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当前全国各地最紧迫的工作任务,随着一级响应的启动,各地对于疫情防控的动员效率以及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质量都摆在面前。
“智慧城市”从过去3年人工智能风口提升政府数字化水平、服务民生和经济的改善型功能,最近提上了各地的紧急议事日程。据了解,2月8日,海淀区政府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在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上线试运行;2月10日,上海市发布《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重庆市也推出了智能化“疫情排查”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在非常时期突出智慧城市作用的举措,对全国各地广泛推行智慧城市有示范作用。
那么,智慧城市为什么会对政府管理如此刚需?各地怎样才能快速搭建起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在疫情之后如何长期造福于民?是本文所探讨的三个重要问题。
01
没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支撑,抗击疫情将陷入“两眼一抹黑”状况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是看不见的敌人,它能够通过飞沫和气溶胶进行人传人,并且感染者不自知症状,长达14天的潜伏期,并且在潜伏期内也能够感染给健康人,而那些感染严重者也易导致病人死亡。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以及全国高铁枢纽,在1月23日封城之前已经有500多万离开分散全国各地,这其中有多少人感染,感染者又与那些人进行密切接触,是一个千头万绪的问题。
尽管一些地方进行了措施严格的城市管制甚至封城、封路的举措,但是由于不了解那些人员是从武汉返回,以及是否接收过发热体检排查这些信息成为排查重要指标;由于冬春季节本身又是一个感冒高发季,相应的医疗资源紧张造成了一些疑似病例在家隔离等待确证收治(幸好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多所方舱医院的搭建,推动疑似病例的“清零计划”)。
如果没有相应数据信息支撑,就只能由各村、各街道挨家挨户以及挨个社区的基层人员进行排查,这实际上也容易增强感染风险,这无异于“两眼一抹黑式”的防控。
而有先见之明的地方提前搭建了智慧城市则能够及时调动人口、交通、各个智慧小区、医院、企业相关的大数据信息,做到有的放矢;针对确诊的案例追溯到上一级传染者,构建起人员接触的网络做到提前预防和有效隔离;并且根据医疗资源消耗情况予以物质的及时调配,可以说,平时的智慧城市系统就转化成为战时的“防疫控制中心”,是一个实时的看板管理系统。
何谓智慧城市,其核心就是利用大数据,通过智能运营中心(IOC)来提升城市管理与决策效率,通过技术化手段实时反映各个核心板块和城市运行状态,为城市管理的预警、决策、精准调度搭建综合管理平台,这能够作为城市的“智慧大脑”。
目前国内搭建起了智慧城市大脑的主要由云计算公司在帮助政府进行政务大数据代运营时候搭建的,比如山东、贵州、云南等地是由浪潮云搭建;浙江由阿里云搭建;深圳、上海等由华为云搭建。笔者相信,通过这场疫情,更多地方将会掀起一个搭建“智慧城市”的热潮。
02
快速搭建起智慧城市大脑,这里有3个实用建议
除了湖北以外,很多地方采用相对比较接地气的土办法也行之有效,毕竟智慧城市应用毕竟需要耗费一些时日,很多地方不如北京海淀区、深圳龙岗区以及上海浦东区那样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工程师和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团队支撑。
不过,由于当前疫情除了湖北以外,很多地方大体面临相似的管控预防状态,目前在疫情防控上还没有出现“第二个武汉”,鉴于各地针对疫情做到的疫情指挥系统实际上就是“智慧城市大脑”,那我们不妨以“海淀区政府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为参照对象加以改造和参考,以便于急用先学。
首先构建智慧城市(管理大脑和系统)的前提是打通各个关键环节、部门的大数据,并将这些大数据做到随时可以调取,并且可视化呈现出来。
据北京日报报道,试运行的“海淀智慧城市平台”集合了个性化数据分析、返城人群分析、人口排查分析、重点人群动态监测、跟踪、预警服务等重要功能,构建起了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社会单元和公众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疫情跟踪防控体系。
其次要对于数据构建相应的工作模块,并且通过这些大数据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应用到云计算支撑。
比如海淀智慧城市平台总共构建了“疫情防控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疫情预警系统”、“社区防控预警系统”等四大系统。每一个系统下面又覆盖了相应的子系统数据。
其中“疫情防控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从行业(企业)和社区两个维度采集人员基本信息、出行情况、居住社区、工作单位、健康状况、经由疫区等六大类信息,针对重点人员、高危疑似人员、密切接触人员,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分级分类防控要求,每日采集关键体征指标,并跟踪处理记录信息。
“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是结合运营商数据,详细快速分析并统计海淀区内各街镇、小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数量、主要来源地、活动轨迹、驻留时长、进入时间等信息。
“疫情预警系统”是实现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功能,向企业管理者推送疑似人员预警信息,同时提示行业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安排核查核验;向公众个人推送同车确诊病例、同社区确诊病例、同企业确诊病例等提示信息,协助个人做好隔离防控。
“社区防控预警系统”针对各社区和医院等重点监控区域,调用周边视频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分析,结合市民热线百姓诉求,找出关键事件,分析定位出社区在防控疫情中执行不力的情况,并进行预警。
