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向左,《花木兰》向右,电影行业向哪?

《八佰》向左,《花木兰》向右,电影行业向哪?

期待变革的风浪过后,电影依然是那个能给我们带来好故事与由衷感动,解脱我们于生活困苦的存在。

兜兜转转,影院终于复工,“消失”180天的电影终于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过年前曾令人翘首以盼、疫情期间又被盘点了无数遍的海内外大片,在媒体与社交网络上重新活跃了起来。

近期最受关注的两条消息,莫过于《八佰》重新定档8月21日,以及《花木兰》在北美转网播出。华谊有华谊的苦衷,迪士尼有迪士尼的算计,消息来得都挺秃然的。但也真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反响两极

《八佰》壮士能救谁?

战争题材影片《八佰》由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等多位明星主演,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片,也是可想而知场面宏大的商业大片,当然它更受关注的身份,还是积压的特殊库存片。影片于2017年底开机,2018年拍摄完成,最初定档于2019年暑期上映。

2019年6月,《八佰》获选第22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影片。在开幕式前一天却因“技术原因”被紧急叫停,不久后官宣撤档,引得影评人们一阵哀叹。整个2019下半年更是音讯寥寥,在国庆档、元旦档与春节档的热闹中一度被遗忘。直到疫情期间,行业停摆,《八佰》也随特殊库存片是否能拿出来暂缓片荒、热热场的话题被再次提出和讨论。

《八佰》由华谊兄弟出品,联合出品方中还有光线、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等大户,网传投资超过5亿(粗略估算,票房达到15亿才能回本)。而如今尚在复工初期,票价、上座率、大盘活跃度都远不比以往。

正常情况下,这样一部大片估计不会选择于此时上映。但可惜,这可能是它作为一部敏感影片得见天日的唯一机会。更何况,华谊兄弟也等不起了。

影视寒冬加上疫情影响,大小公司没几个好过的,而华谊兄弟的水逆更是由来已久。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华谊近几年连续出现亏损、从王座上一路下滑。疫情期间又是换帅、又是卖房卖画,实在是悲情得很有故事性,都快能把自己拍成电影了。

《八佰》此次若能顺利上映,不管票房是否符合预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谊兄弟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华谊兄弟这两年已经连续缺席多个重要档期,鲜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产出。《八佰》作为近期唯一一部国产大片收获高关注,这件事本身已经起到了效果。

8月3日,也就是《八佰》官宣定档的隔天,华谊兄弟开盘即涨停,影视股亦集体走强。截至当日收盘,华谊兄弟、美盛文化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等多支影视股涨停,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唐德影视涨幅均超过5%。

很多人期待《八佰》上映。华谊兄弟指望它缓解压力、逆风翻盘;院线在等待一部大制作的国产新片激发大众观影热情,加速大盘解冻;影视同行多少也都希望它一扫之前的萎靡,成为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八佰》重新定档的消息,在网络上的反响颇为割裂。纯影迷对这部号称筹备超过10年、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 摄影机拍摄、因撤档风波而越发神秘的影片兴趣十足。大众可能是因为终于有了亲切的演员和题材而期待。但在知乎等对意识形态问题较为敏感的平台上,抵制的声音也渐强。

这些质疑事实上还是去年的旧事重提。从因“技术原因”叫停、撤档到重新定档,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想必期间已经进行过修改删减。最终版是否能安抚反对者、快速平息争议,内容角度的可看性又如何,都要等到8月21日见分晓。

《花木兰》转网

这集我们好像看过

主角是中国古代的女英雄,主演阵容也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演员,《花木兰》可以说是在内地最受关注的一部迪士尼真人公主片。从选角到物料流出,基本每次都能在微博上刷屏。

中国电影市场增长迅猛,《复联4》在内地斩获超过42亿人民币的票房,在影片的全球票房中的比例都相当吃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花木兰》上,迪士尼真的曾对中国内地市场寄予厚望。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影片受到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冲击,档期被打乱。原想3月份在海外率先上映——连全球首映礼都办了,却还是无奈撤档,自此陷入“撤档——重新定档——再撤档”的尴尬循环中。毕竟各国、各地区防控状况不同,每每按下葫芦又起了瓢,档期一推再推。

8月5日,迪士尼发布202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27日,迪士尼2020第三财季的营收为117.79亿美元,同比下降42%;净亏损为47.1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30亿美元。导致第三财季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疫情导致的停业,使主题公园、体验和消费产品业务的营收减少。

