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以前,不惜兄弟“分家”,都要将云创送出去的“亲爹”永辉,一扭头,又把云创给接了回去。
7月31日,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公告称,将以3.85亿元回购永辉云创董事长张轩宁持有的20%股份。交易完成后,永辉超市持股比例将由26.6%上升至46.6%,为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
当初转让20%股份,如今又悉数回购,这则交易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兄弟二人在集团中的又一次“权力更替”。
从最初的策划,再到被剥离后的“接盘”,哥哥张轩宁一直是云创“一把手”。但如今,情况已然逆转。公开信息显示,交易完成后,张轩宁所持股份由34.4%下降为14.4%,占比居于持股15%的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之后,成为第三大股东。这也就意味着,张轩宁将从云创实控人的位置上离开。
近几年,频频更迭业务、盛行“内部赛马”的永辉,给外界留下了左右摇摆的印象。如今一改故辙,重新把云创纳入麾下,永辉打的是什么算盘?此举,真的是永辉不得不做的选择吗?
哥哥被迫出局?
一纸回购股份的公告,预示着永辉云创即将“换帅”。即便如此,从表面上看,这一变动并没有让云创掀起一丝波澜。平日里不好交际的创始人张轩宁照旧保持沉默,以至于坊间流传的就只有他套现3.8亿的消息。
关于张轩宁“离场”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援引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是张轩宁顾全大局的做法,“虽然张轩宁是永辉云创创始人,但他也是永辉超市的老板。所以从大盘来看,他第一考虑的依然是上市公司利益。”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
话虽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云创与张轩宁的关系更为亲密。皆因张轩宁不仅是云创的“操盘者”,还是当初力排众议提出这个项目的决策者。
张轩宁和张轩松合体创业至今已经超过20年,两兄弟的声名鹊起也是从永辉超市的崛起开始的。但有趣的是,外界往往只知张轩松,而不知张轩宁。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差异跟他们的性格有关。
每当有接见领导时视察,或是有对外发表演讲的事务,往往是张轩松充当起“发言人”的角色,活跃在镜头前。虽比张轩松年长一岁,但“向来对社交不感兴趣”的张轩宁,更多时候,倒更像是“隐身”在张轩松背后的助手。不过熟悉张轩宁的人都知道,在他沉稳低调的外表下,实则富有创新想法。
从2013年就琢磨着开拓线上业务,之后又历经两年的尝试,2015年,张轩宁总算如愿孵化出永辉云创。张轩宁曾声称,“云创希望成为一家TOB服务零售的公司,让永辉更多的合伙人成为创始人。”
既有深厚的线下零售经验,又被赋予了创新的线上基因,在外界看来,云创的故事比永辉一直耕耘的传统零售更有想象空间。被普遍看好,再加上有永辉的品牌力支持,云创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斩获了今日资本和腾讯的融资。要说那时的云创是明星公司,也毫不夸张。
为了给云创造势,张轩宁少有地打破沉默,公开站台,并一手操刀云创的“扩张”。
2017年,在诞生的第一年,超级物种一口气就开了27家门店。同年,永辉生活也有一个破纪录的创举——在3个月里,把门店从100家快速增至200家。狂奔开店大概持续了两年,从2019年底开始,就陆续有关于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闭店、清仓的消息传出。截至今年5月31日,云创旗下的永辉生活店有177家,超级物种54家。可以看出,门店的扩张效率已经大不如前。
张轩宁确实把很多新想法熔铸到“亲生子”云创的身上,甚至在2019年12月质押了3.7亿用于云创的发展,但无奈云创的数据一直未见起色。据公开资料显示,云创在2016年-2019年持续亏损,分别为1.16亿元、2.67亿元、9.45亿元以及12.83亿元。
▲永辉云创最近财务状况。
一位接近永辉内部的人士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分析,造成云创亏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为了急于快速拓展门店数而导致签约硬成本明显高于同行,此外,还有管理架构的薪资体系与人员不匹配、门店客单价较低以及自然损耗高等因素。“相比起同期的盒马,云创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上述人士直言道。
业绩的不利,让云创相继遭遇被投资人用脚投票,以及被永辉剥离上市公司体系。张轩宁背负着云创“生死存亡”的压力。
反观张轩松,在看到云创持续亏损的情况后,果断转向新业务,甚至不惜用永辉买菜和永辉mini配合,去对标云创板块的永辉生活。尽管到了后期,张轩松已经没有给云创提供多少帮助,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放弃云创最有潜力的到家业务。
2019年10月,“永辉买菜”上线。可没过多久,就有消息人士指出,从12月开始,“永辉买菜”的推广在福州等地区就已显见下降,反而加强了永辉生活APP的推广。
早前,张轩宁曾在高管会议上透露,云创只会投入10%做到家业务。而到了2019年底,永辉生活更是一度表示不再作为线上业务引流的窗口和到家业务的前置仓。正因如此,张轩松的转向曾惹来极大争议。如今想来,这或许是张轩松留下的“后手”。
张轩松曾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表明自己看好“到家”业务。所以无论是新业务“永辉买菜”或是云创板块的“永辉生活”,都有到家业务。试水前者后发现效果不佳就即时转向,张轩松的做法无疑是最节省成本的。
上述接近永辉内部人士也认为这一做法是合理的,他向无冕财经(ID :wumiancaijing)研究员分析,“‘永辉买菜’的目的过于明显,就是要与在永辉超市大本营的其它快送上门APP竞争,想要占据更多的线上消费份额,但由于入场时间晚,且介于其它本地APP与永辉生活APP之间,有些不上不下。反观‘永辉生活’则得到了云创的舍本投入,且在永辉大本营福州进行推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眼看“内部赛马”并没有给永辉带来任何好处,张轩松决定重新拿回云创的实控权,整合“到家”业务或者就是一个前兆。
随着云创重回永辉,新零售专家张健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此举对张轩宁的影响将是明显的,“失去控制权后,还要看张轩宁是否还在云创担任重要职务,如果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其作为创始人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在产生分歧时要听从大股东意见了。”
云创到底有多重要?
