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污名化了粉丝团?

是谁污名化了粉丝团?

被污名化的粉丝团实际上是具备相当积极潜力的社会群体。

“粉丝做公益没人知道,粉丝捐款灾区没人知道,粉丝联合发动带你走进非遗、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也没人知道。偏偏大家看到的都是网上连属性都没办法确定的人发出来的过激言论,然后以偏概全的去定义了一群人。”

知乎网友这番为粉丝团打抱不平的评论背后,是随着粉丝团的曝光度提升,大众对于粉丝团产生了种种认知偏差,从而出现了粉丝团被污名化的现象。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常见的认知偏差不断影响着社会对粉丝团群体的看法。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小部分人群的激进言行,却忽略了被污名化的粉丝团实际上是具备相当积极潜力的社会群体,而如何能够引导、驱动这一集体力量得到合理释放,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粉丝团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娱乐内容生态愈发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粉丝群体也日趋庞大。同时,互联网、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群体的活跃。

据36kr市场研究院发布的《粉丝经济下的用户行为观察报告》,在2019年对听说及使用过追星平台的90后中,有81%的用户是90后和00后,整体学历水平高。 


这意味着,粉丝团成员的构成大部分都兼具年轻化、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特点。事实上,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的粉丝群体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能量,对娱乐产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娱乐消费领域,他们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年轻化代表着新潮和活力,却也成为这一群体的隐忧。一面是逐渐年轻化的粉丝团的话语权提升,社会影响力凸显;另一面,是粉丝团在被娱乐信息推向大众视野的同时,不时伴随着被污名的裹挟。

年轻团体可以在社群活动中贡献积极力量。但同时,年轻一代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时,部分人也会疲于思考,被网上的只言片语所误导。这也是为什么当网上出现“撕逼”、“拉踩”等负面新闻时,网友容易把说这些不当言论的人与年轻化的粉丝团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刻板印象不仅给明星带来负面影响,也挫伤了粉丝团释放正能量的积极性。

从“227”一个小规模的粉丝事件掀起巨大风浪,到@江苏网警 揭开用户@白饭今天要开心 假扮粉丝和抑郁患者挑拨矛盾,再到7月震惊全网的“晨小晨”事件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说法被越来越多人质疑,且不说极端个体不能代表群体,当一个又一个“假粉丝”处心积虑去给一个群体抹黑,让偶像去为不知真假的粉丝买单时,无疑影响了整个娱乐生态的正向发展。

在前文中提到的认知偏差中,粉丝团可谓屡屡“中枪”。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所产生的负效用远远多于正效用,人们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这也是知乎网友提到的“粉丝团赈灾抗洪无人知,过激言论转发过万”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而锚定效应通常是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这种认知偏差也时常作用在粉丝团群体身上。很多时候粉丝团还不知发生了何事,就有部分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营销号引导,仓促地给粉丝团贴上了“喷子”、“水军洗白”的标签。如偶尔发生的粉丝负面事件引发社会巨大关注,而粉丝团长期坚持的公益项目却少人问津。

综上所述,如何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平衡粉丝团能量、让能量得到正向引导,从而促进娱乐生态发展,乃是当下要务。

粉丝团背后,

社群势能与公益动能

随着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高度的社交性,粉丝文化也逐渐从受众型向互动型过渡,在人人都能发表自我观点、人人都是点评家的时代背景下,粉丝团作为拥有强大势能的群体被曝光在人们关注焦点的漩涡中。

毋容置疑,年轻群体们拥有着求而不得的热情活力,从社会的发展和秩序的建构来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果能用好明星的影响力,便能将粉丝团的正面价值最大化。

