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顺利跨过“中年危机”,京东又以别样的方式引发关注。
8月18日,有消息称,京东在卖家论坛里挂出一个“快递服务调整”的通知,表示将停用申通等物流服务承运商。随后,申通回应称,“京东做这个事不是第一次,申通不是第一家被停用的快递公司,更不会是最后一家。霸权文化京东一直就有,只有自己,没有共生”。
身陷舆论风波,京东与申通股东阿里的“恩怨”也再被提起。有消息称,京东物流曾多次提出入驻阿里旗下电商平台的合作需求,但至今仍未得到响应。
自2018年“明州事件”发生后,京东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期。徐雷临危受命,历经艰难的内部调整和清理后,京东才重新走上轨道,着眼新业务。
激烈的外部环境,让京东开始“广交好友”,从快手、携程,到跨越速运,京东不断铺开新的蓝图。但当行动变得越发激进之后,京东要面对的,除了宿敌,还有新的战争。
“后刘强东时代”
从明尼苏达的那个夜晚算起,刘强东离开聚光灯快两年。这些日子里,被推上前台主持大局的人,是徐雷。但与其说他是京东的“二把手”,倒不如形容他为临危受命的“操盘手”。
2018年,京东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明州事件”成了黑天鹅事件,一度触发京东股价跌至19美元发行价。当时的京东,营收增速九个季度以来首次低于30%,活跃用户数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下滑……徐雷赶上的是“京东历史上内外部环境变化最激烈的一年”。
身陷风波,刘强东不得不选择“隐身”。彼时,轮值CEO徐雷最先做的,是带着20多位高管开了一场“三天三夜”的闭门会议。
“再这样下去,哥几个别干了。”平日里“江湖”、“义气”的徐雷一改常态,给高管们撂了句狠话。站上前台,徐雷带领着高管们针对经营理念和组织架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而这场闭门会议,也拉开了京东零售激烈变动的序幕。
2018年底,徐雷操盘了京东有史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京东商城被划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三部分,并新成立了平台运营业务部、拼购业务部,整合生鲜事业部并入7 Fresh。
事实上,架构调整的众多变动,都围绕着“客户”。最明显的,莫过于过去京东商城倾向按照货品类别来划分事业群,如今更加偏重客户和场景,这也是徐雷所说的,“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京东近几个季度营收情况。
此后,徐雷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新业务的布局上。下沉市场的探索,成了徐雷重中之重的任务。
之前,京东并没有跟进社交电商的行动。面对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京东措手不及。不同于此前的游移不定,在这件事情上,徐雷的决策十分迅速。他不仅推出独立的平台“京喜”,还将微信一级购入入口升级为京喜平台。
在徐雷的规划里,京喜只是京东下沉战略中的其中一颗棋子。徐雷曾在年会中强调,“京东零售的下沉将是整体的下沉,而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或是某个业务单元的下沉。”
徐雷让京东一改过往“端着”的姿态,在下沉市场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2019年,京东捷报频传:2019年12月,诞生一年的社交平台京喜宣布日均订单量超百万;2019年末,旗下社交电商“芬香”完成新一轮千万级人民币融资;2019年双十一,专注三四线电子数码产品的京东电器,开业一小时即破千万……
据36氪消息,在徐雷掌舵零售集团一年后,有一位京东零售公司中层说,过去一年内部最大的变化是“业务理顺了,士气高涨”。毋庸置疑,京东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除了在业绩、用户、股价、市值屡创佳绩,京东在对外合作、扩张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半年京东在对外投资或合作方面,净支出316亿。到了下半年,京东加速了对外投资。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两个月内,京东对外投资或达成合作协议就超过6次。
5月22日,京东正式登陆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刘强东照旧缺席,“替补”他出场的,是一身西装革履的徐雷。
正当徐雷带着京东走进新的局面,刘强东忙着与京东“解绑”。根据企查查不完全统计,仅仅2020年,刘强东就卸任了200多家京东系职务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这之外,刘强东只是极少数地低调参加活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强东都基本不对外发声。直到5月19日,京东17岁生日的前夕,刘强东才久违发布公开信,“兄弟们……你们的刘强东”,在那篇内部信开篇和收尾中,刘强东如此说道。他似乎用这样的方式,回归京东人的视线。
