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收紧下电子烟不容乐观

监管收紧下电子烟不容乐观

当政府监管风雨欲来,行业需要通过加速扩容,抢占市场,储备“冬粮”,在可能而来的市场与政策风险面前,求得更多生存概率。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日前在新德里表示,联邦内阁已经批准了电子烟的制造、销售、出口和进口禁令。同样在9月,美国纽约州宣布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成为美国第一个禁止销售调味电子烟的州。

与此同时,中国对电子烟的监管体系建设也在加快。国家卫健委计划对电子烟行业立法监管,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之前下达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将在10月实施。杭州、深圳等城市已明确将电子烟纳入“控烟令”,北京、成都等城市也拟将电子烟纳入监管范畴。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烟行业仍然是一幅如火如荼的景象。最近半个月里,至少有3家电子烟发布新品。此外,今年电子烟行业融资已超10亿元。这或许反映出一个趋势:当政府监管风雨欲来,行业需要通过加速扩容,抢占市场,储备“冬粮”,在可能而来的市场与政策风险面前,求得更多生存概率。

电子烟何以这几年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电子烟企业提出的概念是“替代传统烟草,提供更为安全、对人体危害程度更小的产品”。以中国为例,烟民数量早已超过3亿,这意味着,如果这一概念成立,就会有更多的烟民基于身体健康的考量,从传统烟草转向电子烟,这将带来巨大的蓝海市场。

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这意味着中国电子烟企业不仅能够覆盖本国,还大规模输出海外。正是看到其中的想象空间,电子烟被誉为下一个市值万亿的风口行业,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资本加速流入。做锤子手机失败的罗永浩宣布要进军电子烟行业;披着“Uber年轻女高管创业”光环的悦刻,号称已成为国内电子烟企业老大;不久前刚获得4000万美元融资的雪加电子烟则宣布,将与某连锁酒店品牌合作,在全国110多座城市的千余家酒店中推广其电子烟。一时间,电子烟似乎“处处点火、遍地冒烟”。

但是,电子烟是否真能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外研究表明,电子烟同样存在二手烟危害,含有的尼古丁、芳香剂及其他化学添加剂均有害健康,世卫组织也早已明确电子烟有害健康。负面信息持续传出,动摇着电子烟赖以发展的市场基础,由此带来两大后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电子烟采取从严监管的态度,电子烟的政策风险骤然放大。

如果电子烟对人体的影响与传统烟草类似,对于烟民而言,就没有了从传统烟草转换为电子烟的必要,这将导致电子烟市场目标客户的全面萎缩。对于看重未来成长性和营收的资本而言,这是最需要考量的因素。

从目前多家电子烟企业频频融资和发布新品的动作看,企业显然希望抓紧“国标”及各地监管之前的市场宽松窗口,尽可能抢占市场份额。也有部分资本仍然看好电子烟的市场前景,或者说是对未来政策口径不会过于严厉有所期待,愿意继续下注这盘赌局。

电子烟市场还能火多久,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疯狂融资的电子烟企业能抢在监管大锤落地之前,让更多的烟民成为自家产品的忠实用户吗?其次,“国标”以及计划中的立法对电子烟的管理力度是否如国外一样严厉,将决定着接下来的市场通道能否容纳下这么多企业。最后,资本不是雷锋,投资必须有回报,目前利润率超过50%的电子烟行业未来如果因以上因素导致销量下滑乃至亏损,资本能给予多大的耐心?

监管收紧之下的电子烟还能火多久?在我看来不容乐观。除非电子烟行业能研制出可以消除现有问题、真正做到让烟民可以减少身体损害的产品,并且接受权威机构的长期检验,这需要漫长的周期。否则,随着机构和用户形成电子烟并不健康的认知,并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拒绝,这一行业将迎来凛冽的寒冬。

*本文作者远山,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