一年半以前,永辉超市将连年亏损的云创剥离,一度被外界视作是永辉甩掉了巨亏“包袱”。
2018年,尽管永辉的营收继续保持增长,但属于云创业务的费用率不断上升,直接导致永辉净利润下滑。之后,自从将云创剥离,其业绩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并表范围后,永辉的业绩即刻回暖。据永辉超市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利润达到11.2亿,同比大涨50.28%。
“去云创”的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但未见得永辉等来的就是海阔天空。
云创亏损不断,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新零售项目是永辉提高市值的另一个希望。上述接近永辉内部人士也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了云创的价值所在,“云创代表的是为中高层消费者提供消费升级的场所,可以跟永辉超市形成很好的配合,只是两者还没找到互相配合的明确的定位和方向。”
少了云创这个“故事”,就意味着永辉将在新零售领域缺席。面对盒马、多点等对手进攻,张轩松不得不拿出另一个崭新的业态——设定在小区周边、定位为“家门口的永辉”的永辉Mini,来夺回资本的青睐。
2019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张轩松正式宣布Mini店会成为永辉超市的重要模块,并直言,有信心能在年内开到1000家。张轩松踌躇满志,让人不禁回想起,前一个冲击“一年开店1000家”目标的云创旗下的永辉生活。
背着千家门店的KPI,永辉Mini身上的担子很重。
不过,得到永辉扶持的永辉Mini,一开始开店势头确实迅猛。据财报显示,在2019年,永辉就开出了573家Mini店。但值得注意的是,永辉在半年报中,所提及的关于Mini店的营收数据,在年报中已经不见了踪影。外界等来的,是永辉Mini的关店公告,其表示在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关闭118家Mini店,损失合计预计在7793.54万元左右。
对于Mini店的亏损,在2020年第一季报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永辉超市副总裁兼CFO吴莉敏曾有提及,她表示Mini店还处于培育发展期,亏损在计划及可控范围内。但据中金公司此前预测,永辉Mini店2019年全年亏损在2亿元左右。这也让外界对Mini店业绩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Mini店的亏损,也造成了永辉超市股价的震荡。
▲永辉超市近三年来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
从2019年中报到2019年第三季度,永辉超市的股价一直处于下挫状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与永辉Mini持续开店但未能止损的情况有关,还因为Mini店未能补足外界对永辉在新零售领域的想象空间。
云创持续亏损,是不争的事实。但对照着同期的盒马,也同样经历着亏损和闭店的调整。这可能预示着,现阶段的亏损很有可能是新零售业态必经的阶段。若此刻永辉放弃云创,阵营里将没有能与阿里匹敌的棋子。
如果说张轩松一开始并未意识到云创的重要性,那么,今年的疫情期,则是彻底改变他原有想法的契机。
根据财报数据,永辉在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292.56亿,净利润达到15.68亿。该季度净利润的数额,甚至比永辉2019年全年的净利润还要高。其中,到家业务增长尤为亮眼,销售额达到20.9亿,同比去年增长2.3倍。要知道,截至3月,永辉生活APP占到家业务的比重已经提升至56.86%。可以说,永辉要想做好到家业务,永辉生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永辉超市营收及净利润情况。
纵观传统零售商圈,永辉超市在大卖场、标超业态上的排名仅次于高鑫零售和华润万家。但说到销售增速,永辉超市则是2019年超市百强前五名中增速最高的。外界普遍认为,永辉的名气之所以不如大润发等商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超市。
反观同行的对手,在生鲜电商翻红的同时,它们都纷纷在到家业务上发力。例如,被阿里入股的高鑫零售,声称旗下的生鲜电商已经在2019年实现全面盈利;还有沃尔玛,不仅与京东到家达成合作,还在2019年公布了自己探索前置仓的计划。
巨头环伺,永辉迅速回购云创的股份。很显然,它也想通过重投新零售业务来增加自身的筹码。特别是在生鲜领域,有公开数据显示,其门店内超过50%的营收是来自于生鲜。所以,生鲜本就是永辉的护城河。
“只要永辉保持其生鲜竞争力以及加快业态转型,那么它要在一两年内追上甚至赶超大润发都是极有可能的。”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曾给出这样的判断。
将云创并入财报,永辉或要面临着业绩被拖累的风险。但在激烈的生鲜电商赛场,永辉需要云创继续为它冲锋陷阵。这也将是永辉不得不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