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ETC是一片战场,那么硝烟弥漫最浓重之处,不仅包括使用场景从高速公路向城市停车场的“漫溯”,还一定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影。
如果你要购买一台ETC设备,可以去哪里?你可以去线下的高速公路网点,也可以去各大银行办理,柜台小姐会热情地迎接你,只要开一张ETC记账卡(借记卡、信用卡),就能免费领走一台ETC设备。
甚至,你还可以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APP,搜索“ETC”,就能“网购”一台ETC设备,绑定自己的银行卡账号,轻松实现高速不停车扣费通行。(目前支付宝渠道的ETC,只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银行的信用卡,而微信并无限制)。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ETC中并不是绝对竞争关系。每台ETC都需绑定一张银行卡,第三方支付机构选择和特定银行合作推出优惠套餐。比如,微信的“ETC助手”和平安银行合作,办理平安银行信用卡(新户)可以获得ETC免费办理金额,还能领30元现金红包。
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一样,已经成为ETC发售渠道的一员。但是其中具有细小差别,用户从哪里“购买”ETC很关键,因为这关系到谁能抢到用户入口,并以此为桥梁,挖掘线下消费场景。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在争夺什么?
ETC发行的入口包括银行、ETC卡发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是合作关系,但用户选择哪个入口,会影响资金流向、用户粘性和数据沉淀。
首先是资金流向。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度,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5130.2亿元,主要来自于现金收费、ETC支付和移动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手续费、沉淀资金、广告和增值服务。据行业人士透露,支付机构的手续费大约在0.6%左右,这0.6%还需要由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卡行(银行)和清算机构(银联、网银)分摊,能够留给收单机构的大约只有0.1%左右。如此计算,即使这5000亿高速通行费全部“途经”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也只能获利4亿元。
此外,我们存在支付宝、微信等账户里的备付金会形成一笔沉淀资金,支付机构将这笔沉淀资金存入银行就会产生一定利息收入。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手续费利润非常薄、以前资金沉淀还能赚点钱,现在越发不行了。”这说明,支付机构作为ETC资金的通道是赚不到“大钱”的。
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儿?在ETC用户身上。
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占据了约90%的份额,是绝对的龙头。二者背后依靠着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公司两家互联网巨头。互联网企业走过线上流量时代,迈入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时代,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消费者。
场景时代,意味着细分的、垂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行为,这要求企业对消费者的线下行为有更多的关注。
ETC用户就是这样一群高价值的消费者,高速缴费就是这样高频具体的线下行为。按照规划,ETC车主群体规模在今年年底将达到1.8亿甚至更多。ETC车主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有保险、理财方面的需求。为了吸引ETC车主到自己的流量池,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绞尽脑汁”。
对于银行来说,在信用卡开卡成本日益上涨的今天,ETC不仅带动了银行信用卡的自然增长,更是银行推广理财、车贷、车险、停车等高价值业务的好机会,是撬动精细化开发周边业务的杠杆。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抢占ETC用户,不仅仅能抢占支付渠道,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还能通过为车主提供余额查询、充值、电子发票打印、优惠套餐等服务增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更重要的是,车主上传的车辆信息和ETC交易数据,也是支付机构完善用户画像、沉淀信用数据、搭建智慧出行版图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企业自然不愿错失,开始渗透进城市交通产业链的上下游。
阿里投资了高速公路收费移动支付系统服务商北京特微、高精准位置服务公司千寻位置、出行平台滴滴出行、高精地图厂商的高德地图和易图通、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千方科技、智能机器人洗车商驿公里等企业。旗下子公司阿里云打造的城市大脑在交通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上也折腾出不小的动静。
腾讯在汽车交通行业投资了55家公司,包括汽车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联惠捷、高精地图厂商四维图新、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商途虎养车和车生活、汽车交易平台的车好多和人人车、智能汽车制造商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等企业。
互联网巨头版图内的企业贯穿了汽车制造、前装、购买、停车、行车、车后市场、汽车金融、物流运输、交通管控等“车的一生”。高速缴费是车生活的重要一环,ETC作为国家强力推行的高速缴费入口,互联网企业无法错过。
谁能快人一步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ETC问题上虽然本质上“共生”,但仍然存在“抢客源”的竞争关系。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铆足了劲,各地推出的优惠政策各异,此处不一一列举,但总体来看,银行已经抢先一步。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发行上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并较早推出在线发行,打破单一的ETC申请渠道,微信号称全程只用“35秒”就能完成ETC申办。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各省市的ETC卡发行服务商合作发行OBU,支付机构只扮演平台角色,一旦线上申购的OBU设备出现问题,用户基本上只能和ETC卡发行服务商联系退还和更换事项。
网友反映,常常出现找不到支付宝和微信客服的问题,售后制度不完善。亿欧拨打了支付宝“ETC服务”和微信“ETC助手”的客服电话,基本在1分钟内转接成功。
相比之下,银行在ETC发行上树立了更加牢靠的形象,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各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是ETC发行主体,银行是发行合作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紧密合作。
不论情愿与否,银行网点ETC推广都被摊派了指标,推广工作和业绩挂钩,政策客观地推动了银行工作人员成为ETC推广的“拼命三郎”。
主观上,银行ETC优惠力度大。银行将信用卡优惠福利“搬”到了ETC上,除了免费申请OBU设备,还能享受额外通行补贴、洗车、加油、商圈服务、代驾、积分等优惠,银行在权益业务上已经有完善的招标模式和成熟经验。
反观第三方支付机构,目前,微信“ETC助手”可以选择花99元开通会员权益,权益包括部分加油站和车行8.5折加油、5折洗车的优惠,微信表示后续会上线保养、停车、违章查询等会员权益,但上线日程表并不确定。支付宝“ETC服务”的优惠包括:在线快速办理、攒蚂蚁森林能量(23g/次)和无需充值,优惠范围有所受限。
银行的营销动作幅度更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除了在线上将ETC申办入口提到本行APP最显眼的位置,现下的驻点、电话、上门营销方式“轮番上阵”。不仅在线下银行网点大做宣传,还安排大量银行工作人员外出写字楼、住宅区、学校、加油站等场所开展ETC地推。
在申请流程上,银行紧跟节奏,增设了互联网服务渠道,不必带上文件劳心费力到银行网点申办。工商银行是全国首家推出ETC线上办理的商业银行,建行、农行紧随其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通道的优势被磨低。
交通运输部7月29日宣布,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9780.43万,完成发行总任务的51.25%。下半年发行任务会更艰巨。争夺ETC客户,是一场持续白热化的战争。
接下去,如何快速大力推进OBU发行进程、如何拓展ETC使用场景、丰富ETC功能,提高ETC含金量来吸引车主,仍然值得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乃至全产业链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