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世界首富的妻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做世界首富的妻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0-07-27 09:5936氪 合作伙伴
作为富豪的妻子尤其是世界首富的妻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富豪的妻子尤其是世界首富的妻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一点,相信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最有发言权。1994年结婚至今,她与比尔已经共度了26年的婚姻生活。

梅琳达·盖茨被称为“全世界最会花钱的女人”,当人们上网搜索她的资料时,她的名字总是作为附属捆绑在比尔·盖茨的后面。

出于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大家下意识觉得她只是一个“会嫁的”豪门贵妇或者好看的花瓶,但梅琳达可不是一个凭借丈夫光环的女人。

两人共同的好友——股神巴菲特认为梅琳达帮助盖茨“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决策者”。他笑称,要论宏观统筹能力,梅琳达比绝顶聪明的比尔还强那么一点。

梅琳达从小就是超级大学霸,她的学历比丈夫盖茨更高:盖茨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而梅琳达在少有女孩学计算机的八十年代,拿到了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专业学士双学位。还作为班里唯一一名女生取得了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MBA学位。

在结识比尔以前,梅琳达就已经是微软里数一数二的,独当一面的女性领导者。

两人在一次晚宴上意外相识后,因为共同语言逐渐走到一起。她在一次数学比赛中赢过了比尔,从而赢得了他的心。她的才华和聪慧深深吸引了比尔,让他惊呼“她让我渴望走入婚姻”。

同时,梅琳达还是《福布斯》全球女性权力榜八年top6,也是当今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女性之一。

而现在,梅琳达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联席领导人。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会,由盖茨夫妇成立于2000年。

该基金会资金规模达到400亿美元,在夫妇俩的号召下,巴菲特也成为了长期捐赠者之一。

基金会创立之初,投入7.5亿美元种子基金,支持了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为受援国共计5.8亿的婴幼儿提供了免疫接种支持,拯救了800万儿童的生命。

从创立至今20年间,基金会一直推进公益慈善、公共卫生、国际发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致力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

在基金会的努力下,1990年以来,因为接种疫苗被挽救生命的儿童多达1.22亿,全世界接受基本疫苗儿童的比例上升至86%,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现代避孕方式的妇女达到300万人,贫穷国家的婴儿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数据来源:The Gardian)

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爆发后,基金会也始终活跃在大众的视线。

四月初,基金会提供1.5亿美元赠款,用于支持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一项新的“新冠肺炎疫苗预先市场采购承诺机制”,为低收入国家采购新冠肺炎疫苗。

六月初,基金会再次宣布将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捐赠一笔为期5年,共计16亿的赠款。这意味着,当新冠疫苗准备就绪时,这笔资金和全球协调将会确保全世界人民都能获得疫苗。

在亲力亲为的走访和多次的奔走呼号中,梅琳达接触到无数为世界做出非凡贡献的普通人,他们企发了梅琳达的女性赋权之路。

她意识到:

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度与社会地位,与健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相辅相成:提高婴儿存活率、入学比例与就业率,降低未成年怀孕、家庭暴力与犯罪的发生率。

女性赋权与社会的健康繁荣息息相关。提升女性,就是提升全人类。

在她的领导下,基金会改变了数以亿计女性的命运。她创立的科技公司,帮助底层有能力但无资源的女性进入科技行业,改变了科技以男人为主导的局面。

梅琳达的成就和人生轨迹看似离普通人很遥远,但她绝非轻易走到今天的位置。

过去她甘居幕后,从未作为联席领导人为基金会发声,这是因为她一直不够自信,害怕自己的发声不够完美。

但她逐渐意识到不止是基金会的帮助,而是她自身的成长故事,就足以鼓励全世界的女性摆脱贫困、环境压制和自我否定,帮助她们改善自己的处境,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于是,梅琳达·盖茨首次站在大众的视线之中,出版了第一本书《女性的时刻:如何赋权女性,改变世界》,书中详尽倾诉她的职场经历和家庭生活,分享自己的婚姻平等之路,运营全球最大基金会的管理心得。

她还从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权、家务劳动、童婚陋习、性暴力、职场性别歧视等多个角度分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分享她所目睹的女性在逆境中奋斗的感人故事。

相信她的这些小故事,能够带给所有人指引的方向。

性别不应该成为行业的准入门槛

在八十年代直到现在,高新科技行业都暗含着对女性的歧视,而梅琳达不仅在这个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还成为了屈指可数的女性管理者。她是如何一眼认定未来的社会发展科技将是重中之重,并且一直致力于帮助女性参与科技行业呢?

