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造车,半路“抛锚”

大佬造车,半路“抛锚”

2019-09-14 10:3336氪 合作伙伴
“造车新势力”如何续航?

新能源造车的风潮,从大洋东岸席卷而来。

“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最早向国内布道,是在2014年4月,特斯拉向第一批中国用户正式交付Model S车钥匙。

这第一批用户中包括汽车之家总裁李想、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新浪CEO曹国伟等人,他们中一些人后来创立了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企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美味后,造车梦在国内许多大佬心中扎根发芽。不像马云和王建林等大佬投资传统造车企业,一些地产、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不顾造车的千难万险,纷纷跨界下海造车。

贾跃亭、许家印、董明珠李斌、何小鹏等大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马斯克为了造车赌上全部身家,贾跃亭为了造车拖垮上市公司乐视,不过这些先例都没有打消大佬们造车的决心。

涌入造车行业的“新势力”,哪些大佬的梦想最能成功?

贾跃亭:“即便万劫不复,也在所不惜”

“(法拉第未来的项目)仅6月时口头会谈过一次,就没有再接触了。”9月初,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一名招商工作对外提到,当时FF的投资方九城与开发区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最大努力在约定期间内达成协议,备忘录有效期为3个月。”

9月前的最后一天,这项协议也没有再次会晤。无法筹集6亿美元启动资金,或许成为FF再次无法落地国内造车基地的重要原因。

但贾跃亭造车的决心没有改变,“我之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把FF做成。”贾跃亭在微博上表示。9月3日,据媒体报道,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将辞去原CEO职务,出任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一心想要将FF做成的贾跃亭似乎即将要被踢出局。老贾坚持了5年的的造车梦,会就此收场吗?

几乎与特斯拉进军国内时间一致,2014年4月,贾跃亭联合前特斯拉高管和莲花中国区高管在美国加州成立了公司,法拉第未来诞生。面对不看好的员工和投资者,贾跃亭说:“即使把上市公司拖垮,我也义无反顾。”老贾这句决绝的表态,如今却惊人应验。

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贾跃亭表示,乐视汽车项目投入超过156亿,实现量产总投入至少需要400-500亿元。曾有媒体计算,其中贾跃亭个人投资已超3.5亿美元。短期内缺乏大量资金注入,FF将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通过以67.467亿港元入股法拉第未来。所有人都以为是老贾“忽悠”到了救命稻草,殊不知这仅是许家印开展造车计划的第一步,获得先进的新能源车技术。

傍上恒大这个土豪后,贾跃亭加快烧钱速度。也许为别人的造车梦想买单,并非许家印的初心。充当了临时钱包后,贾跃亭要求剥夺恒大融资同意权,撕毁所有合作协议,最终二者只度过了4个月甜蜜合作期。

令贾跃亭近乎疯狂成魔的FF,在今年“Car and Coffee”的一排豪车中露面,但无展台无试驾的做法,依旧使贾跃亭难以摆脱“PPT造车”的名头。

曾豪言“即便万劫不复,也在所不惜”的贾跃亭,如今逐渐远离权利中心。似乎正在失去FF控制权的贾跃亭,还能否实现自己的造车梦,目前还很难说。

许家印:首富造车,“有钱就行”?

“造车,有钱就行。”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许家印深知金钱对造车新势力的影响。虽没有像贾跃亭那般频繁喊口号,但许家印对造车的执着,早已路人皆知。

与贾跃亭在广州造车的计划失败后,许家印开启了自己造车的旅程。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在全国等九个国家。

相比起其他新造车势力,许家印下海稍晚一些。其并没有赶在红利期抢先下手,而是在市场玩家厮杀沉寂后,大规模扩张朝前迈进。

在去年3月26日,许家印袒露自己的造车野心时,便引来众多质疑声。大家认为现在入场为时已晚,并直指地产大亨不懂造车技术。许家印调侃,“别忘了我干过十年车间主任,有基本功的。”

摸着石头过河的许家印,在贾跃亭身上花钱买了教训后,便开始自己大手笔的造车宏图。2018年两次入股78亿,成为广汇第二大股东。并在今年年初,注册成立了恒大新能源汽车控股公司。

大佬造车,半路“抛锚”

资料来源:中国恒大、恒大健康

许家印乘胜追击,1月份接连与充电技术、新能源水平以及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在两个月后的一次采访中,许家印对外表示:恒大已经完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紧接着许家印选择了重工业资源丰沃的东北开始建厂,在6月11日-6月15日5天之内,许家印豪掷2800亿,在沈阳建立汽车工厂,继续推进自己的造车梦。直到6月29日许家印在天津恒大宣布国能93车型正式量产下线,补贴后售价仅16.98万元,但外界反应整车性能体验一般。