但其实,刘强东还是京东的刘强东。从公开信息得知,至今,刘强东仍持有京东15.1%的股权和78.4%的投票权。更有媒体报道称,“刘强东每天早上还是会与高管开会。”
就算有了徐雷这个舵手,刘强东仍是京东的幕后掌舵人,他也从未离开过京东。
四处燃起战火
徐雷掌舵的这两年,从借助京喜与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短兵相接,到全资收购五星电器声称再造一个“线下京东”,京东不断从“防守”变为“进攻”。然而,一路强攻猛进之下,京东面对的是更多新的战争。
最新的“战火”,燃自物流领域。
8月18日,京东表示将停用申通等物流服务承运商。对此,申通态度激烈,斥责京东是“霸权文化”。与之截然不同,京东表现淡然,声称这是因为双方的合同已经过期,且并未就续约达成一致。
京东表现决绝,实质背后做好了准备。
就在与申通“闹不和”的前几天,8月14日,京东物流30亿收购跨越速运。本就有自建物流,如今收购跨越速运又可以补齐京东在大宗货运领域的短板,有业内人士猜测,京东将从单纯的快递行业进入更广泛的物流行业。若如此,把申通“闹翻”视作京东进击物流领域的首战,也称得上合理。
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按京东方面的说法,与申通的合作早在2019年6月30日就已到期。但此后,京东并未直接停止合作,而是继续与申通沟通。然而,一段“插曲”打破了这份和谐。同年3月,阿里斥资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获得14.65%的股权。同年7月,阿里又与申通股东签署购股权协议,协议允许阿里或其指定第三方在三年内收购申通前两大股东所持上市公司约31.35%股权。
阿里与申通的“亲密”或只是导火索,真正刺痛京东的,是阿里的傲慢。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京东物流曾多次提出入驻阿里旗下电商平台的合作需求,但至今仍未得到响应。
眼看阿里一步步入主“四通一达”,京东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处境。除了阿里,身旁的对手,拼多多和苏宁,前者有了国美提供供应链,后者也凭借自有物流体系大步追赶。被逼入墙角的京东,只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惜与申通“割席断交”,重组班子。
相较于与申通的骂战,京东新近拓展的“朋友圈”似乎更引人关注。
京东新结交的两位朋友,分别是快手和携程。一个是短视频平台,一个是在线旅游平台,有趣的是,两者都看中了京东的供应链。
直播电商领域,抖音和快手争斗不休。据相关媒体消息,2019年底抖音直播业务的流水将要追平快手。尽管快手已经逐步摆脱“佛系”,但抖音显然更加激进。诸如邀请罗永浩、梁建章、董明珠等企业家大V进直播间,重启抖音小店,通过提高第三方链接服务费打造平台内购物闭环等,强势抢食直播电商这块蛋糕。在此情况下,快手和京东的联合,既补足快手缺失的供应链,又可增强京东在直播带货领域的竞争力。
要以刘强东一贯的强势作风,京东定然不会允许交易在京东生态外发生。在外界看来,京东的改变,多少有点“深谋远虑”的意味。但细看下发现,这倒更像是京东棋差一着的“找补”。
事实上,在与京东结缘前,快手的合作方是拼多多。但由于拼多多是平台模式,能给到主播的利润空间较少,所以才牵手采用自营模式的京东。
京东不介意当“候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处境。纵观行业,淘宝直播2019年的GMV已经突破2000亿,快手和抖音在2020年的目标也在2000亿以上。唯独京东,迟迟未在直播带货领域做出成绩。
结盟快手,意味着京东又树了一个新敌“抖音”,但也只有这样,京东才能迅速在直播带货领域冒出头来。
迫切拓宽“朋友圈”的京东,还涉足了在线旅游。
8月16日,携程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商旅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这对携程来说是“及时雨”,但对京东,则是打击阿里的又一机会。
正值美团入侵携程的“腹地”——高星酒店市场的关键时期,相比起“守擂”酒旅市场的携程,美团四面出击,不断拓宽业务版图,接连攻下低线酒店、钟点房等业务。据第三方机构Trustdata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美团酒店订单量已经过半,占比50.6%。
面对危机,携程主动出击。在与京东官宣前,有消息传出,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与阿里CEO张勇在杭州有过会面,甚至有消息指出阿里将会以收购、入股等方式牵手携程。
在本地生活领域,市场上能够抗衡美团的就只有阿里和携程。面对巨头的夹击,京东尝试在线下商超和便利店找到突破口。但在酒旅方面,京东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棋子。就在阿里与携程谈判陷入僵持,京东果断出手,与携程达成合作。朋友的敌人也是敌人。只不过,不经意间,京东又多了美团这号对手。
群敌环伺,徐雷还得带着京东继续“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