科技曾让梅琳达受益匪浅,在号召女性投身科技的道路上,梅琳达的老师为她做出了榜样。

梅琳达就读的天主教女校有位数学老师叫鲍尔太太,她在一次数学研讨会上见到了几台苹果II+电脑。

一回学校,她就说:“咱们得给姑娘们弄几台。”当时的校长蕾切尔修女问她:“买它做什么?没人知道这玩意儿怎么用啊。”鲍尔太太回答:“只要你肯买,我就能学会怎么教。”就这样,学校想方设法凑齐了这笔钱,购置了学校的第一批个人计算机——全校六百名女生只有五台计算机,外加一台热敏打印机。

每天晚上,鲍尔太太都驱车前往北得克萨斯州大学,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学习计算机科学,白天再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梅琳达和同学们。就这样大家学会了编写数学解题程序,用计算机转换数字的基数,还做出了原始的单格动画,鲍尔太太自己也考取了硕士学位。

在老师的影响下,梅琳达爱上了计算机。她的整个大学时代都在跟男生们一起编写代码;初入微软时,所在的MBA班上全是男性;她去微软面试时,经理中仅有一位女性。梅琳达的直觉告诉她:这可不太正常。

在梅琳达的世界里,能说出“咱们得给姑娘们弄几台”这句话,鲍尔太太是第一人,而且,日后的工作经历告诉梅琳达,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梅琳达与比尔都热忱地相信,科技应该惠及每一个人。因此,她也希望女性能公平地享有这样的机会。

新人的职场纠结:大公司&小公司?

和我们一样,大学刚刚毕业的梅琳达也曾在就业初期纠结过是去名盛一时的大公司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在IBM公司参加面试时,面试官问梅琳达是否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梅琳达说其实自己还有个面试,一家在在西雅图的小软件公司,叫微软。虽然她已打算接受IBM的工作,但面试官劝她如果被微软录用,那梅琳达一定要去。

梅琳达深知这位面试官的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IBM,她却如此推荐梅琳达放弃IBM的工作,因为她认准了微软的上升空间将会大得不可想象。

梅琳达的天分让她相信,作为女性,她在那儿会飞速进步。

就是这位面试官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梅琳达今后的职业走向,这也成为她本人开始热衷于鼓励女性进入科技行业的原因之一,她想要回报那些慷慨的导师与楷模。

当她投入微软的工作后,她立刻意识微软给到的机会是她在任何别的公司都得不到的。

入职刚刚三周,二十二岁的她就被选中为会议组织者,飞往纽约参加一场会议。要知道,在此之前,梅琳达还从没去过纽约,甚至连出租车都没拦过!

在微软,每个人都是如此。虽然后来梅琳达常拿这点打趣,但在当时的新人眼里这非常令人害怕。就好比是所有人在攀登一座高山,却没有地图,或者说是在修筑这座高山,却没有图纸。

微软的这份工作令人兴奋,给人挑战,让她学到了许多。

跳槽简单,但用自己的方式适应公司更难

入职微软一年半后,梅琳达突然开始考虑辞职,问题就在于微软的企业文化。

在微软,每个人都太急躁、太爱争论、太好胜了。争论时,人人都誓死捍卫自己的每一个观点、每一项数据。

几乎每次会议,如果不竭尽全力据理力争,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要么不懂业务,要么不够聪明,要么缺乏工作热情。

争论是唯一的证明自己的实力的方式。人们从不互相道谢,也不彼此夸奖,甚至在项目完成后都很少花时间庆祝。就连离职时,也只是发封邮件了事。

梅琳达喜欢微软的使命和愿景,但工作方式这些耗尽了梅琳达的精力,她思索原因就出在:她之前并没有忠于自己的风格,而是在模仿公司里那些看起来出类拔萃的男人。

那么她能否既待在公司,又做她自己呢--依然坚强无畏,但同时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坦然接受真实的自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不是假装所向无敌、从不犯错。

一番努力下,梅琳达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营造他们自己的文化。她就是在这时意识到真诚自然与干练高效并不冲突,她也不再为融入集体而压抑自我。

慢慢地,她从最初的微软Word产品经理成为部门产品经理,负责一系列产品后成了营销经理,负责推广更多产品。再后来,她又成了部门营销经理。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想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开发,成了微软Publisher产品的部门经理,管理着一千七百名员工,负责安排开发一款产品涉及的所有工作,包括测试和研发。

梅琳达刚进微软时,公司总共只有一千四百名员工,而到1996年她离开时,员工总数达到两万人,许多人因为认同梅琳达的工作理念而加入微软。

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本来只是个人改变自身处境的故事,没想到为团队争取到了来自全公司的优秀软件开发人员。

如何在一种强调强悍进取的文化中取得成功,“做自己”这个答案听上去似乎有些矫情。但实际上它一点也不矫情。

它意味着拒绝为融入而戴上假面具,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才能、彰显价值、表达观点,意味着捍卫自己的权利,始终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每个家庭都需做出改变:无偿劳动分工