为了造车,许家印从南走到北。在新造车势力静默期,跑步前进的恒大能否突出重围,在最短的时间内转移产业重心,实现自己的造车梦,前路还有几多未知。

董明珠:“沙海摸金”,却吃遍苦头

格力“造梦者”一直是外界对董小姐的称号,在商场摸爬滚打的数十年,董明珠霸气侧漏的性格人尽皆知。将格力打造为全产业共识的标志,一直都是董明珠的梦想。

“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带来的美味佳肴”。董明珠曾如此描绘她的愿景,格力智能手机领域进场晚,折戟已成事实。但格局仍未确定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势在必得。

2016年8月,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提议,欲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遭到了股东大会的否决。不被理解的董明珠怒斥参会股东:“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董明珠自掏腰包10亿元,入股被自己喻为“埋在沙里的金子”的珠海银隆。深喑造车行业烧钱快,董明珠还说服好友王健林刘强东掏出30亿元,最终拿下银隆22.39%的股份。

车企已经到手,董小姐开始一展宏图。多次为银隆站台拉投资,派驻格力得意老将成为副总裁。在董明珠的力挺下,银隆开始了超大规模的扩张。

据公开信息显示,仅2017年银隆先后在成都、天津、兰州、南京等地建设新产业园,投资总额高达700亿元。

但以销售见长的董明珠,在汽车制造中并不得心应手。大规模的建设投入,使银隆入不敷出。曾经承诺计划年产新能源汽车3万辆,最终在2017年仅生产了6200辆。从2018年1月起,便陆续爆出有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消息。

外患不断,内忧也不停息,被高度关注的珠海银隆相继爆发出一系列管理问题。先是魏银仓与董明珠的10亿利益之争,双方展开了为时5个月的舆论攻势。最终在今年4月份,以魏银仓等人被刑事拘留落下帷幕。原本看中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的董明珠,最终在造车路上落得一地鸡毛。

今年8月23日,董明珠再次进军新造车领域,与威马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此次摒弃重资产的入股模式,采用轻量化的战略合作。除此之外,据相关人士透露,格力还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多家车企合作,合作模式与威马类似。

原本想跨界融合的董明珠,吃遍了苦头。背负着造车梦,董小姐此次与威马等车企的合作是否会重蹈银隆的波折,还需进一步审视。

李斌:“出行教父”的“蔚来”难测?

原本属于奥迪的王府井东方广场展厅,曾经是豪华车排面的象征。今年蔚来大手笔租下这一展厅,8000万元的年租金,豪气签约6年。“(租金)不仅不贵,而且非常值得”,李斌对此非常满意

但如今市值暴跌55%,被迫开启裁员的蔚来,不知后不后悔签下如此昂贵的展厅。

被行业誉为“出行教父”的李斌,以蔚来资本以及个人名义,在出行领域投资了超过40家公司。没成想这位70后老将,在造车这件事上遭遇到挫折,如今蔚来正采取各种措施,走出沼泽地带。

回首4年前,坐在演讲台下李斌,被埃隆·马斯克的激情演说所吸引,看到了未来汽车改革的方向,下定决心创办蔚来,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

从诞生之初蔚来便享有极高的关注度。不仅因为这家企业背后拥有56个明星投资人站台,更是因为创始人李斌在此之前已经成功带领两家公司上市。在造车新势力中,李斌比起贾跃亭、董明珠等跨界选手,更懂汽车行业。

相比起马斯克用了8年时间才发布第一辆Model S,李斌仅仅用了3年。

2017年12月,李斌发布了蔚来第一款量产车——ES8。李斌的每一步都在追赶着马斯克的脚步。但相比起特斯拉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蔚来更多的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在制造汽车。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直从事汽车资讯领域的李斌,并没有过多接触过汽车制造。新能源造车模式,也使得蔚来汽车自问世以来便伴随一系列问题,续航、自燃,以及充电、换电等等。并且有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蔚来共计交付量为8468辆,排在了威马和小鹏之后。

有媒体计算后表示,蔚来每卖掉一辆ES8就要亏损近85万元。近三年来,由于蔚来汽车研发的巨大投入,蔚来汽车已累计亏损近200亿元。销量下滑无资金回流,研发的高消耗,蔚来汽车在资金上面临巨大压力,"自我造血"能力上严重不足。

继去年年底,北美分部硅谷团队出现大动荡后,蔚来一直被降薪、裁员消息笼罩。3月份裁员1000多人,8月22日李斌发布内部信,宣布公司预计将在9月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调整后公司的人员规模约保持在7500人左右。

一直以自信示人的李斌,此次也透露出些许无奈。在新造车势力中拥有最大曝光的蔚来,也只能在现实困境中低了头,放缓造车梦的脚步。

李想:“异类理想”,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

相比起其他新造车势力,李想的理想智造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身为80后青年企业家代表人物,李想先后创办了泡泡网汽车之家。李想曾经也被媒体称为“中国的Elon Musk”,与前面几位大佬不同,李想对于造车事业并不那么着急。

