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公司都已亮出底牌,谁能阻击特斯拉?

新造车公司都已亮出底牌,谁能阻击特斯拉?

2020-05-04 09:0236氪 合作伙伴
在生态复杂的中国市场,特斯拉面临的何尝不是一场合围?

几乎在一周之内,新造车头部公司的底牌都已揭开。

“‘增程式’这个品类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理想的定位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4月30号的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在不到10分钟的简练发言中,宣告了技术路线的定位转变。在新造车浪潮中,几乎所有车企都效仿特斯拉选择了纯电路线,理想汽车是个例外。

李想创办的理想汽车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路线,其动力能源不是全部来自电池,还装上了内燃机增程器给电机发电,以兼顾续航里程和电动体验。

也就是说,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一样,理想汽车的动力来源中同样有内燃机的参与。不光是工信部在补贴政策中把增程和插混技术合并同类项,对用户教育也面临困难。“(理想汽车)销售无论如何介绍,用户都认为是混动,所以,没必要再硬细分品类了。”李想说。

理想汽车放弃抵抗,将此前坚持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归类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也意味着,各家新造车公司对自身的路线定位已经厘清。

4月27号,小鹏新车P7发布会上,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的标签是智能,智能是小鹏的最核心优势”,小鹏P7将在下半年上市,搭载小鹏投入30亿元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4月29日,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项目正式签约,蔚来获得70亿元人民币融资,蔚来总裁秦力洪在媒体采访中强调“蔚来的用户企业本色不变”。

而巧合的是,5月1号,特斯拉宣布下调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3售价,补贴前售价从之前的32.38万元调整为29.18万元,根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其补贴后售价下降至27.155万元。

这无疑是特斯拉与中国新造车公司之间的一场交锋缩影。

追击特斯拉的不同路线

4月30号,特斯拉第一季度以6800万美元的净利,宣告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总毛利率高达25.5%。毫无疑问,特斯拉以高研发投入打造智能化,智能化支撑高毛利,然后大量出货摊薄研发费用,进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模式已经跑通。

看到这条路径的新造车公司有很多,但是愿意效仿并投入实践的几乎只有小鹏汽车。这家公司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自研自动驾驶团队,包括硅谷和北京团队的感知算法,圣地亚哥团队的定位和融合,广州团队的规划和控制,和上海团队的高精地图等。

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话说,“为了软件自研,我们从大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从总线到板卡,我们全涉及,硬件也会参与设计。”

李斌显然也愿意效仿特斯拉,其在蔚来的全球架构中,曾经设立接近700人的美国团队,来对接海外优质的智能硬件供应链。但社会学出身的李斌,更想实现的是通过重构用户交互方式,创建一家用户企业,其投入重金在全国铺设了直营渠道,也推出了一键加电、能量无忧和服务无忧等多项服务产品,同时用Nio App、Nio Life和积分体系等等构建了用户社区。

“我一个74年的人,已经过了看到国外的公司不错,赶紧搞一个中国模式的阶段。”李斌告诉36氪,连续创业的他,更愿意往后思考终极的东西,“我们不是在做中国的特斯拉,而是世界的蔚来。”

2019年,用户企业需要的庞大团队和业务体系,让蔚来踩下急刹车,快速缩减成本。在智能化研发和用户服务的权衡之间,蔚来显然偏向了后者,其对北美团队多轮减员,自动驾驶部门成为重灾区。2019年12月,蔚来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合作后不久,即宣告对北美自动驾驶团队裁员141人,仅保留硬件和底层系统人员。

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承载何小鹏自研自动驾驶心血的轿跑P7发布。与蔚来相反,小鹏汽车选择了抛弃Mobileye,转向自研。“Mobileye是非常棒的公司,但是要想做到自我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的扩展能力,我们全自研。”接受36氪采访时,何小鹏说。

最新发布的小鹏轿跑P7搭载了X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配置了比特斯拉更丰富的传感器,包括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个车内摄像头。P7所搭载的自动驾驶技术,也针对本土化场景补上特斯拉的短板。P7发布前一周,何小鹏在朋友圈写道,“三年前的想法就要揭幕了,兴奋、紧张、激动。”

相比李斌对蔚来用户企业的结构化思考,何小鹏显然跟随特斯拉走了捷径,但是对智能化的笃信,也让其对自动驾驶进行了重金投入。据官方数据,小鹏汽车每年智能化研发支出超过7亿元。

而与带有梦想色彩的李斌和何小鹏相比,李想则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其在描述理想汽车的目标时可以量化到数字,“汽车之家已经是一家100亿美金的公司,我希望再创立一家千亿美金的公司。”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李想也自称“变态”,“在公司我要求任何的事情都必须有数学模型能讲明白,无论是销售、服务、开店、展示、投放,所有的东西你得拿一个数学模型能讲明白,而不是做哪儿算哪儿,如果没有办法拿一个数学模型把这个东西讲明白,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想明白。”

李想自身是特斯拉的典型信徒,最为明显的例证是,其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安利特斯拉股票。2014年特斯拉首次入华交付Model S,李想是首批车主之一,其个人也几乎购买了特斯拉全系车型。但是看到动力系统成本占到电动汽车BOM(物料清单)的近一半,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毛利空间狭窄,且自研自动驾驶耗资耗力时,李想创办的理想汽车果断放弃了纯电路线。

理想汽车所选择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希望能保留特斯拉的纯电动体验,也能解决续航焦虑。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只卖出6500台,已经获得正向现金流。小鹏汽车尚未公布财务报告,而隔壁的蔚来汽车仍然在负毛利经营。

