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口罩的两极:有人花费超5000元,有人一罩难求

“抗疫”口罩的两极:有人花费超5000元,有人一罩难求

2020-02-17 10:35宁泽西 新芽记者
“你买口罩花了多少钱?”

“你买口罩花了多少钱?”

疫情当头,能保命的口罩成了稀缺资源,不仅价格翻倍,还一“罩”难求。有人在为买不到口罩发愁,也有人算了笔账,已经在口罩等防疫用品上投入10000多元,其中有5000多花在口罩上。

“北京一个三口之家,防疫花费就得1万起!主要是口罩买不到,不得不找代购。” 北京人丽丽告诉新芽Newseed(ID:pelink)。疫情发生后半个月时间,为买口罩,她已经花了5000多元,加上家用的紫外线消毒灯,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家用血压仪,随身携带的消毒卡,室内消毒棒,84消毒液,酒精,消毒洗手液,消毒湿巾,常用药,电子温度计,护目镜,一次性手套浴帽雨衣雨鞋若干,目前的花费已经超过10000元。

“物以稀为贵”,新芽Newseed调查了20位、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一二线城市中青年人群,发现人均防疫费用在1000-2000元间,其中的大头都花在购买小小的口罩上。

中国武汉一只小小的蝙蝠扇了扇翅膀,全球都陷入了“口罩荒”。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口罩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的需求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目前售价却飞涨至平时价格的20倍左右。世卫组织警告称,个人防护装备市场将“严重中断”,并表示全球库存“严重不足”以满足需求。

面对火山喷发式的需求,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便是:抢救口罩的产能。

近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撸起袖子加入口罩生产队伍。据统计,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比亚迪、上汽通用、富士康中顺洁柔,做汽车的、做手机的、做卫生巾纸尿裤的、做太阳能的、做西装的,统统跨界做口罩了。

口罩啊,你在哪里?

“口罩”二字,注定成为这代人最深刻的春节记忆。从1月口罩贵到2月抢货难,从通宵生产到预约登记,从武汉到全国,口罩成了硬通货。诊所、电商、超市、便利店……个人途径购买口罩的渠道几乎全军覆没,而在购买无门的另一面,却是淘宝电商、朋友圈微商、代购坐地起价、真假难辨,一片乱象。

“最疯狂那几天,口罩基本上是几个小时一个价格,要拼人脉、拼渠道,更要拼财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代购告诉新芽Newseed。

在韩国,部分工厂隐瞒库存、坐地起价,口罩的采购价已经从年前的3元/只涨到了20-25元/只,有商家的报价甚至一度达到48元/只。

丽丽告诉新芽Newseed,她最近买了100个俄罗斯医用一次性口罩,花了700元;200个韩国口罩KF94,单价在20-30元,加起来就四、五千了。

乱象之下,淘宝也加大了对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阿里平台治理部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阿里已拦截、删除可疑问题口罩57万件,15家店铺因严重违规被永久清退,其中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一家正常售价的淘宝店,日销售额从5000多元暴涨到9000多万元,仅用了8天时间。8天之后,没货了。

这是新冠肺炎爆发后,疯狂膨胀并异化的口罩市场现状。

2月10日起,全国多地企业陆续复工,已经成为必需品的口罩,供给不足的矛盾更是与日俱增。随着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口罩更是成了眼下的燃眉之急。

眼下丽丽只能选择重复佩戴一次性口罩,回家后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第二天重复使用。“我们公司下星期就复工了,口罩得省着点用。”丽丽说。

国家发改委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口罩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76%。2月8日,华创证券报告显示,乐观估计到2月底,我国口罩日产能有望提升至2亿只。

但是对于目前市场需求而言,这个数字也不容乐观。

华创证券给出一组数据: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5.33亿人。其中二产2亿,三产3.3亿。

若全面复产,按每人每天一只口罩计算(疫情严重地区医护人员每天可能在5只以上;执行4小时更换建议,则每日消耗更多),至少需要每天5.3亿只口罩。极端情况下,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

缺口依然很大,依然还有很多人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硬核外援加入:

3000家企业跨界做口罩,政府兜底

提高产能才是最终解决办法。疫情当前,众多中国企业临时建设口罩生产线,掀起一场生产口罩的跨界大潮,为抗击疫情出钱出力。

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中国石化、广汽集团多家能源和制造业企业,以及水星家纺、青松股份、三枪内衣、红豆服饰、雅戈尔、爹地宝贝等企业也“摇身一变”,纷纷改变生产计划,支援口罩生产。

一时间,防疫物资生产全民总动员。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他们紧急审批资质,推迟原计划,改造生产线,积极奋战在抗“疫”的后方。

在专业背景方面,这些企业其实都不是从零做起。比如五菱转产做口罩,其实是借助了相关领域的零配件供应商的专业能力,中石化做口罩,则是利用自身在原料供应上的优势,主动对接下游的生产线……这些企业,多数都有产业链、资源整合上的专长和优势。

而对于不断增加的口罩产能,国家发改委亦承诺兜底:

只要符合标准,(口罩)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企业不用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疫情后富余的产能将由政府收储。

很快就有了好消息,2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 20 万只口罩顺利下线。根据上级部门统一调配,该批口罩将主要用于民用用途。

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努力下,随着原有产能逐步恢复、新增产能迅速上马,以及口罩等进口不断增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将很快有望得到缓解。

一切都会好起来,祖国的春天也不远了。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