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做了什么呢?无非是用嘲讽的方式把道理用戏剧化的突兀形式蜻蜓点水了一下,这显然达不到输出理念的目的,而是承担了“泛女权”话题中非理性讨论的“炸药桶”功能。
正午阳光的网剧《我是余欢水》从上线之初就收获了大量好评,12集的短剧体量,节奏快速毫不拖沓,强戏剧性发展的“爽剧”特征,中年男社畜的惨淡人生最后还有了些许荒诞讽刺的影子。《我是余欢水》精彩引人眼球的要素既多,剧情主线也很难招致多少反感,原本有希望成为上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网剧之一。
没想到,这部看似标准的好作品却因为几句台词闹出了乱子,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8.5分已经跌到了7.4分,微博、豆瓣、知乎上的争吵热闹非凡。
1
事因“女权”起
但背后是话题挑拨炸药桶作祟
事出原因是剧中12集的台词。这集中一群绑匪绑架了余欢水、梁安妮、魏总、赵总等一干剧中主角,绑匪玩起了游戏,让被绑人轮流说放走自己的理由。梁安妮开口说:“肯定放我啊,哥哥,我是女的,我是弱势啊!”绑匪则一句话怼了回去:“别来这套,男女平等,你们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这句话成了“万恶之源”,被部分微博网友评论为“内涵女权”,痛批编剧导演和正午阳光直男癌、污名化女权,掀起了一阵给该剧刷一星的活动,致使其评分短时间大幅下降。
《我是余欢水》这句台词本身是反女权吗?结合剧中语境人物性格上下文来说,读娱君认为算不上。那这句台词是不是“私货”?读娱君认为是的,甚至有刻意挑起话题争端的嫌疑。
如果只是看剧情进展,剧中惯以美色诱人,也深知同伙都是无耻之徒的梁安妮是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她为求脱身把自己女性身份作为条件说出来基本符合人物性格设定。但她这句话显然不是什么“女权”,遇事自居弱者委从强权寻求特权,反而是典型的男权思维;因此绑匪的回怼单独拿出来逻辑并非不通,“男女平等”恐怕谁也不会否定。
但读娱君之所以认为在这里这样安排有问题的,在于两点——过于高高在上、轻佻的姿态和过于轻率的关键词混淆。《我是余欢水》将台词放在了梁安妮和绑匪的对话中,两边都在说女权,实则在嘲讽所谓的“田园女权”。作为一部剧的话题讨论尚可理解,但问题是,《我是余欢水》并没有将“田园女权”的话题进一步讨论或者严肃化,而仅是用戏谑的方式嘲弄了一番梁安妮的话术,并借手里捏着生杀之权绑匪之口高高在上说出“你们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的台词,把“女权”这个词拉下水,说话的对象也不只是梁安妮而是“你们”——这样的情景所生出的挑衅之感,恐怕是让那些刷一星的女性网友感受到冒犯的主要原因。
网络的“泛女权”话题常常表现为男性和女性之间疯狂的互相攻击、贬低,这种沟通本身是没有太多深度的,但这种现象背后却是极为复杂的一套社会观念冲突,与社会历史发展、经济话语权都有密切关系,读娱君也无力做出最终结论。但在基本没有理性沟通的网络“泛女权”语境下,推进真正女权的力量其实是颇微弱的,而《我是余欢水》做了什么呢?无非是用嘲讽的方式把道理用戏剧化的突兀形式蜻蜓点水了一下,这显然达不到输出理念的目的,而是承担了“泛女权”话题中非理性讨论的“炸药桶”功能。
这样的做法不引起轩然大波是不可能的。《我是余欢水》的后半段,绑匪和梁安妮的对话并不影响剧情进展,再加上绑匪这里的语气和对女权一词的嘲讽出现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人物,《我是余欢水》在剧情结尾并不重要的对话中强行加入“女权”关键词,读娱君认为确有“碰瓷”的嫌疑,是一种没多大必要的“取巧”。
《我是余欢水》的制作方自然不会愚蠢到否定女权本身,剧中的台词细究之下并未超出常理。但《我是余欢水》的台词剧情安排会激起多少人的情绪波动,一方人的恼羞成怒再变成另一方人的话柄,以致于在结局尚在超前点播期间就引起了如此大的舆论反应,要说正午阳光一点未料到,读娱君认为不太现实。
2
正午阳光是挠到了观众的痒处
还是精通“贩恶”?
正午阳光似乎把突出“社会话题”当成了现代剧的招牌手段,屡试不爽。
从《都挺好》到《我是余欢水》,正午阳光的改编方式说好听点是“挠到了观众的痒处”,不好听点就是“贩恶”,因为这两部剧的情节处理都不够细致、严密,形成的效果变成了用并不合情理的戏剧夸大人性社会的阴暗面,如若变形和夸张到了一定地步,再冠以“荒诞”之名。
表现之一是角色的“极致集中”性。《都挺好》中涉及了诸多现实社会问题,重男轻女、啃老、夫妻关系等,但集中表现在了苏大强、大哥、二哥夫妻等人身上。剧中的无数矛盾冲突来自苏大强,似乎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都要追求效果明显伤害儿女的结果。苏大强成为剧中兄妹、夫妻之间的各种矛盾爆发的集中触发点,基本是集万恶起源于一身;表现之二是刻意营造对立情绪,如将个体的争吵、矛盾刻意强调上升至男女关系、父子关系话题上激起观众情绪宣泄,又并未在情节上做到严丝合缝符合现实。
这样做的潜在效果是——每个人似乎都能在“苏大强”们的身上看到一点自己身边人熟悉的影子。于是网络上首先开始大量出现对角色的吐槽、痛骂,苏大强的人设覆盖面之大,成为了不同人找到虚拟剧情中现实矛盾的靶心,反过来造就了剧情本身的话题传播性和一波一波的热度。
这样的设计实在不能称得上现实。按剧中的设计,任谁都不可能站在苏大强这边,但话说回来,这样塑造的苏大强不过是一个正午阳光刻意集中阴暗面的靶子,但造就的舆论却是实实在在的情绪释放——但现实中各自家庭的复杂,又岂都像苏家一样矛盾集中?最终热度有了,大众看似爽了却只是满足了负面情绪的宣泄。
《都挺好》和《我是余欢水》在演员表演、剧情节奏上都是国剧中的上佳作品,但在这种话题挑拨上的设计,读娱君认为短期内是拉高了热度,长期来看却是有害无益的。但要是客观、不挑拨情绪地去输出价值观,恐怕又很难达成当下的火爆状态。
原本4月档期会成为正午阳光稳固自身“高品质”口碑的时机。《清平乐》和《我是余欢水》豆瓣开分都在8分以上,一个古装一个现代,一个12集短篇一个69集巨制,多样性和高品质集中的完美时刻,发展却都不那么美好。这边《我是余欢水》因为女权风波跌到7.4分,那边《清平乐》因为剧情平淡注水跌到7.8分,画面服装虽好,“古装PPT”式的节奏恐怕很难满足观众,以69集的体量来看,后半段弃剧的观众预计还会越来越多。
原本《我是余欢水》带给剧集市场的,是12集现代短剧的成功改编,是郭京飞、高叶等演员的成功表演,是话剧式荒诞在剧集中的尝试……而到最后,这所有的一切却被话题挑拨带来的舆论骂战所盖过,这样的结果恐怕才是最令人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