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5G最大的意义不在手机,而在于万物互联,以及由此带来的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进展。但不可否认,对大多数个体来说,5G手机仍然是享受5G服务的入口,比如用手机在线问诊、在线办公、AR、VR和高清直播等等。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及疫情防控举措进入常态化阶段。某种程度上,相比其他国家,如今的中国已经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
人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到来?中国居民消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何方?这一系列问题萦绕在人们心中。
好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多地景区预约爆满,主要消费人流量快速回升,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复苏开了个好头,也为观察未来中国经济走势提供了一个窗口和风向标。
1
不是黄金周的“黄金周”
自2008年,中国正式取消五一七天假期,“五一黄金周”便渐行渐远。不过,今年破纪录的五天连休,以及各地、各商家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让五一重新找回了“黄金周”的感觉。
4月23日,商务部宣布,4月28日至5月10日,同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主要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发起第二届“双品网购节”。4月28日活动首日,十多万个参与活动的品牌交易额超110亿元,带动全网销售约305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
同一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启动五五购物节,组织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业企业及品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与此同时,广州、郑州、福州、天津和太原等地,也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鼓励居民消费。截至4月30日,全国各地累计发放消费券已超百亿元。
而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国内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已达80%以上。搜索大数据显示,五一前“消费券”搜索热度环比提高302%,五一消费复苏势头明显。
多重因素叠加,让五一消费黄金周的成色越来越足。虽然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等整体消费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各大媒体报道可以看出,主要城市、主要品类的消费复苏已成定局。
据央视报道,4月30日-5月3日傍晚前后的全国热门购物中心实时人流指数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人流指数最高,高峰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周边道路也相对拥堵。与此同时,线上消费也十分火爆,可见“黄金周”的消费热潮已来。
2
5G手机成消费新趋势
因为商家巨额资源的投入与有意识引导,五一、十一和双十一等大的促销节点,往往是新品牌、新产品爆发的关键期,也是观察消费趋势的风向标。以五一传统消费重头戏中的3C、家电品类来看,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品类的发展,都能从这些大促销节点看出端倪。
今年以来,华为、荣耀、OPPO和vivo等十余家手机品牌密集发布5G手机。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手机市场继续由4G向5G过渡,申请进网的手机产品106款,其中5G手机57款,款型占比53.77%,环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1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天猫、京东及苏宁等主要电商平台均推出5G手机定制优惠活动,用以旧换新、分期免息和5G充值缴费等福利活动刺激5G手机消费。
产品供给的丰富,加上平台的助推,使得5G手机成为今年五一消费的一个亮点。苏宁手机的数据显示,5月1日当天,旗下零售云门店手机销售同比增长达到118%,而5G手机销售整体占比高达45%,也就是将近一半的用户购买了5G手机。而在Top10手机榜单中,仅有2款4G手机,其余8款均为5G手机。
在一众5G手机中,以华为、荣耀等为首的国内品牌机型表现突出。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在3999-5999元价位档的5G手机中,荣耀30Pro成为天猫平台销量冠军;在5G手机单品中,荣耀30S成为全平台第一,其他国内手机品牌也均有5G机型上榜。
图/荣耀HONOR官微
5G手机销量暴涨的背后是即将到来的换机潮,以及中国5G普及的加速。从绝对量来看,中国5G用户及5G终端数量当前已位居全球第一。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5G建设速度远超其他国家。而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将完成70万个5G基站建设,确保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覆盖5G商用服务。
从5G行业整体来看,荣耀等国内手机品牌在终端的推陈出新,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的不遗余力,以及华为等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持之以恒,共同铸就了中国5G事业的全面领先。据GfK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5G手机市场零售量将达1.7亿台,中国5G手机零售量将达1.1亿台,将占全球5G手机零售量的65%。
3
5G手机带来蝴蝶效应
5G网络和5G手机快速发展变化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条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更宏大主线。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了一些行业,但也带来一些新机遇,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和在线医疗等等数字经济,而这些行业未来的发展均离不开5G技术、网络的支撑。疫情激发了人们对5G的需求,而这也构成了中国发展数字经济,转换发展动能的需求侧。
在供给侧,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板块。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绩离不开电网、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动能则将由新基建提供。5G位列“新基建”七大项目首位,足以表明其蕴藏的基础且关键的价值。
事实上,这些新基建并非零基础。疫情期间,中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快速追踪、定位疫情风险;电商、物流配送网络等发挥保障民生、运送物资的积极作用;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一夜“上岗”,保持社会正常运转,打开数字世界新大门。
可以肯定的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仍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改变,直至质变。以前的加工-出口的外贸型结构,将真正转变成消费升级后的内需驱动,以前低端的中国制造,“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故事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原创的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而推动这一变化的正是以5G为代表的新动能。
改变往往是从细节入手。4月8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举行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5G消息将打破传统短信长度限制,内容方面也将突破文字局限,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位置等信息融合。
原本快被遗忘的短信在5G时代又焕发了新生命。新的5G短信有可能改变现有移动互联网生态,甚至取代App,成为新的巨大流量入口。而这只是5G带给人们生活改变的一个缩影。
当然,有人说,5G最大的意义不在手机,而在于万物互联,以及由此带来的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进展。但不可否认,对大多数个体来说,5G手机仍然是享受5G服务的入口,比如用手机在线问诊、在线办公、AR、VR和高清直播等等。
也许,时隔多年之后,人们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会发现,5G手机犹如蝴蝶一样,轻轻煽动翅膀,掀起了中国经济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