跌,化妆品布局再一次宣布失败。
好不容易在2016年通过卖物业摘掉ST帽子的人人乐,再次因巨亏被“披星戴帽”。
零售的“壳”能保住吗?
崇尚“狼性”管理的何金明本以为,凭借自己当年创办人人乐时的魄力,再用三到五年,他就能带领公司完成转型,再创当年之勇。
但在何金明出山之后,坊间便屡屡传出人人乐要“卖身”永辉的消息。对此,何金明显得尤为激愤,2016年12月还出面回应:“我们不能让无法转型的门店大量蚕食公司的利润,从而拖延公司的战略转型。人人乐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被卖掉!”
面对关店、营收停滞等质疑,何金明逐一驳斥,坚称:“我们没有停滞,外界对我们太缺乏了解。”即使是在ST期间,何金明也依旧“嘴硬”:“这不是公司被动ST,而是人人乐根据转型战略要求主动的ST。”
对外强势,在内把持局势的何金明,习惯于把人人乐的命运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这一点,从持股比上就可窥见一二。
上市之后,除了25%的公众持股外,何氏夫妇一直掌控着其余75%的股权,家族制管理风格尤为明显。尽管此前人人乐曾因股权激励不到位导致管理团队大量流失,何金明也曾在致高管的信中提到“要加快推行直接经营单位第一经营者经营合伙人体制的变革”,但实际上,人人乐在股权安排上并未作出实质性改变。
不过可惜的是,人人乐还是未能靠自救守住家业。上市8年亏损5年,还两度被ST。算下来自2014年至今的最近5年,人人乐共计亏损18.27亿元。2019年7月15日,ST人乐还发布了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预亏区间为-6000万元至-3000万元。
人人乐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此颓势,就连曾经决心与人人乐共命运的何金明也萌生退意。
自2019年以来,何金明就开始频频减持人人乐。5月底,人人乐控股股东浩明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占总股本5.9%的股份转让给张政。到了6月19日,*ST人乐又披露实控人何金明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ST人乐股份不超过880万股。
7月23日,人人乐“卖壳”尘埃落定。在曲江文化入主后,何金明、宋琦、何浩合计控制上市公司26.25%的表决权,不再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外界担忧的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曲江文化,此前从未涉足过零售产业。人人乐能借“卖身”避免退市,但它能保住零售的“壳”吗?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行业专家张健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称,“人人乐的零售‘壳’应该不会被抛弃,毕竟改变主营业务触动资产重组,需要证监会批准。”
尽管何金明已经失去实控权,但张健对此态度乐观,“在新零售处于风口的红利期时刻,曲江文化应该利用国资雄厚的资本,给人人乐注入资金,进行新零售转型。对于人人乐来说,引进熟悉新零售运营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或会给发展带来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