接近李想的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李想曾预测,二季度理想汽车可实现20%毛利。这几乎是全球大型车企的毛利水平。李想未对此信息明确回应,其告诉36氪,“我们讨论的问题都是未来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新企业,我们很小,对利润没有什么要求。”这一数据预期背后,显然是理想汽车在握的丰厚订单量。

突围中的新造车公司

李想和理想汽车投资人王兴都在近半年重新划分了新造车公司阵营,结论是,上百个新造车创业公司,如果能跑出来3个,就是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而不是此前业界有共识的蔚来、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

这一阵营划分显然有立场导向,但是从融资节奏、品牌力和经营状态来看,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组合也有其现实基础。也就是说,在饱受争议的新造车势力中,又倍受争议的互联网人造车项目,反而得以突围。

一位新造车公司投资人告诉36氪,在造车这个资本密集型创业中,融资策略和节奏十分重要,“传统汽车人创业,一开始就会依赖政府资金和产业资本,这对研发和创新投入是个掣肘。”更关键的是,社会资本的窗口期十分短暂,一旦绑定政府,后期的选择就会减少。

“但是你先去拿VC的钱就不一样,这样你后期的战略灵活性会很大。”上述新造车公司投资人告诉36氪。蔚来将整体业务分成4大块,整车、产业基金、零部件公司蔚然动力和能源公司NIO Power。在其他三个业务中都能看到政府产业基金的影子,而在整车业务中,李斌则未急于引入政府融资。

2018年9月,蔚来登陆美股上市,从私募市场获得超24亿美元资金。进入2019年,蔚来整车业务则开始紧急拓展来自政府人民币基金的融资通道,虽然历经波折,也在今年4月29日,获得70亿元巨额融资。

而先期绑定地方政府的企业,则已经错过面向财务投资机构的融资窗口期。李想向媒体表示,去年下半年,融资已经非常困难,“成功融资的只有理想、小鹏和蔚来,大家依靠的也都是各自的战略投资方。”投资理想的是美团王兴,投小鹏汽车的是小米,而支援蔚来的则是腾讯。

蔚来中国落户合肥后,蔚来已经暂时走出危险期,而小鹏汽车在收购广东福迪汽车后,则获得了自建工厂生产资质,这也同样能够吸引地方政府的资金,理想汽车则在李想自身的强力运营下,实现自我造血。

长远来看,随着销量增长,蔚来的负毛利经营状况将很快得以改善,但用户服务体系的运营效率仍然是公司的挑战,这也决定70亿元人民币融资能够让蔚来再坚持多久。

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投入智能化技术研发、放量摊薄的路线已经被特斯拉跑通。小鹏汽车也在这条路径中,吸取经验,避开特斯拉趟过的坑。特斯拉不仅自研了整车智能软件系统和自动驾驶芯片,还自研了电机、电控和电池包等动力系统,而小鹏汽车成立时,动力系统已经有成熟的供应链,小鹏汽车也显然绕开了动力系统自研,全面押注自动驾驶。

但作为跟随者,何小鹏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是,缺乏Space X和硅谷钢铁侠的光环加持,小鹏汽车的智能化能在中国市场投下多大的影子。

谁来阻击特斯拉?

特斯拉的入华速度显然超出了这批新造车公司的预料。

去年5月,何小鹏在朋友圈自信预测,特斯拉国产车型会在今年2季度交付,但这一进程提前了至少2个月。

2018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动工,仅1年时间,这座工厂就拔地而起,周产能达到3000台,并开始批量交付。今年3月,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1.02万台,超过新造车公司总和。

在工信部最新推出30万元上限的补贴政策后,特斯拉又在5月1号宣布,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前售价从之前的32.38万元调整为29.18万元,根据2020年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其补贴后售价下降至27.155万元。行业的普遍观点是,价格下探意味着新造车公司受到的冲击加大。

尤其是特斯拉的利润空间远超新造车公司,而随着零部件本土化率增加,特斯拉的价格下探空间将会更大。

李想预计,特斯拉大概率会有两款车进入20万-30万元区间。这意味着,向新造车公司施压的不再只是Modle 3标准续航升级版,还可能有销量最受欢迎的长续航版。

特斯拉攻势如潮,但并非无懈可击。3月初,因随车环评清单标注的车载计算机和实际配置不符,引发的“换芯门”事件,直指特斯拉的诚信危机。而大量用户投诉,也揭示了特斯拉在服务体系上的短板。

明显的对照是,特斯拉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以用户服务见长的蔚来汽车,不仅未受打击,其在疫情笼罩下,销量反而不断攀升。一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为3838台,超过市场预期。而36氪从蔚来内部获悉,刚刚过去的4月份,蔚来单月交付超过3000台。这个表现显然揭示了特斯拉在服务体系建设上的薄弱,而这在特斯拉走出核心用户圈层,面向更大众化市场时,尤为明显。

而在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智能技术领域,小鹏汽车正在借助本土化和强运营,努力追击。最新问世的小鹏轿跑P7,不仅拥有与特斯拉不相上下的22.99万~34.99万元售价区间,还有不输于特斯拉的续航里程。如果到今年年底,小鹏的XPilot 3.0系统能够如期推出,势必将撼动特斯拉的溢价根基。

理想汽车虽然未在智能化上做太多自研投入,但李想吸取了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即智能化体验和整车OTA升级。在看重空间和实用性,以及普遍面临家充桩安装难题的中国市场,理想汽车也将分流追求电动体验的用户。从李想对毛利率的预期来看,这批用户量相当可观。

此外,还有大量已经出牌和未出牌的新造车公司,也都会在拼死突围中,成为特斯拉攫取更广大市场的阻力。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生态复杂的中国市场,特斯拉面临的何尝不是一场合围。

*本文作者李勤,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