粉丝团具备了相当势能,这些都为其助力社会公益事件、提升方方面面的影响力提供了先决条件。

蔡徐坤于8月13日出席了央视《心连心》活动,在微博曝光的路透图上,蔡徐坤与身边的群众握手,被握到手的小粉丝激动的张大了嘴巴,并因此登上了热搜,公益活动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近日,九江市蓝天救援队发布文章感谢肖战粉丝团的公益捐赠,文中提到,有粉丝在捐赠物资中留下了小纸条,上面写着:愿蓝天救援队,每次救援都成功,每位队员都安全,大家要好好吃饭,这样的温馨话语令人感动。该救援队在文章开头就写道,“谢谢你,肖战粉丝团。”

一方面,粉丝团通过公益事件让娱乐与社会产生直接关联,一切开始变得有温度起来,外界能够直接感知到偶像的引导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热心公益、粉丝团也将势能最大化,正能量的氛围同样能够反哺明星品牌在业界的认知。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明星粉丝团是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一个较为直观的社会案例,在今年七月下旬,我国南方多省遭受到持续暴雨带来的灾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慈善基金会紧急在新浪微公益平台发起防汛抗洪相关公益项目,其中,粉丝团的力量尤为强大:

截至8月16日,微公益“2020防汛抗洪,共渡难关”相关公益项目捐款总额超过615.71万元,捐款人次超过78.55万次。其中,明星粉丝以一起捐、定向合作公益项目等方式就带动了56.26万人次捐款,捐款总额达到443.97万,占微公益2020年抗洪救灾捐款总额72.1%。

而在今年上半年,微公益平台上50多个抗疫公益项目吸引了粉丝捐款150万次,所捐出的善款总额超过2000万,占微公益抗疫项目善款总额35.6%。

7月,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不过整体筹款情况不甚理想。《公益时报》报道称,在20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搜集到47个针对今年南方洪灾发起的筹款项目,总筹款目标金额为4111.73万元,截至当日19时,仅筹得709.84万元,总体完成度仅为17%。

而在这次筹款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朱一龙粉丝驰援水患”和“博肖爱心联盟驰援洪灾地区”,由于发起方为明星粉丝群体,动员性较高,当时筹款额度超过90%。

社会组织的无力感与积极性高、凝聚力强的粉丝团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也让社会各界人员看到了粉丝团的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粉丝团能量效应最大化的积极案例比比皆是。

社会、明星、社交平台、自身,

粉丝团的“去污名”之路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尽管大部分粉丝及网友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及辨别讯息真伪的能力,但鉴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用户逐渐呈现低龄化走势等多重因素的作用,粉丝团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无论是社会、明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还是粉丝群体自身,都要给予粉丝团一定程度的正面引导,才能确保这股粉丝能量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社会发展和秩序建构来看,社会首先需要卸掉有色眼镜、正视粉丝群体。尽管此前有过一些影响社会舆论的关于粉丝团的负面事件,但在扶贫赈灾抗洪等公益事件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粉丝群体作为中坚力量发挥出的巨大正能量。

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平台,则需要从产品和功能上对粉丝进行正向引导。如微博的#爱豆V力量#活动,便在7月末响应了“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对粉丝群体进行正向引导,大量粉丝团通过这一话题参与或发起公益活动。微博“明星势力榜”也在近期调整“正能量”纬度计分规则,用户带正向话题发布微博将计入榜单统计。如果能用好明星的流量,便能将粉丝势能的正面价值最大化。而净化粉丝团的网络社交环境,也是在从根源上引导粉丝传递正向价值。

同时,明星经纪公司、艺人工作室需要对自己的粉丝正向引导,及时制止错误事件发展,从根源上避免误会发生。毕竟粉丝团是因明星而建立,其一言一行都从侧面代表着明星的形象,甚至影响明星的社会口碑。

除了以上客观环境的辅助净化与去污名化,粉丝团自身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能量越大、责任越大,粉丝团需要担任起管理好粉丝的责任,不参与冲突对立,用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集结粉丝力量、做对明星和社会有益的事,这也正是粉丝团成立的初衷。尽管某些现象似乎偏离了轨迹,但在多个维度的引导之下,那些为爱而生的粉丝团定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赤木瓶子,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