在梅琳达的慈善事业中,她发现全球范围内,女性从事无偿劳动的时间平均是男性的两倍,譬如照料孩子家人、做饭、打扫、购物、跑腿等家务琐事占据了女性的时间,阻碍她们从事那些能提升自身地位的活动:接受教育,取得收入,与同性交流或参与政治活动等。

可以说,不平等的无偿劳动阻碍了女性的赋权之路。

同样的情况,最初也存在于梅琳达的家庭生活中。大量的育儿工作:送孩子们上学,带他们看医生、做运动、上戏剧课、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跟他们一起吃饭,在重要的日子里代表全家向朋友们祝贺,所有这些花去她很多时间。

她不得不筋疲力尽地找到丈夫,对他说:“帮帮我!”

丝毫没意识到妻子的劳累的比尔欣然接受,于是梅琳达开始安排比尔送女儿上幼儿园。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三周后,接送孩子的队伍中,父亲的占比明显提高了很多。梅琳达和一位妈妈了解后得知,妈妈们看见比尔来送孩子,回家就告诉丈夫“比尔·盖茨都有工夫送孩子上幼儿园,你肯定也可以。”

面对婚姻中的无偿劳动分工,梅琳达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

面对一项任务,与其一人栽树一人乘凉,不如共同分担。

夫妻二人并不需要追求时间上的绝对均等,而是两个人都看到家庭的需要,为满足它而共同努力。

梅琳达建议夫妻两人可以试着不同程度地参与每一件事,这会让他们拥有一段圆满而互补的关系。

两个人的地位完全在才能与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形成,双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引领,相互追随,最终合二为一。

性别平等不止存在于婚姻,更存在于工作合作

提起与比尔·盖茨的婚姻,普通大众甚至梅琳达的好友都羡慕她能嫁给一个如雷贯耳的男人。

但梅琳达担忧的是:她要如何与顶尖富豪经营一段婚姻?她要如何在丈夫身边保持自我?不差钱的婚姻就会更加幸福和甜蜜吗?

但其实,每一段普通人婚姻中,夫妻间的力量博弈都是暗含的主题,更不用说一开始名声地位悬殊的梅琳达和比尔。

因此,梅琳达在此书中提及,她曾向好友倾吐过嫁给比尔的种种不易。

她和比尔既是夫妻又是基金会的工作搭档,即便在他们合作完成的项目中,她有时还是感觉自己无足轻重。

号召女性赋权的她必须身体力行地为性别平等做出一些改变。

她最开始设想的最省事的做法就是让比尔成为他俩的代言人。

但如果她这么做,一些重要的话就不会有人提起,梅琳达自然也不会挑战自我或质疑丈夫。

虽然比尔是个谦虚好学的人,但整体的社会环境及工作环境还是让他习惯了发号施令。梅琳达知道她不能指望男性主动让渡权力,她只能设法靠自己去得到权力。

她也知道自己显然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与丈夫势均力敌,但比尔亦是如此。

在女儿珍刚出生时,梅琳达在婚姻中感觉极度孤独。当时比尔是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正是最离不开公司的时候。

他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梅琳达心想丈夫或许只是嘴上说想要孩子,心里并不想要。

作为夫妻,一开始他们并没努力构建两个人共同的价值观,也没想过如何把它传给子女。因此,权力弱势的一方才总感觉什么都得独自完成。

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他们的婚姻有了长足的进步。双方都明确希望两个人在婚姻中势均力敌,也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比尔必须学习放下身段,梅琳达也必须提升自己,成为与他势均力敌的伙伴。

夫妇二人必须弄清谁更擅长什么,做到能者多劳,学会不在对方的领域指手画脚。

与此同时,也必须学会处理两人观点相左时互不相让的问题。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每件大事都由两人共同决定。如果无法以尊重与倾听的态度来化解重大的分歧,那么即使最小的分歧也会被无限放大。

正如梅琳达在《女性的时刻》最后说道,她在书中阐述的每一个议题都是一扇大门或一堵高墙,女性必须进入大门或打破高墙,才能真正做出贡献。

她们必须拥有生育自由,有权决定是否结婚,有权追求机遇、进入大学、掌握收入、安排时间、追求理想、取得职业成就、从事任何职业。

世界上还有无数女性深陷贫困,并且每个阶层都有女性被大权在握的男性排除在外。

女性为了自己,必须走到一起,互相交流,组织队伍,引领变革。从而为所有人推倒高墙,打开大门。

梅琳达相信: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凭借一己之力影响整个世界。

世界变得更好,从第一个说“不”的人开始。


*本文作者36氪,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