同日,迪士尼宣布《花木兰》将放弃在北美院线发行,改为9月4日在流媒体平台“Disney+”以29.99美元(约209元)的价格点播放映。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一幕的既视感强得令人不忍直视。用自家的撤档大片反哺自家的流媒体平台,年初的《囧妈》刚刚上演过一次。不过,那次除了出品方欢喜传媒的“欢喜首映”,还有字节跳动趁势介入,狂砸6个亿,内地网友得以免费观看正版。

《花木兰》这次则不然,在付费点播之前还要先办一个6.99美元的会员(这一手也很熟悉有木有)。有媒体估算,《花木兰》投资金额在2亿美元左右,理论上来说,影片仅需在全球吸引700万观众就可以回本。以“Disney+”目前已经达到6050万的会员土壤来说,似乎并不是很难。不过,也有资本主义韭菜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抗议。

比较尴尬的是,Disney+目前覆盖的美英日印德意法西澳等23个国家与地区,并不包含中国内地在内,因而在内地大概率还是会走院线发行。迪士尼方面也特意强调,转网是源自疫情的无奈之举,并不会成为迪士尼影片的常态。

无论如何,内地何时上映就变得十分重要。若晚于9月4日、或者离9月4日较近,都会很大程度上被盗版资源分流,这是院线、片方都不愿看到的情况。硬糖君代入主演刘亦菲粉丝的心情想一想,那也是相当扎心。

电影,电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许多个体、家庭、行业带来了打击,许多人开始正视“抗风险能力”这个问题。电影行业也不例外,难熬是一方面,但是在凄风苦雨的剐蹭之下,许多长久被忽视的问题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去思考应对之策。

比方说,影院倒闭潮。长达半年的强行停业是直接原因,但隐患其实早已埋下:票房增速在放缓,院线与银幕的数量却还在高速增长。最终行业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业态也并不健康。

许多中小影院存在着经营不善、常年亏损的情况,主要靠暑期档、春节档等大档期带来的特殊观众潮过活儿,在这次疫情中受打击也最严重。但从好的方面看,中小影院退出,行业得以加速整合。

再比方说,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的关系。不断有院线电影转网播出,造成了流媒体平台步步紧逼的态势,线下与线上的对立从未如此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也带来了许多助益。

疫情期间,网络院线被更多人注意到,甚至出现了一批线上电影节,小成本、文艺片有了院线几日游之外的其他选择。

还有电影宣发层面。早在2019年下半年,借助《受益人》、《南方车站的聚会》等热门影片,省时省力且精准快捷的直播带票、线上路演等新玩法便成为了业内热议的焦点。

不久前的上影节论坛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分享了淘票票如何与影院一同完成大规模退票的故事,也做出了后疫情时代,宣发行业可能彻底整合,基于在线直播、短视频的宣发手段将成为标配,线下宣发活动会越来越被替代掉的判断。

来自《灯塔专业版影视行业报告》

除了对院线与宣发这些下游的改变,内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引起更多关注。疫情打乱了许多影视公司的拍摄计划,也令人开始反思公司业务是否过于单一。光线、万达、华谊、博纳等有头有脸的电影公司,相继涉入或加紧在网络电影与剧集领域的布局。捆绑一批名导、手握独家资源的欢喜传媒,则选择绕过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与字节跳动结成盟友,继续推动自家付费平台“欢喜首映”。

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上影节的开幕论坛上,博纳老总于冬感叹。热钱退去之后,和衷共济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调。国企也好,老牌民营巨头也罢,主打科技与生态的互联网影企也好,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小团队也罢,确实要更多地站到一起。

除了行业将无可避免地迎来洗牌,观众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碎片化的短视频,削弱着人们的注意力与消化深度内容的能力。疫情造成的线下集聚阴影,疫情期间线上娱乐的积极“喂养”,更影响着观众的娱乐消费选择。

现实生活的严峻、国际形势的变幻,令观众不断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并对许多问题变得格外敏感。行为愈发激进,而观念逐渐保守。在此情况下,如何布局内容、如何规避“雷区”、如何不至于令投资和心血打水漂,都是创作者需要注意的。

我们由衷希望电影仅仅是造梦的艺术,不染尘埃,不受约束。同时又深知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它无可避免地要卷入经济、科技乃至政治的趋势与洪流之中,被各种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因素影响、改变和重塑。

我们唯有期待,等变革的风浪过后,电影依然是那个能给我们带来好故事与由衷感动,解脱我们于生活困苦的存在。


*本文作者顾韩,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娱乐硬糖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