上述工作模块,实际上是以智慧城市指导下的大数据“防疫方法论”,只要产品和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在全国推广和应用,当然要系统搭建起来,也需要整合多方技术和厂商资源,这里下文会有论述。
阿星认为,其他地方要想从0开始,快速铺开智慧城市大脑,有以下3条“捷径”:
(1)各地政府向云计算公司、智慧城市解决商招标,凡是对于抗击疫情有效的云计算公司和服务商拥有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予以承建,比如华为、浪潮、阿里巴巴等有经验、有技术公司应该排在优先级。
(2)所承建的工作本身应该以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为原则,而不是增加工作任务,很多小区、村庄以及街道争取要用App收集和处理信息,让他们能够通过简便、公益化的工具提升效率。
(3)由政府牵头打通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大数据,不能指望互联网公司之间将数据打通,比如医疗平台展开远程医疗、电商公司提供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物流公司提供相应的物流大数据并参与到物质捐赠过程之中、产业园区以及商贸区调查相应有序复工的数据等等,而这些数据能够丰富智慧城市大脑数据的颗粒度,让智慧城市大脑本身越来越聪明。
03
构建智慧城市这只是一个开始,最终落地需要有智慧城市运营商
防疫指挥系统要想真正发挥重要必须是协调各方、总领全局的智慧城市大脑雏形,而智慧城市大脑如何保证在疫情解除之后以此为1.0版本,不断迭代长期有效,让智慧城市大脑真正能够预防更多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以及其他潜在的公共危害,则是一件关系到社会长远发展的命题。
构建智慧城市的承担者是地方政府,如今各地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最终能真正落地“数字中国”,以此为突破口,或许对于智慧城市这一需要跨行业、跨部门协调的社会工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就像2003年“非典”之后留下了社会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这就要求把防疫期间的大数据本身视为最宝贵的数字资产加以运营,而智慧城市本身的设计者、搭建者以及运行保障者,本身也是“智慧城市运营商”,但是所有权属于当地政府。
选择什么样智慧城市综合解决商取决于技术是否支撑智慧城市要求、在理念上是否符合区域长远需要。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曾提出一个打造“数字政府”的“6个1”方法论,即“一朵云(云计算)、一个数(大数据)、一个网(一网通办)、一个口(城市服务门户)、一个运营商(智慧城市运营商)、一个生态(智能产业生态)”,并为当地政府打造政府业务中心(GOP)。
浪潮云帮助地方政府落地智慧城市,让政务大数据为广大公民服务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一平七通”,其中“一平”就是打造统一的数据汇聚和计算平台,政务处理依托于平台进行处理,这是融合了ABCD技术的“智慧城市大脑”;“七通”分别是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公共安全“一网通”、和谐社会“一格通”、市民办事“一站通”、智慧金融“一贷通”和爱城市网“一点通”等七个通的建设。
当前正在5G技术快速普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的事情,我们看到了无人机在路口巡逻发出人性化的外出防护提醒,智能机器人在隔离病房送餐以及安排体检,在安全出口有红外体温检测仪等新技术的应用。这表明在智慧城市建设之中万物互联、广泛调动智能产业生态参与到智慧城市大脑之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利用ICT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构建起万物感知-万物联接-万物智能的智慧城市,分别对应了三个层面即海量城市终端感知、海量城市数据链接与海量城数据管理与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系统。
华为有一个智慧城市的“马斯洛层次模型”即智慧大脑的构建需要有城市ICT基础建设、城市安防保障、城市服务在不同行业场景中解决方案为依托,这样才能让城市大脑本身越来越智能化,在未来预判和甄别潜在风险,为社会长效久安不断站岗执勤,关键时候发挥高效作用。
就像基础通讯运营商有三个一样,笔者认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智慧城市运营商也不会只有一个,让具有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力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之间相互竞争,能够推动各个区域之间加速不均衡发展,彼此竞争最终百舸争流,诞生关于智慧城市领域更多巨头,只要保证大数据化红利为政府效率以及人民服务即可。
【结语】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构建自身智慧城市系统和大脑,“开弓没有回头箭”,很多方面都需要广大互联网公司和人工智能参与软件、硬件以及算法层面的支持和协作,并且保证相应的技术和产品供应支撑,而要保证全国抗击疫情一盘棋,则需要各地智慧城市大脑之间未来能够大数据能够打通,笔者认为国家层面应该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保证未来大数据之间不产生区域壁垒,这对于数字政府提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行政效率也有巨大作用。
正所谓“福祸相依”、“危中有机”,疫情固然一场巨大的、无比压抑的劫难,但对于我们本身重视生物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正视智慧城市的深远价值,以及新兴智能技术在这场疫情之中攻坚克难也未尝不是一次残酷的锻炼和洗礼。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让我们更有能力打赢“战疫”,守护和造福更多人民群众。
智慧城市建设是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快速落地、不断健全将能大大提升政府公共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