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饿了么在宁波的首家“智慧菜场”正式落地。饿了么方面向钛媒体透露,这个位于宁波鄞州区的菜场,最近整体升级为“联心饿了么智慧菜场”,由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管局携手饿了么、阿里云、客如云、CityDO等合作方共同打造。
“在阿里本地生活新服务战略下,我们会持续重点帮助菜市场整体提升数字化和差异化的服务能力,即使是5平米的档口,基础的数字化上线都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运营,服务消费者”,饿了么智慧菜场负责人班和表示。
毫无疑问,继外卖、到店等服务后,菜场已经成为阿里、美团、苏宁等巨头在本地生活市场博弈的新战场。
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尝试并习惯在线上买菜。正因如此,近年来的生鲜市场才呈爆发之势。
根据此前钛媒体的报道,仅在2018年国内就有22家生鲜电商就拿到了120亿投资。与此用时,“买菜”与前置仓概念在2019年再度翻红,包括阿里、美团、苏宁在内的多家巨头纷纷入场。此外,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2018年这一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而饿了么在宁波的布局,也正是由于宁波拥有相对成熟的消费群体。
根据饿了么方面提供的数据,过去三年,宁波整体买菜订单量年均增速超过1倍。而在2019年,宁波本地95后、60后买菜用户数均同比去年翻倍增长。便捷、新鲜、平价、可预定等场景优势不仅让年轻人“重回菜场”,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中老年消费者。
饿了么方面表示,除了宁波消费者线上高速增长的生鲜购买需求,其传统农贸市场同样有着面临的却是空摊逐年递增、成交遭遇线上激烈竞争的局面。
班和表示,针对菜场商户的增收、降本增效的痛点,饿了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实体农贸市场整体延伸至线上,为摊贩开拓线上渠道,将生意延展到5平米外的3公里生活圈,实实在在增加更多新客和订单。
据班和透露,仅7日一上午,联心菜场接到的饿了么订单量已经占到总体订单的近2成。
实事求是的说,在2019年,虽然几家巨头对菜场等生鲜品类持续下注,但生鲜市场的发展也充满了坎坷,包括鲜生友请、呆萝卜、吉及鲜、我厨、妙生活等多个小玩家与创业项目都出现了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暴雷、倒闭事件的发生,虽然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资本催熟下盲目烧钱。但从根源上讲,还是这些玩家缺乏造血模式。而所谓前置仓、社区团购、“超市+餐饮”的盒马模式,实践起来也是荆棘满地。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与美团的小象生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实验的失败品。
但谁也不可否认,生鲜市场仍然是巨头扎堆拓展势力的重要战场。在笔者看来,未来在菜场这个生鲜品类里能否站稳脚跟,最终要看玩家能否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开发自己的造血能力。
目前看来,饿了么正试图将阿里过去一年推动的所谓数字化商业操作系统的模式落地到菜场这个线下场景当中。
钛媒体走进“联心饿了么智慧菜场”的档口后发现,几乎每个摊位都独立配置有一台称重收银一体秤。
相比过去,这台秤实时记录有各自档口的菜品价格信息,除了帮助摊主线下交易的完成更便捷、标准化外,每日沉淀的运营数据也成为了摊主可查询、可追踪的数据帐本,再也不会出现忙碌时“他刚付钱了吗?”、“钱找错了”的烦恼。同时对消费者来说,交易小票上的二维码可查食品安全与溯源数据。
同时,相比线下传统的早晚高峰,线上的多高峰时段、“可预定”等均打破了农贸市场经营时间局限,同时通过打造“夜市出清”等活动,也为农贸市场菜贩解决“出清”难题等。
换句话说,饿了么做菜场,主要是围绕着菜场的标准化、数字化经营,以实现传统市场数字化管理。
班和表示,对于菜场运营方来说,智慧菜场首次让交易数据可沉淀,让菜场日常的管理第一次“有数可据”,一方面,可识别和洞察的线下线上用户的增长与流失,让菜场首次可以成体系运营用户,从而更好提高消费转化和服务品质。同时,可以更好洞察场内的品牌和生态集群优势,未来更好赋能、以及与智慧社区等进行有机联动。
据悉,未来联心饿了么智慧菜场的建设还将探索监管的智慧化,二期将通过AI技术、区块链等最新技术,由人工监管变数字监管,实现场容场貌、三白三防、证照管理、食品追溯等内容的智慧监管;打通“浙政钉”,实现农贸市场市场监管掌上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