2015年,卸任汽车之家后,李想觉得,现在造汽车的机会拐点已经到了,到了“创造出行的可能”的时机,便于7月份创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好的电动车可以到任何地方,不能只在城市里代步”,这是李想给电动汽车定下的标准。

作为特斯拉Tesla Model S的第一批中国车主,4月份李想刚从马斯克手里接过车钥匙,真实接触到自己向往的新能源汽车。随即便在一个月后,宣布完成A轮7.8亿人民币融资。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原先李想规划的SEV小型双座纯电动汽车就是特立独行的存在,由于迟迟未能等到政策支持,最后不得不放弃,就连已经建好的工厂也得进行改造,以适应全新车型的生产。

最终,身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李想,所创造的第一款电动汽车——理想ONE,在今年4月10日才正式上线,补贴后价格为32.8万元,相比起同一时期的蔚来已经晚了两年。

随着ONE临近预订日期,作为超级大 V 的李想,在微博上越发活跃起来。而这两车最受关注、也最为独特的,是它的动力系统,它是目前国内的一众新造车企业中,唯一选择增程混动。

按照5月份理想汽车公布的交付计划来看,理想ONE将于2019年8-9月开始排产,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向首批车主交付,与此同时,13个首发城市的交付中心与维修中心也将全部开业。但截止目前,依旧还没有理想汽车量产的消息。

9月9日,据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已启动2020年美股上市工作,本次IPO规模可能在5亿美元左右。在此之前8月16日,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领投,投后估值约为29.3亿美元。

究竟理想汽车会在什么时候上市,截止目前官方还未回复。从根据江苏省国资委发布的公告中,不难看出,理想汽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截至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58.42亿元,负债9.31亿元。

按照李想之前的计划,两年后达到年销5万辆的标准,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是现阶段消费者很难以40万(补贴前)的价格购买一款新品牌的增程式电动汽车。若按照计划时间开启线下交付,理想将会面对更大的亏损。

何小鹏:输了“万辆赌约”,还bug不断

“欺骗消费者,我要同样的钱买同样的车。”7月10日,众多小鹏车主在小鹏汽车总部和服务中心拉起维权横幅。原因就是小鹏汽车发布了更高续航里程、更便宜价格的新款G3车型。但过快更新周期加上没有补贴差价,使刚刚买过上一代车型的车主充满愤懑。

这并不是小鹏汽车经历的第一次维权事件,成立于2014年小鹏汽车,在2017年10月,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下线,率先实现量产。

IT出身的何小鹏曾在阿里任职,30多岁便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在何小鹏看来,三十多岁就没有了生活目标也是很困扰的事情。因此,何小鹏选择了二次创业,一头扎进自己敬畏的汽车行业。

在这之前何小鹏是个完完全全的互联网人,根本没有接触过工业制造业。“在汽车行业里面除了体力累、脑力累,还有一个心累。”刚进入汽车行业,何小鹏感觉到处处不适应,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并不算支持,认为现阶段没必要再用命去搏一个新事物。

“如果一个人懂汽车的硬件又懂一点点软件,那么他成功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由于对成功的执着,何小鹏一直对造车事业十分执着。他在内部说过,即便是融不到钱,他个人也掏得起这个钱。

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何小鹏也经常在微博与网友争辩,最出名的莫过于与李斌的万辆交付赌约。2018年李斌提前实现目标,最终获得赌局胜利,何小鹏向李斌履约了一辆小鹏汽车。

坚持长期测试的小鹏汽车G3,2018年初才首次亮相,并在同年12月正式上市。在今年6月中旬,第一万台小鹏汽车G3正式下线,终于完成了赌约中的一万台交付目标。

交付量完成的背后也伴随着种种问题。除去新车换代中产生的维权问题,网上还曾曝出小鹏汽车用装订机固定一些部件,在国家电网充电桩爆发大面积停摆等事件。

细数如今的造车新势力打造出来的新能源车,跳不出三大弊端:续航短,做工差,稳定性低。即使是已在电动汽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特斯拉,依旧存在这种弊端。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新秀,都试图在新能源造车领域分一杯羹。然而,新能源车企面临国外对手强大竞争,产业自身还不成熟的多重困境,未来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2019年3月,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一句“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引发了造车新势力融资的大讨论,并且其认为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倒闭的一年。舆论看衰为大佬造车的下半场蒙上一层阴影。

“造车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拥有造车梦想的大佬更很有体会。贾跃亭曾说,“99%的人不看好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就颠覆。”跨界大佬们无一不对造车这份事业怀有激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不惜倾其所有竭尽全力。

生于新能源时代,执念于“造车梦”的大佬们,谁能等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本文作者马微冰,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